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詩文賞析

時間:2024-09-13 08:18:31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詩文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詩文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詩文賞析

  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jiān jiā):蘆葦.

  蒼蒼:茂盛深色狀.

  伊人:那人.

  溯洄(sù huí ):逆流向上.

  從:追尋,探求.

  溯游:順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同凄凄,茂盛狀.

  晞:干.

  湄:水草交接處,即岸邊.

  躋(jī):高起,登上高處.

  坻(chí):水中高地

  采采:眾多的樣子.

  已:停止.

  涘(sì):水邊.

  右:向右轉,道路彎曲.

  沚(zhǐ): 水中小沙灘, 比坻稍大些.

  蒹葭原文翻譯: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原文賞析:

  《蒹葭》是一首情詩,它寫的是一個秋天的清晨,蘆葦上的露水還未曾干,有位戀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這首詩和《詩經》中多數篇章一樣,都采用重章疊句、一唱三詠的表現手法,轉換視角,深化主題,本詩也不例外。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原文背景:

  《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55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二是“招賢”說;三是“愛情”說。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種說法均難以最終定論。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評論:

  《蒹葭》選自《詩經秦風》這是一首被古今人譽為“情真景真,風神搖曳的絕唱”,是“思心徘徊,百讀不厭的杰作”。

  后世影響:

  《秦風·蒹葭》對后世的影響非常明顯。宋玉在《九辯》中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了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或是受了《秦風·蒹葭》的影響,由此可見《楚辭》對《詩經》的繼承和發展線索。《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秦風·蒹葭》的筆法。其后的曹丕,從此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燕歌行二首》)的詩句。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秦風·蒹葭》所表現主題的回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甚至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而當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作《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詩文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蒹葭賞析08-23

詩經《蒹葭》賞析10-23

《詩經·蒹葭》賞析10-07

詩經蒹葭賞析10-23

《詩經·蒹葭》賞析06-21

《詩經·秦風·蒹葭》賞析06-14

《詩經·蒹葭》注釋及賞析06-18

詩經蒹葭全文賞析07-01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詩意賞析09-22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原文賞析07-2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 亚洲肥婆丰满一区 |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 最新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