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示子侄》詩詞鑒賞

時間:2024-11-27 13:20:09 雪桃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為學一首示子侄》詩詞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為學一首示子侄》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學一首示子侄》詩詞鑒賞

  清朝: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為學一首示子侄》古詩簡介

  《為學一首示子侄》,收錄于《白鶴堂文集》,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僅其祖父直系就達69人之眾,但當時連一個文舉人都沒有,作者見狀,甚為憂心,急而訓之,所以才寫出這篇文章來。

  文章著重論述做學問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賦才資并非決定學業有否成就的條件,只有通過主觀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講為學的難與易的關系并非一成不變,而可相互轉化,轉化的條件在于人的主觀努力:“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平庸與聰明的關系也可轉化,如孔子的學說卻由天賦不高的學生曾參相傳。接著講了四川邊境貧富兩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實現,貧者苦行一年而返,說明天下無難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點出立志為學這一中心命題。結尾指出,自恃聰明而不學者必敗,愚庸者能勤奮學習則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虛帶實,就實論虛的寫法,兩僧對比,例證生動,觀點鮮明。

  《為學一首示子侄》翻譯/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么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么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樣?”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么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為學一首示子侄》注釋

  1、資:天資,天分。之:助詞。

  2、倍人:“倍于人”的省略。

  3、屏:同“摒”,除去、排除。

  4、圣人:指孔子。卒:終于。魯:遲鈍、不聰明。

  5、鄙:邊遠的地方。

  6、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7、何恃:“恃何”的倒裝。恃,憑借、依靠。

  8、缽:和尚用的飯碗。

  9、買舟:租船。買,租、雇的意思。

  10、顧不如:難道還不如。顧,難道。

  11、自敗者也:判斷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為學一首示子侄》創作背景

  清代乾嘉時期,學者們潛心問學,不務聲名,治學嚴謹樸實,形成一代學風。于是作者便為他子侄們寫下這篇文章,希望他們能繼續發揚這種風氣,同時勸勉子侄讀書求學不要受資昏材庸、資聰材敏的限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為學一首示子侄》賞析/鑒賞

  文章一開頭便從難易問題下手,作者認為天下之事的難易是相對的,“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習也是如此,只要腳踏實地去學,沒有掌握不了的學問;反之,不通過學習,就是極容易的事也會被視作十分困難。在說明了難易的辯證關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問題。天資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學習,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擺脫昏與庸的境地;而天資聰敏,才能出眾的人,如果自暴自棄,不學無術,也將與昏庸者為伍。相傳孔子的學說由智能魯鈍的曾參傳給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傳給了孟子。所以作者說:“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因而作者認為昏庸與聰敏是相對的,關鍵是取決于個人的努力。這第一段完全以論述的筆墨出之,明白地擺出了自己對學問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則通過一個故事,也可以說是一則寓言,進一步說明難易與成敗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堅定地朝既定的目標走去,必定是可以達到終點的。四川的貧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貧者憑著一瓶一缽和堅定的意志,實現了自己的心愿;富者雖有足夠的錢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猶豫畏縮,終未能達到目的。作者由此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謂“立志”,不僅是要樹立奮斗的目標,而且要有百折不撓、知難而進的精神,這正是學習中第一可貴的。這一段通過具體生動的記敘,設想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猶如一則寓言故事,雖然平易簡單,卻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結論,還是歸結到聰敏與昏庸的問題:聰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關鍵在于能否力學不倦。作者強調了學習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擺脫了天賦決定論的成見,勸人以學,對于不同天資的人都有勉勵的作用。他對聰敏“可恃而不可恃”,對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辯證認識無疑都是很有見地的。

  全文始終用了對比的方法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如一開始便從天下事“難”與“易”的不同落筆,指出在學習中“難”與“易”是相對的,可變的。接下來又從昏庸和聰敏及其與成敗的關系立論,反復辨難,說理明白,使讀者信服。蜀僧的一貧一富,貧者僅恃一瓶一缽,富者可以買船而下,結果貧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終在強烈的對比中展開說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性。文中多用偶句,如:“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以及“吾資之昏”與“吾資之聰”兩段,“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與“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兩段等在句法上都兩兩相對,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沒有艱深的文詞,只是娓娓道來,如一篇師長對晚輩的勸勉之詞,語重心長,切合題旨。

  《為學一首示子侄》作者簡介

  彭端淑(約1699年-約1779年),字樂齋,號儀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縣)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員、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一起被后人并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歲能文,十二歲入縣學,與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龍山的紫云寺讀書。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舉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任吏部主事,遷本部員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順天(今北京)鄉試同考官。

  拓展:《為學一首示子侄》文言文習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其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這段文字選自________代學者________的________一文,原題是________。

  2.本文的論點是什么?(用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僧富者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現富者態度變化的一句是________,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從蜀鄙二僧的小故事,得到什么啟發或教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清 彭端淑 《為學》 《為學一首示子侄》

  2.人之為學,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3.重視客觀條件,缺乏主觀能動性。他去南海只是一種愿望,未付諸實踐。

  4.富者有慚色;作用:既表現富者還不是頑固不化,更表現了貧者行動的教育力量。

  5.在困難面前,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勇于實踐。(意對即可)

【《為學示子侄》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為有》詩詞鑒賞10-29

《示兒》古詩鑒賞10-30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賞析07-12

《示兒》陸游鑒賞09-28

詩詞的鑒賞06-29

詩詞鑒賞07-06

古代詩詞鑒賞06-28

《別離》詩詞鑒賞08-13

《永遇樂》詩詞鑒賞06-16

《對酒》詩詞鑒賞10-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精品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 久久中文一二区视频 | 久久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片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内妇视频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