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古詩翻譯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古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前言】
《雪后書北臺壁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
【注釋】
⑴北臺:超然臺,在山東諸城縣北城上。
⑵堆鹽:謝安侄兒詠雪,有“撒鹽空中差可擬”句。
⑶幌:簾幕。
⑷馬耳:馬耳山,在諸城縣西南。
【翻譯】
黃昏時分,雨下得紛紛綿綿,夜里無風一片寂靜,天氣更加寒冷。只覺得被褥沒有絲毫暖意,就像水潑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經堆上雪了。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為是曙色從簾幕透過來,誤以為天將五更,其實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來掃除積雪登上北臺,只見一片茫茫,只有馬耳山露出了雙峰尖。
【賞析】
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黃昏時節,淫雨綿綿,入夜后不知不覺轉而為雪。作者只覺被褥無一絲暖意,有如水潑在上面,而不知道庭院里已雪積成堆了。“堆鹽”,即堆雪。用鹽喻雪,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后世詩人都喜歡效用,如白居易《對火玩雪詩》:“盈尺白鹽寒。”作者“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一聯,亦世稱詠雪名句,但歷來有歧解。費袞《梁溪漫志》卷七“東坡雪詩”條以為,“此所謂‘五更’者,甲夜至戊夜爾。自昏達旦皆若曉色。”據此解,則“五更”應總指分為五更的一整夜。
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鹽”,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誤以為天將破曉。直到天色放明,借著雪光,看見了垂掛在房檐下的冰溜子,這才省悟,原來是雨轉為雪,所以有這“半夜寒聲”。上句寫地面上積雪的反光,下句寫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緊扣“雪后”的標題,且又與末二句意思連貫。“掃北臺”、“看馬耳”,是天明以后所為。馬耳,山名,在北臺的南面,“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水經·濰水注》作者掃除積雪,登上北臺,觀賞雪景,只見一片銀白世界,唯有馬耳山尖尖的雙峰高峭兀立,沒有為雪所封。原本應首先被雪覆蓋的高山頂卻“未隨埋沒”,可見這雙峰如馬耳一般陡直,連雪花也無法駐留其上了。
【《雪后書北臺壁·黃昏猶作雨纖纖》古詩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江神子·黃昏猶是雨纖纖》蘇軾翻譯賞析12-08
古詩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古詩翻譯賞析05-11
春風·一馬春風北首燕古詩翻譯賞析02-10
飲湖上初晴后雨古詩翻譯賞析01-22
《題西林壁》的全文翻譯賞析05-16
題西林壁的古詩原文及翻譯07-29
題西林壁古詩詩意及賞析08-11
題西林壁古詩賞析及詩意03-25
古詩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04-25
夜書所見古詩翻譯賞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