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財神的民間故事

時間:2024-07-31 03:15:44 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接財神的民間故事

  引導語:每逢春節,迎財神,祭財神是廣大的漢族民眾的民俗活動,那么我們通過下文的閱讀了解接財神的民間故事吧。

  清末,我縣上村鄉東崔村有個財主叫王二則,此人胡須半個黑、半個白,家豪大富,土地方園數頃,騾馬成群,但是他卻很信鬼神。清明燒紙,過年燒香,大小廟宇更是三、六、九必到,出門先看是黑虎攔路,還是黃道吉日。

  一天,從東陽關來了三個人,自稱能接財神,會使法術,可使人家日進斗金。財主王二則一聽大喜,對三個人更是殷勤招待。三個東陽關人心中暗喜,如今遇著一個老財迷,可要發財了。

  從此,王二則全家不理其他雜務,每晚都到村外十字路口燒香,從路口一直燒到家里。又是祭豬,又是祭羊,更是祭財神像,聽從三個騙子的擺布。再說財主王二則家最小的女兒芝蘭聰明,伶俐,每逢跪下磕總要觀看怎樣接財神。三個騙子生怕露了馬腳,便說她不真心,財神爺就接不來。財主王二則發財心急,就把她送到姥姥家。三個騙子一看時機成熟,搬來一個水缸倒上水,再將帶的假元寶放進去,就對王二則說:“你在燒香前放進水缸里一個元寶,就可來一對,放進一對,可得兩雙。”財主王二則放進一試果然靈驗,對三個騙子的騙術信服的五體投地。

  三個騙子見王二則,對真假元寶都分不出來,還三叩九拜,虔誠信賴。就對王二則說:“財神爺已經接回來了,只要你能把元寶放得越多,就得到的也越多,能成倍增長,保你大發財。”王二則就將家中元寶全部取出放入缸內,低頭閉目等待財神送元寶。三個騙子見王二則迷了心竅,就把缸中的元寶悄悄取出,又換上磚頭瓦塊,從馬廄牽出三匹騾馬,馱著元寶,從趙云臺向東陽關揚長而去。

  王二則跪的實在忍不住了,睜眼一看,屋里三個接財神爺的人,也不在財神爺的象前坐著了。再一看水缸里,全成了磚頭瓦塊,才知上了大當。到馬廄去牽馬,又少了三匹,急命長工去追,那里還能追得上?過了一會,長工們回來說:“東家,財神爺跑的太快,沒截回來。”老財主聽罷,一屁股坐在廊檐下只是長嘆氣。

  [延伸閱讀]

  財神的故事

  每逢春節,廣大的漢族民眾在紛繁的民俗活動中,有一項必不可少:迎財神,祭財神。人們在按著世代傳承的民俗程式操作的同時,也完成了心靈的期盼與精神的歸屬。財神已經成為民眾祈求招財進寶、生活富足的一個符號被善良的民眾崇拜著、供奉著。

  英勇武財神

  武財神有趙公明、關帝。趙公明即趙玄壇,又稱“趙公元帥”,最早出現于晉人干寶的《搜神記》,稱其為取人性命的冥神,稍后陶弘景《真誥》則稱其為致人疾病的瘟神。元無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則說其“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元帥”,司職“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等。

  趙公明之所以成為財神,得益于明人小說《封神演義》,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冊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路神靈,此時的趙公明才從“惡神”轉型為“財神”。其后,小說戲曲恒演不輟,推波助瀾,趙公明最終成了家喻戶曉的財神。在民間,趙公元帥多以騎黑虎、頂盔貫甲、左手托金元寶、右手持銀鞭、身邊有奇珍異寶裝飾的形象出現。

  關帝即關公,史有其人。據晉陳壽《三國志》記述,關羽,字云長,生于山西,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起兵爭雄,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帝國,后大意失荊州,被孫權部將所殺。因曾有恩于曹操,所以曹操刻沉香木為軀,厚葬于洛陽。小說《三國演義》將關羽的這段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其勇猛、重義、忠貞的形象家喻戶曉。

  據記載,對關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公元567年,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其后的封建君主為鞏固其統治所需,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使關公信仰在相對較短的歷史時段內迅速發展。從隋唐至明代,關公廟宇激增,封號不斷。到了清代,清統治者認為自己能夠入主中原得益于關公的護佑,稱其為“關圣大帝”。關帝信仰涉及各行各業。

  智慧文財神

  文財神指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即文曲星,也稱梓潼帝君,他是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的神,民間奉其為文財神。從信仰根源上看,文昌帝君信仰源于我國的星宿崇拜,《楚辭·遠游》有“后文昌使掌行兮”句,洪興祖補注:“《晉(書)一天文志》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錄,五曰司命,六曰司寇’。”由于儒家崇尚“學而優則仕”,所以自漢朝以來,對文昌帝君的信仰逐漸得到了強化。

  文昌帝君名叫張亞子,東晉時四川人,后打仗身亡,人們便立祠紀念他,唐朝時追封其為“英顯王”。道教將其吸納入神譜,安排在文昌府中主司祿籍,并將地名(梓潼)尊作神名。至此,星宿具象為張亞子。隨著宋代科舉的盛行,張亞子名聲大振,讀書人篤信張亞子的靈性。明朝時天下學館都立文昌祠。清朝規定,每年陰歷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朝廷派員參加祭祀活動。現在,我們所稱的文昌帝君實際上是文昌(星名)與梓潼(地方名)的結合體。歷史上文昌的形象是雍容慧顏,頭戴飾玉官帽,騎白驢,有兩小童陪伴。中國傳統年畫中則表現其為面帶笑容,手執“如意”,身攜“聚寶盆”,常有“招財”、“進寶”相隨。文昌帝君應該是出現年代最早、供奉者最多的財神形象了。

  除此之外,民間還有說法稱商紂王的叔叔比干、春秋戰國時越國重臣范蠡為“文財神”,五代時人劉海蟾為“偏財神”等等。

【接財神的民間故事】相關文章:

接財神的句子290句06-08

民間故事精選08-03

楊玉環民間故事07-24

關于辛棄疾的民間故事07-07

經典民間故事12個10-18

中秋的民間故事(精選20個)09-18

錢塘江民間故事精選09-21

韓愈投書蒼龍嶺的民間故事06-14

經典中國民間故事24個11-05

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精選11篇)08-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特黄少妇60分钟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一本中文日韩 |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综合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免费大片 | 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