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初春小雨》賞析

時間:2024-03-27 13:38:50 賽賽 韓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韓愈《初春小雨》賞析

  《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韓愈,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韓愈《初春小雨》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注釋】

  ⑴呈:恭敬地送給。

  ⑵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⑸最是:正是。

  ⑹處:時。

  ⑺絕勝:遠遠勝過。

  ⑻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創作背景:

  此作于公元823年(長慶三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雖然時間不長(他57歲就病逝了),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皇帝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于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游興。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人物經歷

  刻苦學儒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韓愈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韓仲卿,官至秘書郎,在韓愈三歲時便逝世,由其兄韓會撫養成人。韓愈自念是孤兒,從小便刻苦讀書,無須別人嘉許勉勵。七歲時讀書,言出成文,十三歲時就能寫文章 。韓會早逝,韓愈隨寡嫂鄭氏避亂宣城,顛沛流離 。十九歲時,韓愈至京師長安,當時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擬揚雄、董仲舒的著述風格,而獨孤及、梁肅學問最為深奧,受人推崇。韓愈與其交往,銳意鉆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嶄露頭角。及至應進士科考,文章投遞到公卿之間,前宰相鄭余慶極力為他播揚聲譽,因此韓愈一時便出名。

  科舉之路

  貞元二年(786年),韓愈離開宣城(即宣州),只身前往長安,欲投奔族兄韓弇,適逢韓弇前往河中,后遇害,韓愈遂投靠名將馬燧。后曾作《貓相乳》以感其德。

  貞元五年(789年),返回宣城,此后三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終于登進士第。

  貞元九年(793年),參加吏部的博學宏詞科考試,遭遇失敗。同年,嫂鄭夫人逝世,韓愈返回河陽,為其守喪五個月。

  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長安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又失敗。

  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仍失敗。期間曾三次給宰相上書,均未得到回復。同年,離開長安,經過潼關,回到河陽縣,于是前往東郡。

  兩入幕府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因為受宣武節度使董晉推薦,得試秘書省校書郎,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 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董晉逝世,韓愈隨董晉靈柩迅速離境。韓愈剛離開四日,宣武軍便發生兵變,留后陸長源等被殺,軍中大亂,韓愈因先離開而得免禍。 隨從董晉靈柩至洛陽,又前往孟津,渡氾水,于二月末抵達徐州。同年秋,韓愈應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之聘,出任節度推官,試協律郎。 冬季,張建封派韓愈前往長安朝正。

  韓愈說話直爽坦率,從不畏懼或回避什么,操行堅定純正,卻不善于處理一般事務。

  貞元十六年(800年)春,韓愈回到徐州,于同年夏離開徐州,回到洛陽。冬,韓愈前往長安,第四次參吏部考試。

  屢遭貶謫

  貞元十七年(801年),通過銓選。

  貞元十八年(802年)春,韓愈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曾告假回到洛陽,前往華山游玩。

  貞元二十年(804年)春,韓愈抵達陽山縣就職。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韓愈獲赦免,于夏秋之間離開陽山縣。八月,獲授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

  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縣令。 當時,魏、鄆、幽、鎮四藩鎮各設留守藩邸,暗中蓄養士兵,并窩藏逃犯,意圖不軌。韓愈要揭發他們的違法行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斷他們與百姓往來,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員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元和六年(811年),任尚書職方員外郎,回到長安。

  元和七年(812年)二月,復任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韓愈認為自己才學高深,卻屢次遭貶斥,便創作《進學解》來自喻,宰相看后很同情韓愈,認為他有史學方面的才識,于是在同年三月改韓愈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 , 奉命修撰《順宗實錄》。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韓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館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晉升為中書舍人,此后獲賜緋魚袋。 不久,厭惡韓愈的人稱他先前任江陵掾曹時,荊南節度使裴均留他住宿禮遇厚重,裴均之子裴鍔乃平庸淺陋之人,裴鍔看望父親時,韓愈在為裴鍔送行的文章序中,仍稱呼裴鍔的字。這一說法在朝官中引起很大反響,韓愈因此被改授為太子右庶子。

  隨征淮西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聘請韓愈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 韓愈曾建議裴度派精兵千人從小路進入蔡州,必能擒拿吳元濟。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吳元濟。三軍謀略之士,無不為韓愈惋惜。 韓愈又對裴度說:“如今憑借平定淮西的聲勢,鎮州王承宗可用言辭說服,不必用兵。”他便找到柏耆。口授致王承宗的書信,叫柏耆執筆寫下后,帶上書信進入鎮州曉喻王承宗,王承宗攝于兵威,就上表獻上德、棣二州,表示服從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韓愈隨裴度回朝,因功授職刑部侍郎,憲宗便命他撰寫《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敘述裴度的事跡。當時李愬率先進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功勞最大,他對韓愈所寫憤憤不平。李愬之妻入宮禁訴說碑辭與事實不符,憲宗便下令磨掉韓愈所寫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刻石為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書左仆射鄭余慶因諳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引韓愈、李程為副使,崔郾等為判官,對朝廷儀制、吉兇五禮加以修定。

  諫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后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怒。一時人心震驚嘆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被貶后,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忠心進諫、一心為國為民的情懷。

  韓愈到潮陽后,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臣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宰相的態度。但皇甫镈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別郡。”適逢大赦,憲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韓愈抵達袁州。按照袁州風俗,平民女兒抵押給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約期限而不贖回,就由出錢人家沒為家奴。韓愈到后,設法贖出那些被沒為家奴的男女,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于是禁止此種風俗,不許買人為奴。

  同年九月,韓愈入朝任國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長安。

  出使鎮州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殺害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都知兵馬使王廷湊自稱留后,向朝廷索求節鉞。

  長慶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

  韓愈即將出發時,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元稹說:“韓愈可惜。”穆宗也感到后悔,命韓愈到成德軍邊境后,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于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于是毅然只身前往。

  到鎮州后,王庭湊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到客房后,將士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王庭湊對韓愈說:“之所以這么放肆無禮,都是這些將士干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你有將帥的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

  有一士卒手執兵器上前幾步說:“先太師(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里。我軍有什么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征討!”韓愈說:“你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叛亂,后來歸順朝廷,加官進爵,因此,由叛逆轉變而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元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沒有?”眾人回答:“沒有。”

  韓愈又說:“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祐當初跟隨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后來投降朝廷,現在,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你們都聽說過嗎!”眾人回答:“田弘正刻薄,所以我軍不安。”

  韓愈說:“但是你們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殘害他家,又是什么道理?”眾人都稱善。王庭湊恐怕將士軍心動搖,命令他們出去。然后,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成德,想讓我干什么呢?”韓愈說:“神策軍和羽林軍、龍武、神武六軍的將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為什么你到現在仍包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便和韓愈一起飲宴,正逢牛元翼逃潰圍出,王庭湊也不追。

  晚年生活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不參謁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準。二人性情都固執不讓,你往我來,爭辯不止,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罷免京兆尹,授職兵部侍郎。等到李紳向穆宗告辭赴鎮任職時,流淚陳說,穆宗憐惜他,便追發詔書授李紳為兵部侍郎,韓愈改任吏部侍郎。

  病逝于家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 。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 。 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

  長慶五年(825年)三月,韓愈葬于河陽。

  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并準其從祀孔廟。

  主要成就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后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并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一個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教育思想

  韓愈三進國子監做博士,一度擔任國子監祭酒,招收弟子,親授學業,留下了論說師道 激勵后進和提攜人才的文章,不失為一位有創造性見解的教育家。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后學。柳宗元曾贊嘆說:“今之世不聞有師,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為師,愈以是得狂名。”韓愈在教育方面的論文主要的有《師說》 《進學解》和《雜說四馬說》等等。在這些文章中,他強調了求師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命題,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他還提出了“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馬,指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闡釋了在位之人如何識別人才 對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問題。韓愈這種識別人才與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舉賢”、里子“尚賢”思想的新發展,也是對封建貴族那種選人唯貴、用人為親的腐朽思想進行的有力批判。

  文學成就

  古文運動

  后人把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并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并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韓愈積極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并使這一運動獲得重大的成功。 所謂古文運動,就是改變漢魏六朝以來的駢體文,恢復先秦時代的散文體。韓愈把古文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韓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辭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來振興儒學,恢復“圣道”。 韓愈認為,“文以載道”,文和道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應該首先重視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 韓愈以“物不得其平則鳴”為根據提出了一條理論,認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韓愈認為,文體上應該學習古代圣賢之為文。但必須“師其意,不師其辭” 。韓愈還提出,寫文章應該“唯陳言之務去”,去陳詞濫調,務爭有所創新。

  文學創作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存詩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韓愈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鮮明簡煉,新穎生動,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典范。韓文風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雜文,與論說文相比,雜文更為自由隨便,或長或短,或莊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如《進學解》通過設問設答的方式,反話正說,全文多用辭賦鋪陳的手法排比對偶,行文輕松活潑。雜文中最可矚目的是那些嘲諷現實、議論犀利的精悍短文,如《雜說》、《獲麟解》等,形式活潑,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序文(即贈序),大都言簡意賅,別出心裁,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各種感慨,如《張中丞傳后敘》、《送李愿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等。此外,韓愈還在傳記、碑志中表現出狀物敘事的杰出才能,如《毛穎傳》《柳子厚墓志銘》等。傳記、抒情散文,韓愈的傳記文繼承《史記》傳統,敘事中刻畫人物,議論、抒情妥帖巧妙。《張中丞傳后敘》是公認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絕調,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韓愈《初春小雨》賞析】相關文章:

《初春小雨》韓愈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1-18

韓愈詩歌賞析06-15

韓愈《早春》賞析11-04

韓愈《早春》的賞析03-14

韓愈《春雪》賞析08-15

韓愈師說的賞析10-18

韓愈的《師說》賞析08-15

春雪韓愈賞析03-16

韓愈的春雪賞析09-13

韓愈早春古詩賞析01-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性爱在线网站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自拍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