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視角下紅樓夢賞析

時間:2024-11-26 11:24:51 紅樓夢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學翻譯視角下紅樓夢賞析

  《紅樓夢》是我國18世紀的一部著名長篇小說。由于其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和高超的藝術成就,成為我國文學領域的經典作品,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對于研究我國的文學藝術、歷史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價值。這部著作現在已經有各種文字的譯本。就《紅樓夢》的英文譯本來看,現在主流的譯本有共有7種,本文筆者就霍克斯對于《紅樓夢》的第二十八回的翻譯,管窺蠡測,略探其翻譯風格。

  一、譯者簡介及《紅樓夢》英譯概況

  大衛?霍克斯是英國著名漢學家亞瑟?韋利(ArthurWaley)的學生,1948年至1951年曾在北京大學做過研究工作。1955年以論文《楚辭的年代及作者考》獲得博士學位。曾任牛津大學萬靈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教授。霍克斯在進行《紅樓夢》的英譯翻譯的時候把《紅樓夢》的一百二十回分為五卷。第一卷出版于1973年,名為“黃金時代”,共二十六回;第二卷名為“海棠社”,包括了從二十七回到五十三回;第三卷是從五十四回到八十回,名為“預兆”;標題為“淚債”的第四卷包括十八回。最后的二十二回構成了霍譯本的第五卷,標題為“夢醒了”。

  二、賞析霍克斯的翻譯(下簡稱霍譯本)

  1、霍譯本中語言的運用在語言運用這個層面上,古今中外的譯家們都提出過各自的見解,如嚴復先生的“信、達、雅”,劉重德先生的“信、達、切”,魯迅先生的“兼顧兩面”論,錢鐘書先生的“化境”,以及英國學者泰特勒的三原則和美國學者奈達博士的“對等”原則。但對于文學翻譯來說,僅僅忠實與通順是不夠的,其目標是全面再現原文的審美意義。這樣的目標決定了譯者的翻譯過程也是創作文學作品的過程。霍克斯在對《紅樓夢》進行翻譯的時候特別注重細節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在選詞上能夠通過使用恰當的詞語來描述書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本回的翻譯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例子。如:在本句“原來是這個狠心短命的――”中的“短命”譯者并沒有翻譯為”short-lived”或者在別的譯文中出現的”wretched”,而是使用了”hateful”一詞,在展示林黛玉對賈寶玉怨恨的同時又很清晰的反映出其內心世界中對于賈寶玉的愛意。同時為了使讀者更容易理順,了解文章中的人物關系,在一些人稱代詞的處理上,霍克斯直接的把他們翻譯為被指代的名字。如:文中的“寶玉向黛玉說道:‘你聽見了沒有,難道二姐姐也跟著我撒謊不成?’”中的“二姐姐”直接被翻譯為“Feng”;“太太,老爺,姨太太的只多著一個如意…”中的“太太,老爺,姨太太”被譯為”SirZheng,LadyWang,Mrs.Xue”。

  2、霍譯本中有關詩詞、歌曲和酒令的翻譯文學翻譯的過程中,矛盾先生認為應該分為三個步驟,理解,印證和表達。理解是掌握原文所要表達的信息,正確的分析表層,挖掘深層。印證既“通過原著的語言外形,深刻地體會了原作者的藝術創作過程,把握住原著的精神,在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找到最合適的印證”。表達則是在印證的基礎上,運用合適恰當的文學語言,盡可能準確而完整地再現原作的內容,形式,風格,使譯文達到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再現原著的神韻和語言風格。

  然而在《紅樓夢》中,詩詞,歌曲還有酒令隨處可見,如何在領會原著的精神要旨之外,把其神韻、風格表現的淋漓盡致呢?筆者發現霍譯本中霍克斯在對詩詞方面的處理也是比較獨到的。中國詩詞講究的是句子工整,句式對仗,講究押韻,霍克斯在翻譯“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以及“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兩句“葬花詞”時,使用“attend”和“end”進行押韻,“fled”和“dead”押韻,比對原詩的“儂今葬花人笑癡”中的“癡”和“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句中的“知”押韻,可見譯者在處理的時候采用以[d]音結尾的詞,和原文達到了一致。又如寶玉的詩,“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霍譯本中譯為:Flowersinmyeyesandbird-songinmyears,Augmentmylossandmockmybittertears.譯者用押韻的”ears”和“tears”的押韻來反襯寶玉詩中的“左右”和“東西”有著異曲同工的妙用!此外,針對本回中的歌曲的翻譯,譯者在追求音美的同時追求它能給讀者帶來的感官上的美!如蔣玉菡在他做的酒令中所吟唱的歌曲:“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嬌,恰便似活神仙離碧霄。度青春年正少配鸞鳳,真也著。

  呀!看天河正高聽譙樓鼓敲剔銀燈同入鴛幃悄”原歌中作者使用“嬌”“霄”“少”“著”“高”“敲”“悄”幾字進行押韻,使得整個歌曲一唱三嘆,頗有韻律,霍克斯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則使用“love”與“above”,“sixteen”,“green”和“seen”,“high”和“sky”,“me”與“see”分別押韻,達到了原歌曲的效果。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游戲,其形式豐富多彩,如投壺猜枚,聯詩對句,拆字測簽,猜拳行令等,或遣詞造句,或意義通聯,或妙語雙關,或雙聲疊韻,或頂針回環。真是變化萬千,在翻譯本回中的酒令時,譯者也通過運用韻律的手段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使外國人對中國這一傳統的娛樂手段有所了解。

  3、霍譯本中的文化傾向性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是語言所承載的內容,因此翻譯需要進行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就漢語和英語而言,兩者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這就注定它們之間的翻譯不能完全對等。在漢語譯成英語時,由于文化的載體改變了,就會出現兩種情況:首先,譯入語沒有相應的詞語來承載源語種的文化因素,形成詞語空缺。其次,譯文受眾缺乏原文的漢文化背景知識,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譯文,造成誤解。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中,對原文蘊含的文化知識在譯文中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在對異族文化中容易造成誤解的概念進行了必要的轉換,使讀者有效地跨越了文化的障礙。

  (1)霍譯本中有關人名的翻譯。在讀霍譯本的時候,筆者發現霍克斯在翻譯人名的時候沒有按照一般方法直接地按照漢語拼音進行翻譯,而是創造性地在使用更加符合歐美人風格的名字的同時,將名字的寓意翻譯了出來。如:賈寶玉的丫環和小廝的名字的翻譯“晴雯”被翻譯為“Skybright”(天晴),襲人被譯為“Aroma”(香氣),焙茗被譯為”Tealeaf”(茶葉),鋤藥被譯為”ploughboy”(耕童)。通過這樣翻譯賈寶玉的丫環和小廝的名字,霍譯本不僅僅符合了原作名字本身的含義,并且使不具備一定《紅樓夢》背景知識的外國讀者在符合其自身的文化習慣的前提下,能夠了解著作一定的文化內涵。值得一提的就是譯者對于“琪官”和“紫綃”二人名字的翻譯。“琪官”是蔣玉菡的藝名,因此在文中譯者在翻譯的時候使用了“Bijou”。“Bijou”一詞來自法語意為“珠寶”,通過使用法語單詞,譯者更好的增加了一定的藝術氛圍,也便于讀者去識別小說中的演員。關于賈寶玉的另外一個丫環“紫綃”的翻譯,“紫綃”是曹雪芹在構思時所想使用的賈寶玉的四大丫環的名字,但是在最后定稿的時候,曹雪芹把賈寶玉的四大丫環命名為“襲人,晴雯,麝月,秋紋”。可以說霍克斯是對《紅樓夢》全書有著較為明確的了解和探考,因此在霍譯本中把“紫綃”一名翻譯為”Ripple”(波紋)。

  (2)有關顏色的翻譯。霍譯本中有關顏色的翻譯在本回中體現的并不多,如在翻譯賈寶玉的住處“怡紅院”的時候將其譯為“GreenDelight”,在提到賈寶玉的丫環紅玉和蔣玉菡的大紅汗巾的時候轉而將“紅”譯為“crimson”。顏色詞“紅”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陽光、幸福、熱烈、繁榮、運氣等,然而在英語中,紅色則是更多的和暴力、流血聯系在一起。霍克斯明確的意識到這種差別,深刻理解“紅”的含義,將其譯為“green”或者“crimson”,從而避免了與外國文化得沖撞。

  (3)霍譯本中有關宗教用語的翻譯。在本回中有兩處提到了“阿彌陀佛”這個佛教用語,霍克斯在翻譯的時候把它們分別譯為“BlessednameoftheGod”和“Holyname”。我們可以清楚認識到這兩句話是典型的基督教用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絕大多數中國人比較迷信,一般都信奉佛教,因此在對于中國的讀者來講,他們很容易通過對“阿彌佗佛”的用法的理解來明白說話人的心境。但是對于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來講,如果把他們譯為“Buddha”,他們則可能很難理解。因此霍克斯直接把它們譯為為西方人所熟悉的日常用語,以便外國讀者更好地了解文中的本質含義及所想表達的思想。綜上來看,霍克斯在翻譯的時候強調對于原文的整體把握,并且滲透了不少文化因素在其中,以便譯文受眾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精髓。

  三、結束語

  文學翻譯不單單是事物概念和情節的記敘,更具有吸引讀者的藝術形象和藝術意境,不僅要再現原作的思想內容,還要盡可能徹底地保留原作的美學價值。通過對于大衛?霍克斯的《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英文譯本賞析,我們真切清楚地認識到文學翻譯的標準,過程,語言藝術及和相關文化的關聯。

【文學翻譯視角下紅樓夢賞析】相關文章:

紅樓夢文學賞析06-08

《紅樓夢》服飾顏色的翻譯賞析09-20

《紅樓夢》的敘述視角09-17

《秋下荊門》李白全詩翻譯及賞析10-12

李白《秋下荊門》全詩翻譯與賞析10-19

秋下荊門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17

下武(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09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0-18

下途歸石門舊居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5

《離騷》文學賞析10-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第二页 |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