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賞析古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古詩簡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人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寓離情于。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和浩瀚無邊的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流倜儻的詩人。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乘從四川沿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特地去拜訪他。看了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熱情地款待,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三,得知要去廣陵(今江蘇),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愉快地重逢,各訴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翻譯/譯文
在黃樓下老孟浩然向我告辭,在這如煙、繁似錦的陽春,他要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
注釋
1.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的磯上,屬于長江中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江蘇省揚州市。
2.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3.辭:辭別。
4.指濃艷的景色。下:順流向下而行。
5.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6.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7.廣陵:即揚州。
8.天際:天邊。
9.西辭:孟浩然由武昌去揚州,是由西往東,所以說“西辭”。辭:告別。
賞析/鑒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寓離情于。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流倜儻的詩人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創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翻譯及賞析04-0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翻譯與賞析11-2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翻譯及賞析06-08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9-2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賞析01-1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4-1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及翻譯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