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閱讀答案及賞析
黃庭堅的《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是語文課件中的重要一課,那么,在教學中,有著怎樣的閱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閱讀答案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 黃庭堅①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預關②。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③十二鬟。
可惜不當④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黃庭堅,于紹圣二年謫官涪州,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賓),至元符三年放還,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預關,即滟滪灘。③湘娥,即湘夫人,相傳舜之二妃溺死后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當:正對著,指在湖上面對著湖水。
習題一
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來被人認為意蘊、情感豐富。你如何理解這一“笑”?請作簡要賞析。(3分)
2.后一首詩中,詩人采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分別寫出了怎樣的景象?(3分)
【參考答案】
1.首句寫被放多年,歷盡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謂不曾想還活著出了瞿塘峽和滟滪關,表示劫后重生,不免慶幸的喜悅。三四句進一步寫放逐歸來的欣幸心情,還沒有到江南的家鄉就已欣然一笑;還能在這岳陽樓上欣賞壯闊景觀,意興灑脫,樂觀豪爽之情可以想見。對回到了家鄉,對后面的生活充滿自信、樂觀和欣慰。
2.前兩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麗美妙之景;后兩句借虛寫實,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寫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應,煙波浩渺的壯闊之景。
習題二
14、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投荒”凸顯了自然環境的艱險,“萬死”以夸張的手法,突出了詩人處境的艱難。“鬢毛斑”強調自己年事已高。
B.“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詩人的家鄉,“先”表時序上在先,強化了情感,“笑”意蘊豐富,用語精當。
C.“滿川風雨”,隱指作者所處的惡劣的政治形勢。“綰結湘娥十二鬟”運用了比喻手法,寫出了湖中君山的空饜憷觥
D.第二首詩的后兩句實寫詩人在湖面上觀賞君山的情景,寫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應,煙波浩渺的壯闊之景。
15、這兩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14、D.“后兩句實寫詩人在湖面上觀賞君山的情景”錯誤。第二首詩的后兩句不是實寫,是虛寫,作者想象在湖風撲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細細觀賞君山的情景。
15、①劫后重生的慶幸。“生入瞿塘滟亍保宋約涸誒ツ押竽芑鈄嘔乩炊械角煨搖
②遇赦歸家的喜悅。“未到江南先一笑”,還沒有到江南的家鄉就已欣然一笑。
③不畏磨難的豁達與灑脫。雖”投荒萬死”,但仍然能“一笑“面對苦難;面對“滿川風雨”,他還興致勃勃地憑欄觀賞湖山勝景。
賞析
宋崇寧元年,黃庭堅貶謫四川近六年后遇赦,在回故鄉江西分寧老家的途中,經過岳陽冒雨登樓,飽覽湖光山色,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遇赦后的喜悅心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滪關。”被流放到荒僻的地方,真是萬死一生,雖然鬢發已經花白,但能活著回來,平安地闖過了瞿塘峽口滟滪堆這一險關,這已是萬幸了。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還沒回到江南故地呢,卻早已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了,先登上雄偉壯觀的岳陽樓,看一看對面湖中的君山吧!
詩人經歷了“投荒萬死”的磨難,終于“生出”四川,平安地通過滟滪天險活著生還。回首往事,瞻望未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水,那樣親切自然,那樣陽光明媚。在盡情欣賞湖光山色之中,已映照出詩人不畏磨難、豁達灑脫的情懷。全詩用語精當,感情表述真切。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作者晚年時期。紹圣二年(1095年),黃庭堅被謫官涪州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進入了一向被稱為難于上青天的蜀地。到了元符元年(1098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賓)。在被流放的六年中,他處逆境而不屈,安然度之。元符三年(1100年),被放還。
他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出四川。崇寧元年(1102年),他赴家鄉分寧(今江西修水),從湖北沿江東下,途經岳陽,冒雨登岳陽樓,飽覽湖光山色,寫下這兩首詩以表達自己遇赦后的喜悅心情。這時,他已被貶七年,流轉在四川湖北一帶,環境非常惡劣,又到了對于古人來說算是高齡的五十七歲。據任淵所作黃庭堅詩譜,此二詩手跡有跋云:“崇寧之元(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夜發荊州,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陽),數日陰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獨上岳陽樓。”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賞析 黃庭堅07-28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原文賞析 黃庭堅10-04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原詩及賞析08-16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黃庭堅07-26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閱讀題的答案及賞析11-06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黃庭堅11-10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閱讀答案10-12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全文黃庭堅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