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書法特點

時間:2024-06-26 18:26:06 黃庭堅 我要投稿

黃庭堅的書法特點

  導語:黃庭堅的書法有什么特點呢?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在文學和書法上面的成就非常的高,而他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黃庭堅的書法特點,歡迎閱讀!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晚號涪翁。生于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卒于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北宋詩人、書法家。詩學杜甫而自成一家,蘇軾喜歡他的文章,以為超軼絕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于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為江西詩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書法以側險取,縱橫其掘,行、草、楷書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與蘇軾并稱“蘇黃”。

  黃庭堅一生仕途坎坷,屢次被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旋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黔州等地;兆诔酰b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于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

  元符元年(公元1098)黃庭堅的外兄張向奏請朝廷為僻親嫌,應遷黃庭堅于戎州安置。黃庭堅三月離開貴州,順烏江抵涪陵,再溯江西行,六月至戎州。戎州便是今天四川省宜賓市地區,這是的他把自己比作一個“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老和尚”這與他的屢受貶嘀深受打擊,環境惡劣的原因有關。

  在戎州(今宜賓)這段時間里,他游遍山水,在戎州地區留下不少的石刻,其中以流杯池為最。那里所存的石刻是宜賓地區最多,較為完整的石刻積聚地。 這樣一段文字描述宜賓流杯池:“宜賓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橫亙之際。山下,一巨石中開,形成天然峽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緩緩流出,繞谷底沒入石中,為一天然奇觀。北宋元符元年,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居戎州時,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 意境,于此鑿石飲水為池,曰'流杯池’。” 這就是宜賓流杯池。

  自宋以來,后人為紀念黃庭堅,相繼在流杯池周圍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樓”、“山谷祠”、“吊黃樓”等建筑。涪翁樓是昔曰黃庭堅讀書會友、揮毫潑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筍賦》、《荔枝綠頌》等華章傳于后世。而《苦筍賦》以其俊美的行書字體格外的引人注目。此石刻字帖為行書字體,整篇字帖矯健灑脫,剛柔相濟,行氣揖讓穿插頗具韻味。同時這塊石刻同時也蘊含了顏真卿的結體,張旭、懷素的剛勁,也有黃庭堅自己的特點。這篇字帖結體上內緊外松縱橫逸出點畫起伏跌宕,汪洋恣肆,字體開張充滿意適,筆法瘦勁。

  從他的一句話里便可知道:“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過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吏、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黃庭堅書法的結體是從顏真卿處得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器宇軒昂,其個性十分顯著,黃庭堅結合他們各自特點吸收,便獨創一體——黃體。流杯池的《苦筍賦》,雖經后人維護刻畫,但它卻并沒有失去黃庭堅書法的特點:剛柔相濟,氣勢渾厚。它的字體之間充分體現了黃庭堅書法的基本特點,其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較長的筆畫波勢比較明顯。由于黃庭堅善于把握字的松緊,因此形成了中宮收縮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可稱為輻射式書體。

  《苦筍賦》與他在黃州寫的《黃州寒食卷跋》書法上相比存在有形似性,但卻有著不同的特點,與《黃州寒食卷跋》相比,流杯池的《苦筍賦》在字體上比較收縮,比較清秀,但仍不失那種縱橫奇崛的特點。在排版上沒有《黃州寒食卷跋》那么變化無窮,曲盡妙意!犊喙S賦》不像《花氣詩貼》那么豪放,那么洋洋灑灑,不像《黃州寒食卷跋》那么變化無窮,曲盡妙意,卻有《花氣詩貼》那種自然包筆有骨,沉著有力。同時也有《黃州寒食卷跋》那種其側中求平衡,與傾斜中見穩定。集合兩字貼的特點,同時也蘊含了自身的特點的《苦筍賦》堪稱黃庭堅行書的佳作。

  其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后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云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

  “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 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黃山谷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

  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山谷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后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山谷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山谷對書法藝術發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于《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強調個性創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作相印證。

  流傳黃山谷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秾,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山谷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后》等。

  從漢字誕生起,便有中國書法。隨著書法的發展,后來者對書法的追求有了自覺地性質,在書法中注入了前人沒有的藝術因素。而黃庭堅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書法不僅有前人的書法因素,但他結合自身的特點便形成了新的書體——黃體,并為后人所稱頌和學習。一個好的書法家應順應書法本體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書法歷史發展中最具有能動力量,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而黃庭堅做到了這點。僅是黃庭堅,那些被尊為劃時代的書法大家也是遵循了這點。

  通過對黃庭堅的書法的了解、學習和賞析,從他成功的經歷得出:一個被尊為劃時代的書法人物,他們的意義在開創新的風氣新的流派,給人以不同尋常的審美觀念。他們的杰出成就不僅在于承續了傳統的書法精神,更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涵蓋時代精神啟示后人的理念。作為一個業余的書法者要想學好古代書法,就必須學習古代一家書法流派,了解并掌握其書法要義與精髓和書法結構,不斷臨摹,直至真正的掌握。

  幼安弟喜作草,攜筆東西家動輒龍蛇滿壁,草圣之聲欲滿江西。來求法于老夫,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納聚散,未嘗一事橫于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譬如木人舞中節拍,人嘆其工,舞罷則雙蕭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黃庭堅的書法特點】相關文章:

談黃庭堅的書法特點06-24

黃庭堅書法成就06-08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翻譯11-11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及翻譯04-13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和譯文06-16

黃庭堅墓06-08

黃庭堅悟03-26

黃庭堅清明04-06

黃庭堅生平02-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综合一区国产系列 |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