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石吟》的教學案設計
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乩首x、 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體味本詩的節奏、韻律美 。
②理清結構,展 開聯想和想像,理解本詩內容。
③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并析題:解釋“什么是化石”。并播放化石圖片,教師進行解說。
。ㄋ械幕际巧锏倪z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大多數化石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莖的化石,動物的牙齒、貝殼、骨骼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則是生物體的印痕化石等。)
二、感 知內容
1. 朗讀課文。要求讀好詩的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探究質疑:題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討論并歸納:“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盎鳌本褪琴濏灮氖闱樵。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本詩寫科學家通 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由此贊頌科學的神奇。
2.學生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請找出有關段落,并給詩歌分層,概括大意。
學生發言,明確:詩歌在結構上 是“總一分一總”;分為三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三、自主探究
1.學生齊讀3—6節,找出 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也可說說在讀詩過程中碰到的困惑之處。
問題組例舉: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
b.“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c.怎樣 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ㄒ驗樵诨,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d.“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ā翱滔碌赖腊櫦y”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說明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這樣設喻,生動形象,將抽象的事理具體化。)
2.寫作方法探 究:
、诺谝、二節連續用了六個問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連續不斷地問句表現出作者對科學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打開了作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⑵詩中第1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ㄅ疟鹊男揶o,通過連續的四個問句,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也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開啟了讀者想像與聯想的閥門。)
⑶這首詩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反復朗讀,體會這一特點。并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最
后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仍姼璋鸦Q為“你”有什么好處?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
3.學 生再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
四、反思拓展
1.思考:同學們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
2.根據你所知道的或能設計出的科學技術,談談讓滅絕的物種重生的方法。
3.你學了這首詩后,有何感想?(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五、 布置作業
1、參觀或查閱資料后,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2、熟讀課文。
附板書: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化石吟》的教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化石吟》學案設計07-09
《化石吟》學案設計范文10-21
《化石吟》導學案設計11-14
《化石吟》導學案06-22
化石吟的教學案09-01
化石吟經典教學案09-08
《化石吟》的導學案07-15
化石吟的導學案05-05
《化石吟》導學案精選10-02
《化石吟》教學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