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學習指導教案

時間:2024-07-24 08:30:18 將進酒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將進酒》學習指導教案

  引導語:《將進酒》,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下文就是有關這首詩的學習指導教案知識,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將進酒》學習指導教案

  【學習指導】

  這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也流露了施展抱負的愿望。“鐘鼓像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二句是詩的主旨,有統攝全詩的作用。詩中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頗具特色。學習這首詩,要先把握它的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詩的基調,然后探究詩人的藝術手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練習】

  一、參考下面的提示,朗讀、背誦這首詩。

  提示:這首詩用長句開篇,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中間感情復雜而多變;結尾忽然振起,有如登泰山絕頂,一覽天地之大。朗誦時要注意表達詩人這種開闊曠達的胸襟。

  二、回答下面的問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這首詩的風格。

  1.這首詩的基調是什么?試結合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做一點具體分析。

  2.試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做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3.詩人說到“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時,為什么單舉曹植為例?

  4.詩人好用夸張寫法,這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三、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課外查找資料,寫一段話表達你的看法。

  對仗的種類

  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并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九類:

  1.名詞2.形容詞3.數詞(數目字)4.顏色詞5.方位詞

  6.動詞7.副詞8.虛詞9.代詞

  同類的詞相為對仗。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四點:(a)數目自成一類,“孤”“半”等字也算是數目。(b)顏色自成一類。(c)方位自成一類,主要是“東”“西”“南”“北”等字。這三類詞很少跟別的詞相對。(d)不及物動詞常常跟形容詞相對。

  連綿字只能跟連綿字相對。連綿字當中又再分為名詞連綿字(鴛鴦、鸚鵡等)、形容詞連綿字(逶迤、磅礴等)、動詞連綿字(躊躇、踴躍等)。不同詞性的連綿字一般還是不能相對。

  專名只能與專名相對,最好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

  名詞還可以細分為以下的一些小類:

  1.天文2.時令3.地理4.宮室5.服飾6.器用7.植物8.動物9.人倫10.人事11.形體

  ──摘自王力《詩詞格律》

  《將進酒》教學設計

  一、課文悟讀

  《將進酒》本是漢樂府的曲調之一,是為勸酒而唱的歌辭。李白的《將進酒》約寫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朋友岑勛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將進酒》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浪漫的詩風,奔放的語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抒寫了他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

  本詩時而奔放,時而深沉,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郁結的情感。全詩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樂,再轉狂放,再轉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

  《將進酒》一詩的情感起于“悲”:黃河入海,勢不可回;青絲成雪,人生短促,怎不讓人悲嘆感傷!但李白畢竟是豪放之人,緊接著便逆轉為“樂”:在他看來,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莫使金樽空對月”。因為有酒的做伴,酒的激發,作者的情感漸漸狂放,詩情漸趨高漲。“天生我材必有用”,消極的外衣下裹著的是一顆渴望積極用世而懷才不遇的壯士熱心,至此詩人的狂放之情趨于高潮。酒筵上勸酒的場面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而放聲高歌,又把詩情推入高潮,詩人終于找到了一個情感的出口,激qing終于如火山噴發。酒酣之時,舍棄一切呼兒買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讓人不由得嘆服詩人的放誕與豪壯,不由得深深體悟作者的深“愁”。

  詩中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豪情萬丈,千古流傳。它是詩人自我價值的宣言,一反“人生得意須盡歡”的失望與消極,有力地展示了詩人深藏著的一顆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積極用世的痛苦的心靈,完全可以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相媲美,他深信自己的才能總有施展的時候。這種樂觀自信的精神,慷慨激昂的氣概,是李白面對失意坦然自若的思想基礎,是引導他不斷進取的一盞明燈,就連無數吟誦此詩的后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自我的人生價值。

  二、亮點探究

  1.李白是“詩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詩文中哪些內容說明李白不愧于“酒仙”這個稱號?

  探究學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李白一生多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正如他在《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所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酒并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憂愁,但是酒可以暫時麻痹痛苦的靈魂,尋得暫時的內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來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也,兩壺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寧愿舍棄一切,也要換得美酒。在夸張的語言的背后,是痛飲豪邁的李白,是縱情享用美酒的李白,所以時人稱李白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心中郁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否舉出李白的其他酒詩?

  探究學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行路難》)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梁園吟》)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

  ……

  3.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聯系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如此失意?

  探究學習:這個問題可以從李白的思想世界入手分析。李白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青年時師從有經世致用思想的隱士趙蕤,隱居深山刻苦攻讀兩年,這段經歷對李白思想影響很大,后來他經常以管仲、諸葛亮自許,暢談王霸之道,縱橫之術。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形象,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內核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而趙蕤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道家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儒、道思想構成了他矛盾的內心世界,影響著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肅宗時代,唐玄宗溺愛聲色犬馬,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小人,許多有識之士被擋在政治大門之外。

  李白首次入長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結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顯赫人物,希望他們能向皇帝引薦自己,但這些努力并沒有實現目的,反而招來一些人的嫉妒。后來李白又干謁韓朝宗等人,也沒有實現他步入仕途的夢想,只好四處云游。等到玄宗詔用天下有才華的人時,李白才又一次入長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語。開始時他也確實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替皇帝寫寫詩做做賦,但他的才華不久就受到皇帝身邊的佞巨權貴嫉妒詆毀,他的狂放傲岸也讓皇帝吃不消,升遷的大門自然被悄悄地關上了。當他發現自己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時,不滿情緒漸生,要求還鄉,玄宗順水推舟準許他的請求“賜金放還”。肅宗時,李白參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認為可以“暫欲清幽燕”、“不惜微軀捐”了,并自比謝安,輔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亂,當永王篡權的叛亂被鎮壓后,自己也身陷牢獄被流放,險些丟了性命,后經親友的全力營救遇赦才脫險。李白的夢想和希望從此徹底破滅了。這次也使他認識到了當時的統治者顛倒是非,寵愛佞臣奸人,排擠打擊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現實。仕途坎坷,抱負難伸,使得他的心靈世界總是處于痛苦的.境地,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成了李白的摯友。

  4.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呢?

  探究學習:李白嗜酒,我覺得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他曾經兩次進入京師,與達官貴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為他傲岸的個性,出眾的才華,而觸犯權貴,遭到讒毀排擠。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實社會,寄托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處世的常用方法。陶淵明曾經這樣談論酒趣“試酌百情遠,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種種世俗之情都遠離而去;連飲幾杯,就忘了自己。飲酒可以使人進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晉人喜歡飲酒,認為酒能引人入勝,陶淵明則更獨特地領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飲時,俗念沒了,思慮沒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兩忘,盡情飲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寫詩自娛。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泄情感,寫了許多借酒詠懷的詩,以表達自己心中的郁悶。這嗜酒的行為是一種無奈的排遣,內心苦悶的發泄。

  5.在李白的“酒詩”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飄逸的詩風,試找出一些詩句加以說明。

  探究學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李白這些詩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張是如此的大膽,足見李詩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

  三、選題設計

  酒與中國古代文學以及失意文人關系研究。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酒與中國的文學一開始就有著緊密的聯系。《詩經》300篇寫酒的就有30篇,屈原雖然沒有描寫過自己喝酒的事情,但作品中也出現了酒;竹林七賢更是視酒為生命的要素,把酒放到了文人的生命之上去了;到了陶淵明,酒更化成了滔滔急流,詩與酒有了更為直接的聯系……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中可以探出端倪來。

  (2)歷史歸因法。沿著歷史的軌跡回溯,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代文人學習的大多是儒家典籍,心中裝的是“大濟蒼生”的人生理想,追求個性自由和浪漫的生活,又是許多文人的共同特點,但在社會現實這個厚厚的墻壁面前,他們常常碰壁。而消極避世的道家思想又為那些失意文人提供了一個躲避的精神港灣,在找尋調和心靈矛盾及求得心理平衡的方法的時候,酒,就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3)縱橫對比法。對不同時期和同一時期的文人及其作品對比分析,尋找共同點。

  參讀書目:

  (1)《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2)《陶淵明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

  (3)《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將進酒》學習指導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將進酒》03-24

將進酒教案07-05

《將進酒》教案06-09

將進酒教案優秀教案05-12

李白將進酒教案03-24

精選《將進酒》優秀教案06-06

將進酒 朗誦教案05-13

將進酒教案李白03-24

【精】《將進酒》教案06-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在线a天堂亚洲 | 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缴婷婷5月情综天天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