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時間:2024-05-22 15:29:55 記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模板集錦8篇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寫景抒情的語言。

  3.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理解作者的心境。

  【教學重難點】

  學習本文寫景抒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感受歌者和詞人蘇軾所表達的.感情。導入本文,共同學習體會蘇軾在這篇寫月亮的文章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二、整體把握

  1、悟讀——把握文章內容

  (1)初讀,掃清字詞障礙。

  (2)再讀,思考討論并回答: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3)齊讀課文,注意停頓、節奏,讀出韻味。

  2、譯讀——疏通文意

  (1)自讀,結合課下注釋,同桌互譯互聽全文。

  (2)再讀全文,進一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研讀賞析

  1、學生自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2)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這幅月夜圖有何特點?

  (3)文中有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4)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2、交流對以上問題的看法,再讀課文。

  四、探究學習

  1、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提出問題,教師準備以下問題。

  (1)文中并未直接敘述作者與張懷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間卻可以看出兩個人親密無間。請試著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加以體會。

  (2)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里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看見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2、學生再讀課文,爭取背誦文章。

  五、拓展延伸

  1、當你面對如詩似畫的月色,難道你不想對蘇軾說點什么嗎?

  2、請你用優美的文字把你記憶中最難以忘懷的月色描繪出來。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月夜圖導入

  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連堅實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動的云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記成天寺夜游》,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出怎樣的人生感慨。

  二、整體感知文段

  1.給生字正音、朗讀課文、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奏,再次朗讀。

  2.請一位同學范讀,大家評價。

  3.質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同學解答,全班共同關注、探討。

  戶:門;遂:于是;蓋:大概;但:只是;耳:語氣詞

  4.聽音樂《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寫,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復述描寫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小組商量,以各種方式(如:小品、詩歌、散文等)復述課文內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后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嘩,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不好。改變了原文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6.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通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能力擴展:

  一切景語皆情語,看圖寫景抒情。

  五、作業

  閱讀古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情感。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并背誦課文,十七 記承天寺夜游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2、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1、自讀課文,看注釋,查工具書,正音正字,順暢誦讀。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寫作次文時的處境。

  (2)教法學法:1、注重誦讀教學。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展開討論、解釋疑難,教師作必要的點撥和適當的講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準備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走近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你們可曾讀過他的詩文?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叫《浣溪沙》。哪位同學還能背誦?(指名背誦這首詞)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澈透明,如詩如畫。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書課題作者)

  二、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三、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章內容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課文,看注釋,查工具書,互相解決疑難。

  2、聽錄音:聽清生字讀音及難讀句的節奏,標注在書上。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

  4、組織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

  (二)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并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先小組交流,共同討論,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學生當堂筆譯。

  四、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后一句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為這句話寫出

  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哪些詞語可以表現出來?

  a.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疑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師結合進行板書。

  c.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散文。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并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4

  一、 教學目標:

  1.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 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 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2. 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三、 預習要求:

  1. 解決生字詞注音;

  2. 看注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 查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作品;

  4. 找古今中外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四、 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 教學流程

  1. 導入:

  結合蘇東坡的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和本地東坡遺跡(惠州東坡亭、東坡小學等)導入。

  學生自由發言,簡介東坡的生平、經歷、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 疏通文意

  1) 解決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 寢(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讀課文,聽錄音糾正

  3) 解決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 念:思考、想到 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 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 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3. 研習課文

  1) 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明:敘述、描寫、抒情

  2) 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繪景 修辭 作用 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比喻 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皎潔、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 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4. 板書設計

  5. 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6. 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7. 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8. 作業

  1)背誦《寄承天寺夜游》。

  2)閱讀古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結合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自行查閱作者的身世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重點】

  1.解釋重點字詞,翻譯句子。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便很高興地起來走動。

  戶:門; 欣然:愉快地,高興地;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因為想到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

  念:想,思考; 遂:于是,就;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寢:臥,睡; 相與:共同,一起;

  步:徒步而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都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橫:交叉錯雜; 蓋:原來是,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但:只是,不過; 耳:而已,罷了”;

  閑人: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此文是作者貶官黃州所作。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學習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本課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4、領悟作者簡潔精妙的寫景抒情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以至成誦,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學習重點】

  1、朗讀,把握文意。

  2、體會寫景的妙處,領略作者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無論是在得意還是失意時都喜歡以風花雪月寄托自己的情懷,蘇軾也不例外,在他被貶黃州抑郁不得志時就借用月光將自己的`感情釋放了出來。

  出示課題(幻燈片1)

  ──為了大家在學習時有跡可尋,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我先給大家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總體要求。

  出示學習目標(幻燈片2)

  ──在大家明確了這一節課的目標后,我要向大家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大家敢于應戰嗎?

  挑戰第一關──蘇軾知多少(幻燈片3)

  (自查資料,將有關蘇軾的資料展示給我們,以達到資源共享。)

  ──好,同學們查找資料既全面又迅速,那么請看

  挑戰第二關──看誰讀得好(幻燈片4)

  二、配樂朗讀(幻燈片5)

  三、自學指導(古文閱讀方法 幻燈片6)

  古文閱讀三字經

  讀一遍,找生字。讀兩遍,斷句子。

  讀三遍,看注解。讀四遍,握文意。

  (自由讀齊讀賽讀)

  ──第二關同學們過得很容易,下一關就沒有這么容易了。

  挑戰第三關──改寫之中理文意(幻燈片7)

  四、自學指導(即幻燈片8)

  1、改寫課文:以散文化形式,或新詩分列句式,將課文內容改寫成幽默、趣味、口語化或兼而有之的文字,且能籠蓋全篇文意。

  2、共同欣賞講評。

  五、班內交流

  品評范文(幻燈片9~12)

  ──到此為止,大家已經過了三關《三國演義》中關云長千里護送皇嫂,出五關斬六將,看來大家過關斬將的本領也不錯嗎?我的給大家設個難關。

  挑戰第四關──看誰做得好(幻燈片13)

  1、喜歡文中寫景的句子嗎?主要寫得是哪種景物?如果喜歡說說理由。(幻燈片14)

  討論交流。

  2、我們身邊有許多閑人,文章中的閑人與他們一樣嗎?(幻燈片15)

  六、創新作文(幻燈片16)

  月總是文人墨客的愛物,詠月文章數不勝數。課文作者寢而見月,見月而起,起而尋友,尋友賞月,以水喻月,最后寫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對人生哲理的領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是啊,何夜無月。請以月為話題寫一篇700字的作文。

  七、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大家快樂嗎?還有什么疑問嗎?有疑問就對了,因為一節課的結束就是同學們探索的開始,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用心去品味生活,你的生活將會有無限的樂趣等待著你。

  〖板書設計

  記成天寺夜游

  月景

  閑人

  (清澈透亮)(閑情雅致)

  豁達胸襟

  (不得志的郁悶)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培養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2.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課文的朗讀與疏通。

  2.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

  1.反復朗讀。

  2.創設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已學過的蘇軾的詞《水調歌頭》,背誦這首詞。

  2.交流收集的蘇軾的有關材料和寫作背景。

  3.《水調歌頭》是千古絕唱,《記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經典小品。

  二、反復朗讀、疏通課文:

  1.組織全班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讀出的韻味,自由朗讀、齊聲朗讀、示范朗讀、配樂朗讀等形式相結合使用。

  2.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3.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容。

  注意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欣然”、“相與”、“蓋”等。

  三、賞析月景、感悟意境:

  1.創造情境:譯完課文,請大家一起吟誦描繪月下美景的語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繪月景的'?

  學生思考,明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優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1、叢中蛙鳴不斷。2、村中狗吠雞鳴。3、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這3句,任何一句續在后面都不合適,破壞了寧靜幽閑、清麗淡雅的氣氛。

  3.教師小結: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

  1、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8

  有目標,才有動力。

  1、反復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疏通文句,熟讀成誦。

  2、在讀的過程中賞析文章,欣賞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抓重點,突難點。

  1、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講方法,提效率。

  朗讀、討論、賞析

  教學過程:

  (一)文學積累引入:古人有這樣一句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大家知道說這句話的人是誰嗎?(蘇軾)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蘇軾?(指生介紹,并把重點內容寫在黑板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他被貶黃州時所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游》(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1、本文選自《 》。作者( ),字( ),號( ),北宋( )家,( )家。他是( )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ǎo ( ) xìng ( ) suì( )

  (三)、指導生朗讀課文。

  (1)指生檢查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讀,找出讀錯的字音。)

  (2)教師范讀。(聽準讀音,注意停頓和斷句。)

  (3)學生自由讀。 (讀準字音、斷句、節奏,試著讀出感情

  (4)展示讀。 (5)齊讀。

  (四)、再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從原文中找出“記”的要素:時間( ),地點(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為三層:第一層,記事,交代了( )。

  第二層,寫景,寫了( )的.景色。

  第三層,抒情,抒發了( )的感情。

  3、根據課下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翻譯課文。把重點字、詞、句的翻譯寫一寫,記一記。

  (五)、研讀課文,提難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 、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后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嘩,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不好。改變了原文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六)、拓展遷移

  1、從《記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蘇軾。

  2、再讀課文,寫一句閱讀小結(啟示或收獲):“讀《記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七)、課堂檢測 閱讀語段完成各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加黑字。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蓋竹柏影也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2.用“/”給下列句子劃節奏。

  (1)念無與為樂者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選擇與“相與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有于我哉 B.達于漢陰

  C.責任重于泰山 D.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4.翻譯。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譯: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此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事: 夜游-——記敘

  蘇軾 景: 空明——描寫

  情:賞月的欣喜(自得)

  被貶的悲涼(自嘲)

  “閑”——豁達樂觀

  人生的感慨(自解)

  自遣的豁達(自樂)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8-20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7-11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8-30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11-01

《記承天寺夜游》10-25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文言現象09-15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8-21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9-2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做a过程免费在线观看 综合色天天鬼久久鬼色 |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 宅男午夜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 | 久热re6在线精品视频 | 午夜一日本级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