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
2.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4. 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經歷?分別時心情怎樣?
2、是啊,分別是傷感的,可是偉大詩人王維為了去京城學習,考取功名,17歲就離開了家鄉,告別了親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于是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
3、齊讀課題。
二、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憶”
(3)理解“山東”
2、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過渡:是啊,作者在重陽節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親人,那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感受王維的思念之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可以閉上眼睛去感受。
2、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思鄉之情的千古名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全詩。聽清要求:
(1)讀準生字的字音并能給生字找個朋友。
(2)想一想,從哪些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帶讀、齊讀)
(2)指名給生字找朋友。齊讀
(3)生字躲在了詩句中,你們還會讀嗎?齊讀古詩。
四、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你覺得哪句詩可以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學生讀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大家都說這句可以看出王維的思鄉之情,請你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桌討論一下。
(2)指名說。
(3) 這里的佳節指的是——-那么,同學們,除了重陽節可以稱為佳節,還有哪些節日可以稱為佳節呢?那不是佳節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當遇到美好節日的時候,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可見詩人平時也————,
(5) 誰能把這種濃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讀表現出來呢?
(6) 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句意讓學生說。)
(7)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過渡:(填空:因為詩人—— ,所以詩人平時—— 每逢佳節就—— :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干什么);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干什么)。)
2、教學三、四行
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 同桌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2) 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 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 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 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 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五、課外延伸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了,你準備以怎樣的方式和你們的親人聯系,表達你們的思念之情?
有的說打電話,有的說寫信,有的說寄賀卡……
教師肯定了學生提出的方式,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親人聯系,并且在交談時巧妙地用上“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
生:(打電話)您好!外婆,重陽節到了,我很想念您。您的身體好嗎?外婆,今天我們學了一首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有一句寫得特別好,我把它送給您,“每逢佳節倍思親”,愿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生:(扮外婆)好外甥,謝謝你的祝福,“每逢佳節倍思親!”說得好。外婆也想念你啊,等放假了外婆來接你啊!祝你學習進步啊!再見!(掌聲熱烈)
生:(寫信)媽媽,您好!您去外地學習已經一個月了
今天是重陽節,看到別人家都歡天喜地過節,我特別想念您!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媽媽,希望您早些回家!也祝您學習進步!
師:(深情地說)大家談得真好。讓我們把這句詩送給所有在外地工作的親人——
生:(齊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 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 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歷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里懷念家鄉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1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為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簡析]
詩寫游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案05-3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0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6-0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4-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4-1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8-2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優秀教案09-30
【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1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山東”的意思09-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精品)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