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老貓》閱讀答案

時間:2024-09-14 13:51:23 季羨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季羨林《老貓》閱讀答案

  引導語:人們難道就不應該向貓們學習這一點經驗嗎?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規律,誰都逃不過。今天我們來做一下季羨林《老貓》閱讀訓練。

季羨林《老貓》閱讀答案

  老貓

  季羨林

  ①老貓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臺上一個角落里,縮著脖子,瞇著眼睛,渾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獨、無助的神情。

  ②我從小就喜愛小動物。同小動物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它們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有吃搶吃,有喝搶喝;不會說謊,不會推諉;受到懲罰,忍痛挨打;一轉眼間,照偷不誤。同它們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樣,應對進退,謹小慎微;斟酌詞句,保持距離。感到異常地別扭。

  ③十四年前,我養的第一只貓,就是這個虎子。剛到我家來的時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狹的室內窗臺上,活動的空間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沒有什么特點,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貍貓,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并不美觀。但是異于常貓的地方也有,它有兩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兩眼一睜,還真虎虎有虎氣,因此起名叫虎子。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時候,有一些通達世事的好心人告訴我,貓們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壽終。到了此時此刻,它們決不呆在主人家里,讓主人看到死貓,感到心煩,或感到悲傷。它們總是逃了出去,到一個最僻靜、最難找的角落里,地溝里,山洞里,樹叢里,等候最后時刻的到來。因此,養貓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見死貓的尸體。

  ⑥我聽了以后,憬然若有所悟。現在看來,倒是貓們臨終時的所作所為,即使僅僅是出于本能吧,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人們難道就不應該向貓們學習這一點經驗嗎?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規律,誰都逃不過。中國歷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漢武,還有唐宗,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想求得長生不老。到頭來仍然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只落得黃土一抔,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我輩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費苦心呢?一個人早死幾個小時,或者晚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實在是無所謂的小事,決影響不了地球的轉動,社會的前進。再退一步想,現在有些思想開明的人士,不想長生不老,不想在大地上再留黃土一抔;甚至開明到不要遺體告別,不要開追悼會。但是仍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麻煩:登報,發訃告,還要打電話四處通知,總得忙上一陣。何不學一學貓們呢?它們這樣處理生死大事,干得何等干凈利索呀!一點兒痕跡也不留,走了,走了,永遠地走了,讓這花花世界的人們不見貓尸,用不著落淚,照舊做著花花世界的夢。

  ⑦我忽然聯想到我多次看過的敦煌壁畫上的西方凈土。我覺得沒有什么出奇之處,但是給我印象最深,使我最為吃驚或者羨慕的還是他們對待要死的人的態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間的貓們差不多,能預先知道自己壽終的時刻。到了此時,要死的老嬤嬤或者老頭,健步如飛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擁著自己的子子孫孫、至親好友,個個喜笑顏開,全無悲戚的神態,仿佛是去參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進墳墓。后事如何,壁畫不是電影,是不能動的。然而畫到這個程序,以后的事盡在不言中。如果一定要畫上填土封墳,反而似乎是多此一舉了。我覺得,凈土中的人們給我們人類爭了光。他們這一手比貓們又漂亮多了。知道必死,而又興高采烈,多么豁達!多么聰明!貓們能做得到嗎?這證明,凈土里的人們真正參透了人生奧秘,真正參透了自然規律。人為萬物之靈,他們為我們人類在同貓們對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凈土!(選自《中華散文名篇》,有刪節)

  閱讀訓練

  15.作者筆下的老貓主要有哪些特點?(4分)

  16.作者為什么不按照時間的順序寫,反而先從病重的老貓寫起,請賞析這種行文的妙處。(4分)

  17.季羨林散文獨具一格,閱讀全文,試從抒情藝術、語言特色中任選一個角度,簡析本文的藝術特色。(6分)

  18.請結合全文,聯系實際,對敦煌壁畫子子孫孫、至親好友,個個喜笑顏開,全無悲戚的神態,仿佛是去參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進墳墓的送葬形式,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5.①虎皮斑紋,不黑不黃,不美觀,很普通,很平常;②眼睛炯炯有神,虎虎有虎氣;③善解人意,體念主人,不想主人為自己難過而離家。

  16.①采用倒敘寫作手法,設置懸念,引發讀者對其命運的關注,激發閱讀興趣。

  ②為正文主題作鋪墊,引發作者對老貓離去的哲學思考。

  17.角度一:抒情藝術

  要點:1、融抒情于敘事之中,情感樸實而厚重。采用寫實方法,以身邊瑣事來抒發自身真實感受。(結合實例加以分析)2、注重抒情與描寫的結合,通過描繪事物的特點來抒發情感。(如第一段和第三段)3、通過議論來升華情感,在對事物的看法中,表達對生死觀的思考,抒發對貓的特殊情感。

  角度二:語言特色

  要點:①語言簡樸卻意蘊深遠,情感厚樸;②長短句結合,具有參差之美。③不刻意追求語句工整、辭藻華麗,達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的最高境界。

  觀點二:這種送葬形式有悖民族傳統。①為死者送行的程序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使然,傳統的形式是有其歷史原因和必然性的;②敦煌壁畫的生死觀念,參透了人生奧秘和自然規律。這并不是普通百姓能達到的境界。③對死者的哀傷是生者感情的自然流露,表達了生者對死者離去的不舍之情,我們不應該刻意壓抑。

【季羨林《老貓》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老貓》閱讀答案05-12

季羨林老貓的文章09-22

《老貓》——季羨林簡介08-30

季羨林《黃昏》閱讀答案09-12

季羨林《永久的悔》閱讀答案10-18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10-18

季羨林聽雨閱讀答案11-29

《聽雨》閱讀答案季羨林09-14

《聽雨》季羨林閱讀答案04-24

季羨林《做人與處世》閱讀答案07-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午夜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 | 亚卅日韩久久影视观看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一级中文级字幕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