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恐懼
法國大散文家和思想家蒙田寫過一篇散文《論恐懼》。他一開始就說:
我并不像有人認為的那樣是研究人類本性的學者,對于人為什么恐懼所知甚微。
我當然更不是一個研究人類本性的學者,雖然在高中時候讀過心理學這樣一門課,但其中是否講到過恐懼,早已忘到爪哇國去了。
可我為什么現在又寫《論恐懼》這樣一篇文章呢?
理由并不太多,也談不上堂皇。只不過是因為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而今又受到了蒙田的啟發而已。好像是蒙田給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
根據我讀書思考的結果,也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恐懼這一種心理活動和行動是異常復雜的,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得清楚的。人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探討恐懼問題,我現在談一下我自己從一個特定角度上來研究恐懼現象的想法,當然也只能極其概括,極其籠統地談。
我認為,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正常的。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是英雄。我們平常所說的從容鎮定,處變不驚,就是指的這個。不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孱頭。不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也是正常的。
兩個正常的現象用不著講,我現在專講三兩個不正常的現象。要舉事例,那就不勝枚舉。我索性專門從《晉書》里面舉出兩個事例,兩個都與苻堅有關。《謝安傳》中有一段話:
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
苻堅大兵壓境,作為大臣的謝安理當恐懼不安,然而他竟這樣從容鎮定,至今傳頌不已。所以我稱之為英雄。
《晉書?苻堅傳》有下面這幾段話:
謝石等以既敗梁成,水陸繼進。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下面又說:
堅大慚,顧謂其夫人張氏曰:“朕若用朝臣之言,豈見今日之事耶!當何面目復臨天下乎!”潸然流涕而去,聞風聲鶴唳,皆謂晉師之至。
這活生生地畫出了一個孱頭。敵兵壓境,應當振作起來,鼓勵士兵,同仇敵愾,可是苻堅自己卻先泄了氣。這樣的人不稱為孱頭,又稱之為什么呢?結果留下了兩句著名的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至今還流傳在人民的口中,也可以說是流什么千古了。
如果想從《論恐懼》這一篇短文里吸取什么教訓的話,那就是明明白白地擺在眼前的。我們都要鍛煉自己,對什么事情都不要驚慌失措,而要處變不驚。
【論恐懼】相關文章:
描寫恐懼的段落01-01
思念的恐懼散文10-27
假恐懼優秀散文08-31
克服恐懼散文(通用34篇)07-07
論時間-散文07-15
《養老論》原文10-30
論修養的句子09-01
秦觀論讀書05-22
陳寅恪:論韓愈08-19
《內經》經典論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