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離騷高中課文節選翻譯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下面給大家分享離騷高中課文節選翻譯,歡迎借鑒!
原文翻譯
原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翻譯:我一面擦淚一面長嘆, 哀嘆人民生活多災多難。
原句: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翻譯:我雖愛好修潔嚴以律己, 但早晨被詬罵晚上被免職。
原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
翻譯:他們既誹謗我佩帶蕙草,又指責我采集苗蘭。
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翻譯: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 雖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原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翻譯:我埋怨王上太肆無忌憚, 始終不考慮人民的情感。
原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翻譯:眾女(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謠誣蔑說我放蕩不羈。
原句: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翻譯:庸俗之人本來就善于投機取巧, 他們違反規矩,改變措施,原句: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翻譯:違背標準,追求邪曲,爭著取悅于人成為法度。
原句: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翻譯:我憂愁抑郁失志無聊, 現在我多么孤獨窮困!
原句: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翻譯:我寧愿馬上死去魂離魄散, 也不愿采取這種態度取悅于人。
原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翻譯:雄鷹不與燕雀同群,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翻譯:方與圓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翻譯:只好暫時委屈心志,抑制感情, 忍受責怪,容忍咒罵。
原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翻譯:保持清白,死于直道, 這本是前圣所稱道。
原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我后悔沒有仔細觀察道路, 長久站立后我又反回。
原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翻譯:我調轉車子走回原路, 趁我迷途還不太遠的時候。
原句: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翻譯:我牽著馬在滋生蘭草的水邊漫步, 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原句: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翻譯:我進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舊服。
原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翻譯:我把菱葉制成上衣, 并把荷花織就下裳。
原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翻譯:沒人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潔。
原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翻譯: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帶增得長長。
原句: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翻譯:芳潔(賢士)與污垢(佞臣)混雜一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敗。
原句:忽反顧
翻譯:我忽然回頭縱目遠眺,將往觀四面遙遠的地方。
原句: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翻譯:我佩戴五彩繽紛華麗服飾,它散發出濃烈的芳香。
原句: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翻譯: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 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原句: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翻譯:雖粉身碎骨我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會受到懲罰?
章法結構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無論是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內容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以及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和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抒情主人公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壯、悲,是前無古人的,尤其是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從外部結構言之,全詩分三大部分和一個禮辭。詩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了詩人所處的環境和自己的歷程;而后兩部分則以色彩繽紛、波譎云詭的描寫表現了一個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現出無比廣闊、無比神奇的場面。若只有第一部分,雖然不能不說是一首飽含血淚的杰作,但還不能成為浪漫主義的不朽之作;而若只有后兩部分而沒有第一部分,那么詩的政治思想的底蘊就會薄一些,其主題之表現也不會這樣既含蓄又明確,既朦朧又深刻。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豈余心之可懲”,是以獨白和自我形象的出現開始。詩人先自敘高貴的身世,表示自己具有與生俱來的“內美”。再敘自己的道德和才干,具有先天稟賦,又有后天修養,早就該立志獻身干一番大事業。接著敘述對楚懷王的期望,期望他修明法度,駕上駿馬奔馳向前,詩人愿為楚國的變法圖新作一個開路的先驅者。可是當時楚國統治集團內部卻存在著革新和守舊兩派的斗爭。詩人舉出賢君激勵懷王效法,舉出暴君的做法警戒懷王。但由于懷王昏聵守舊,棄約變心,結果是“黨人”猖獗,世風腐敗,連詩人精心培養的人才,也都從俗變節。詩人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遭遇排斥。面臨險惡的政治環境,詩人曾產生過退隱的念頭,但最后仍表示為堅持正義而九死不悔,決心堅守自己修潔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2][13-14]
第二部分從“女媭之嬋嬡兮”至“余焉能忍與此終古”,是以女媭形象的出現開始,由現實境界轉入虛擬的幻想境界。女嬃看詩人如此痛苦,異常激憤,她從愛護詩人的愿望出發,勸誡詩人應當以鯀的悲劇為戒。在沒有是非曲直的社會里,忠貞不會見容于世,甚至會遭殺身之禍。因而要他不要那般耿介,而要明哲保身,隨波逐流。詩人聽后不以為然,并未動搖信念。女媭不能真正理解詩人,這表明人間已無知音。于是詩人便向超現實的境界去追求真理。他渡過沅湘,向舜帝重華陳辭,歷數夏商周數代王朝的興亡事例,陳訴肺腑,表明自己的“美政”理想。他為自己壯志未遂而嘆息流淚,即使身死但堅持理想的決心不變。陳辭完畢后轉而借幻想的形式遨游天地,上下求索,以尋找志同道合的知己和實現理想的途徑。最后上下尋求全歸于失敗。天上人間,都是一樣“溷濁”,蔽美稱惡,嫉賢妒能。
第三部分從“索藑茅以筵篿兮”至“蜷局顧而不行”,是從靈氛、巫咸形象的出現開始。詩人周游求索,扣閽求女,相繼失敗之后,滿懷孤憤,便向神巫靈氛問卜,再請巫咸降神。靈氛和巫咸都啟示他遠行,擇明君而事,實現自己的理想,并告誡他要及早行動,不要猶疑不決。詩人確信自己留在楚國毫無出路。于是,他按照靈氛的吉占和指引的出路去選擇吉日良辰。發軔去國,再次進入了“浮游求女”“周流上下”的幻游境界。詩人經歷了一番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遠行。就在他驅使神靈、駕馭龍鳳、遠走高飛、樂舞娛興、自適愜意、忘掉一切之際,卻忽然望見了故鄉。局面陡變,情況急轉直下。詩人悲從中來,面對祖國山川,他再也不忍離去。詩的情節發展和矛盾沖突,至此達到高潮。
語言風格
《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詩中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四句,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詩人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再次,全詩以四句為一節,每節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最后,詩中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思想情感
《離騷》作為長篇巨制,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主要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描述了詩人和當朝統治者的矛盾,即理想與現實的對立;二是描述了詩人心靈的痛苦和糾結,進取和退隱的矛盾。
“亂曰”至末尾一小節為禮辭。詩人在國內不能見容,卻又不忍心去國,左右為難,無可奈何,只有一死了之。最后,就在這去留的極端矛盾中充分顯現了詩人眷戀祖國和決心殉國的高尚精神。這是全詩到高潮之后的畫龍點睛之筆,用以收束全詩,使詩的主題進一步深化,使詩中表現的如長江大河的奔涌情感,顯示出更為明確的流向。
【離騷高中課文節選翻譯】相關文章:
離騷高中課文節選賞析11-16
屈原離騷節選課文翻譯12-03
離騷課文節選10-27
離騷高中課文翻譯10-13
離騷節選及翻譯10-22
《離騷》課文節選教案08-21
《離騷》原文節選及翻譯03-11
離騷節選原文及翻譯09-14
《離騷》課文節選教學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