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主要內容推薦
《城南舊事》主要講述林英子在北平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具體內容: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小英子
主人公小英子人小膽大,頭一次邂逅妞兒就替她解圍、幫妞兒找到親媽媽、幫自個兒的媽媽完成婚姻保衛戰、聽說自己長大后能當女校長非常自豪、爸爸去世也微笑著生活,包括她特別喜歡回嘴、喜歡把鞋上的灰跺干凈而不是撣干凈這些小細節,都是一個面對生活非常積極主動的角色。
“瘋子”秀貞
“瘋子”秀貞對住在自己院中的大學生思康主動關心、主動接觸、主動照顧生病的他,不怕當時社會環境的非議、對愛情表現得非常勇敢,愛就愛了,思康沒有回來,也從沒有考慮過自己今后怎么嫁人,而是一心要把她給思康生的孩子小桂子找到,她愛得特別純粹,找到小桂子后,多年尋找與不斷積壓的感情有了一個總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 《城南舊事》內容簡介及主要人物
爆發,她收拾行李的速度、拉著(小桂子)妞兒跑向火車站的速度甚至讓英子無法適應而烙下了深深的遺憾,盡管最后秀貞和妞兒遇事故去世是個悲劇結局,但秀貞從始至終的付出,一輩子都沒有后悔過;
“小戲子”妞兒
“小戲子”妞兒很怕他的養父打養母罵,嬌弱的身子骨卻有著自己獨自找親爹親媽的決心,并且付出了行動,提前偷偷拿出兩件衣裳藏在英子家雜物室,準備自己帶著包袱走到小時候被人撿的齊庫門去,小小年紀已經打定了主意要一天一天的找,一定要找到;
幫傭宋媽
宋媽不堪丈夫的輕視與虐待,出門自己賺錢養家,踏出這一步就是一個女人自強的努力;
創作背景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在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作者心頭。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寫這本小說的初衷。
作品主題
1、理想與現實的反差
《城南舊事》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云慘霧的生活。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文章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愿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文章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該小說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2、時代的悲劇
以現實的角度來觀察,《城南舊事》中所描繪的事件大多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各有各的痛楚。封建倫理道德逼瘋了秀貞,小偷、蘭姨娘、宋媽也有各自的血淚史,然而從整個文本來說,其主旨并非是對舊制度的控訴,而是以一個純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輝。文章極力淡化善惡標準,以歡樂的童心對待現實的丑陋,在沉重的現實中保留一片自由快樂的天空。可以說,小英子打開了成人世界所忽視的視角,這個視角是以質樸、單純、善良的心去待人處事。這些視角本來為我們所共有,卻在世俗陳規的劫持下慢慢遺忘、丟失。小說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現實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陌生與熟悉感沖淡了對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純真的年代,令人感嘆良多。整部作品始終貫穿著對成長內涵的詮釋,對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戀卻敵不過現實的變化。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臺灣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原籍臺灣苗栗縣頭份鎮。3歲隨父母返臺灣,因臺灣被日本控制便舉家遷往北京,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與夫君何凡扶著媽媽,攜著、背著、抱著三個孩子。1948年舉家遷往臺灣,在臺灣仍以辦報,辦刊,寫作,出版為主,聯絡了大批在臺灣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臺灣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臺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1998年榮獲“終身成就獎”。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夏承楹)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蕓窗 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咸蛋》,長篇小說《春風》《曉云》《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于臺灣報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風、肺炎、敗血癥病發在臺北振興醫院病逝,享年83歲。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06-19
城南舊事的主要內容06-22
有關城南舊事的主要內容06-19
城南舊事的主要內容講解08-05
城南舊事中的主要內容02-03
城南舊事的具體主要內容06-14
城南舊事章節主要內容06-14
有關城南舊事的經典主要內容06-14
城南舊事主要內容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