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龍井題名記》課文翻譯
《龍井題名記》以入山訪友為線索,具體地記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蹤,描寫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游”的味道顯然濃一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龍井題名記》原文
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
譯文
元豐二年,中秋節第二天,我從吳興去杭州,(然后)再向東趕回會稽。龍井(這個地方)有位辨才(注:法號或人名)大師,用書信的方式邀請我到(龍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陽已經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寧,碰到了道人參寥,問(他)龍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傭的竹轎 ,(參寥)說,“(你)來的不是時候,(轎子)已經離開了。”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于是(我)離開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我們)過了雷峰塔,渡過南屏一帶,在惠因澗(注:山溝)洗腳(注:意為赤腳涉過惠因澗),進入靈石塢,發現一條小路(就沿著它)爬到了風篁嶺,在龍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著山石便喝了起來。從普寧到龍井亭總共經過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靜,聽不到人的聲音,路邊的屋舍,燈火若隱若現,草木長得蔥蔥郁郁,水流得很急,發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我們繼續)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壽圣院,在朝音堂拜見辨才大師,第二天便回去了。
注釋
1.龍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風篁嶺上,本名龍泓,原指山泉,龍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環山產茶,即著名的西湖龍井茶。題名:題寫姓名,以留作紀念。
2.元豐二年:即公元1079年。
3.吳興:今浙江吳興縣。過杭:經過杭州。
4.會稽:今浙江紹興。
5.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天竺寺講經,元豐二年(1079)住壽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
6.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時候。“比”,及。“郭”,外城;這里指杭州城。
7.日夕:將近黃昏。
8.航:渡。普寧:寺廟名。
9.道人:即僧人。參寥:法號道潛,自號參寥子,有詩名。
10.“問龍井”三句:意謂我詢問辨才大師派來的轎子在哪里,參寥便說,因我沒有按時到達,轎夫已經抬回去了。“籃輿”,竹轎。
11.天宇開霽(jì):天空晴朗。“霽”,雨過天晴。
12.策杖:拄著手杖。并湖:沿湖。
13.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舊有塔,即雷峰塔。
14.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門西南九曜山東。
15.濯:洗,洗滌
16.靈石塢:山名,在杭州小麥嶺西南,一名積慶山。
17.支徑:小路。
18.憩(qì):休息。龍井亭:辨才法師所建。
19.酌泉:舀取泉水。據石:靠著石頭。
20.廬舍:房屋。或:間或,有的。隱顯:忽明忽暗。
21.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2.“殆非”句:意謂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間所有的。
23.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將要。
24.始:才。壽圣院:寺院名,離龍井約一里地。
25.謁(yè):拜見。
26.遂(suì)于是 就
27.書:書信
28.比:等到
創作背景
元豐二年(1079),蘇軾自徐州調任湖州,過高郵,中途與秦觀、參寥子同船而下,于吳興分手告別。不久,正會稽省親中的秦觀驚聞蘇軾出事身陷囹圄,于是即刻趕回吳興詢問,不料蘇軾已于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被捕,已經押赴京師,送進了御史臺詔獄中。此情形下,秦觀只得惘然而歸,月夜步行游龍井,在心事沉重下,于八月十六日作此文。
作品鑒賞
此記述作者月夜游覽西湖龍井的經歷和見聞。在唐宋詩詞作品中,刻畫西湖風景的名篇麗句層出不窮,各盡其妙,然而用散文形式來描繪夜幕下的西湖山水卻不多見。這篇“題名記”筆調輕快,語言簡潔,意境幽美,讀后使人心曠神怡,別有一番風味。
文中主要是敘事,但不平鋪直敘,而有曲折紆余。作者應邀入山,至湖,而籃輿已去,又見月色皎潔,遂賈勇夜行。這中間便有幾層曲折此文敘事又有緩急跌宕。“出雷峰”幾句,以三字一頓的動賓結構為主,連用“出”“度”“入”“得”“上”諸動詞,文勢迫促,表現了夜間長途跋涉的情景。“酌泉據石而飲之”以下,文勢漸漸舒緩,這與作者快到目的地時,一邊據石休憩,一邊回味所歷山川美景的情狀,是完全合拍的。
此文敘事時也點綴景物,筆稀墨淡,描摹如畫,而且和事情的發展與作者的情緒密切應和。“天宇開霽,林間月明”,這良宵美景鼓起了作者的游興。“自普寧”以下幾句,總敘一路山行之景,將相反的色調糅合在一起,使圖景更加鮮明。閃爍的燈火,深郁的草木,一明一暗,互相映襯;沉寂的佛寺,悲鳴的流水,無聲與有聲相間。作者的身心都沉浸其中了。
名家點評
宋·蘇軾:覽太虛題名,皆予昔時游行處,閉目想之,了然可數。(《秦太虛題名記》)
明·陳天定:寫出山水間夜景如畫。(《古今小品》)
明·陳仁錫:清美映人。 (《古文奇賞》)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自幼敏悟,少豪俊慷慨,好學兵法。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元祜初,因蘇軾推薦,為太學博士,后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初,章悼當權,被斥為“元祐黨人”,出為杭州通判,繼貶郴州、橫州、雷州。徽宗立,放回,死于途中。他以文學受知于蘇軾,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并稱為“蘇門四學士”。文章長于議論。詞為北宋一大家,多寫男女情愛。有《淮海集》。
【《龍井題名記》課文翻譯】相關文章:
《龍井題名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07-02
秦觀龍井題名記11-01
秦觀《龍井題名記》原文翻譯以及練習題09-07
秦觀《龍井題名記》原文譯文06-08
秦觀《游龍井記》原文及翻譯08-19
《養魚記》的課文翻譯08-04
《養魚記》課文翻譯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