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課文分析

時間:2024-10-23 03:26:26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落花生課文分析

  一篇文章的解讀直接決定教法,對于文章的解讀同時又必定受自身文化積淀的影響。下面小編收集整理了《落花生》課文的原文給大家欣賞!

落花生課文分析

  《落花生》課文原文

  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咐附就在后園的茅亭里過這個節。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課文賞析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把種花生、收花生作為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在過收獲節時談論花生作為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并在看似隨意的家常談話中,揭示出應該做什么樣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樸實、自然、親切,引人深思,耐人尋味。

  作者許地山,現代小說家、散文家。筆名落華生,原籍臺灣臺南。祖籍福建。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1922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后留學美國、英國,赴印度研究佛學。回國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日戰爭前后在香港大學任教,并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創作的小說中表現出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傾向,著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作品;翻譯了《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等文學作品;編著有《印度文學》及《中國道教史》等。

  課題《落花生》有兩層意思。花生的特點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學上就叫它――落花生;第二,是作者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并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像落花生一樣的人,并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愿,成為優秀的作家。

  課文背景:許地山的父親許南英,進士出身,是位愛國詩人,也是位頗受百姓愛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他曾率領臺灣人民苦撐危局,死守孤城臺南。他將多年積蓄全部充作官餉,堅決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臺灣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當亡國奴,就攜眷搬到祖籍福建龍溪。在許地山十四五歲時,他出任廣東省三水縣縣令,全家住在衙內大院里。他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許地山的母親建議開辟出來種花生,這就是課文中所寫的事。許地山小時,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們為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許地山以后不僅寫了《落花生》一文追憶父親的教誨,而且以“落華生”為筆名勉勵自己。

  許地山寫此文的時代背景是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清政府的,使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作者許地山的父親出于愛國之心,毅然拋棄家產,攜全家回福建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父親教育子女為人做事要踏踏實實而不求虛榮。當時的社會達觀顯貴雖然外表好看,卻都是寄生蟲,于是,許地山借文章抨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當然既有積極的意義。星轉斗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于是,產生了與許地山反映的價值取向不一致的現象。

  桃子、石榴、蘋果并非只有讓人產生愛慕之心的外表,而實際沒有什么用。以現代人的觀點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當然更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畢竟不能與內心美相提并論,更看重的當然應該是內心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悅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

  拓展閱讀:

  作品簡介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落花生》被收入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創作背景

  許地山生逢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臺灣變亂時期,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后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19歲時,家境拮據,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21歲那年由于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里,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正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許地山寫文章、開會、演講,在示威游行中沖鋒在前,不畏強幕,成為反帝反封建的先鋒戰士。1919年的“五四”時期,是“人的自覺”和“個性解放”的時代。

  主題思想

  《落花生》散文,從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許地山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獨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動人的亮點。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領悟并揭示出來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土中不為人所識,花生以自己的“犧牲”而使自己“有用”。“無我”故能破除對物質的貪戀,“有我”方能主動選擇與承擔自己的責任,使犧牲成為可能。愛既“有我”又“無我”,以“有我”來實現“無我”的愛兼有著博大與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態度來入世。一方面保持銳意的進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態度;一方面積極地去做一個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運被限定。許地山一生都在求索著人生的密碼與終極目的,也在行動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落花生課文分析】相關文章:

課文《師說》分析12-01

課文《離騷》分析05-18

落花生的性格課文原文11-03

落花生課文原文人教版08-14

小學語文《落花生》課文原文06-14

故都的秋的課文分析08-09

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分析07-07

課文《貓》教材分析07-02

荷塘月色的課文分析06-29

《橋》課文重難點分析06-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看免费网站黄 |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香蕉97超级碰碰碰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手机在线 | 亚洲精品资源久久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