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小學課文分析

時間:2024-09-22 04:11:05 課文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小學課文分析

  課文一開篇就很親切、自然地提出了問題──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接下來,作者并沒有沿著這個思路談問題,而是談到中國的傳統教育,從而引出格物致知。在解釋了格物致知的含義和明了它的正確性之后,著重指出了傳統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緊接著作者從教育的目的,《大學》里提到格物致知的目的兩個方面來論證這一觀點。

  然后以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的一次格竹子的事例來說明中國古時的讀書人對實驗的態度,并剖析了產生這種態度的根源。以王陽明為例也說明了這種根源對中國古時讀書人的影響非常深,因此,作者也就有在此談問題的必要性。從而也就否定了古時的觀點──真理是圣人從內心領悟的。作者說它是不能適用于現在的世界的。那么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呢?因為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并且在此基礎上談了該怎樣格物致知,即該怎樣實驗和它的重要性。然后回應在開篇提到的問題,指出中國學生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下,重理論,輕實驗,重思維,輕動手的現象和這一現象的弊端,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明,這就更有說服力和可信性。

  在最后一段,推而廣之,作者進一步指出格物致知精神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這就加深了文章的意義。至此,作者就水到渠成地指出,對幾千年前提到的格物致知不但要重新體會其意義,而且在當今社會里,格物致知顯得尤其重要。所以要改變傳統的對格物致知的認識,要讓新的對格物致知的認識──實驗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小學課文分析】相關文章:

課文簡介之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1-05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練習及答案09-11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閱讀理解和答案06-12

勸學課文分析11-14

《勸學》課文分析08-01

課文《師說》分析12-01

課文《離騷》分析05-18

《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自然段分析11-14

社戲課文原文及分析08-04

牧場之國課文分析10-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一道久久道看 |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不卡电影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