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顧茅廬》的課本原文
課文是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于注釋和習題等,主要用于語文或地理等學科的教學。課文是語文教材的獨特概念,語文教科書不以語文知識為內容,而是以課文為主要內容。
《三顧茅廬》
劉備兩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但都沒有見著。
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張飛答應不再無禮,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出來開門的童子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諸葛亮分析了群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策略。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諸葛亮出山后,劉備把他當做自己的老師,兩人同桌吃飯,同榻睡覺,一起討論天下大事。劉備高興地對關羽、張飛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諸葛亮的故事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個人檔案:
出生:公元181年農歷七月二十三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謚曰忠武侯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長子),諸葛懷(幼子)、諸葛果(長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質(瞻三子)、諸葛攀(養子之后,后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繼任者:蔣琬、費袆、姜維
諸葛亮相關歇后語: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假的)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也可以是“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諸葛亮焚香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注釋:也叫做“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個臭皮匠”的源頭應該是“三個臭裨將”,也就是三個副將。)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秘莫測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隆中對——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諸葛亮耍撣帚——出計不出面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劉備簡介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三顧茅廬》的課本原文】相關文章:
《爭吵》課本原文09-02
《橋》的課本原文08-27
《社戲》課本原文09-20
《太陽》課本原文12-18
課本觀潮原文及翻譯09-02
刷子李課本原文01-24
琵琶行課本原文12-02
琵琶行課本原文09-10
朱自清《背影》原文及課本詞語解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