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后記
匆匆的,拿著教材就去上課了。心底是發虛的,因為上課之前僅僅略掃了課文一遍,并未進行很好的教學設計構思。怎么上?茫然。
【片斷一】
忽然想到早操時的太陽雨和盤旋于空中的飛機,靈機一動,于是就趁題發揮:同學們,今天早操時有沒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小手林立。錢卓裕第一個發言:今天徐老師放飛了一架飛機,是XX型號的滑翔機。飛得真高!真不愧是參加航模小組的,連型號都知道!許銘又補充了:今天早上本來太陽很火辣,可是忽然飄來了一片烏云遮住了太陽,然后飄起了雨絲。目的達到,趁機引入:同學們真會觀察!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如果我們能睜大一雙慧眼,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那么發現大千世界的種種奧秘!
反思:生活處處皆文章。由學生的生活引入課文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不假,可惜我的引入還是太流于表面了。如果能追問一句:那么,你可知道這滑翔機為什么能飛這么高?太陽雨的成因是什么嗎?就能夠滲透除了觀察,大量的考證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這個良機,錯失了。因此學生在最后說感受的時候,僅僅是圍繞著觀察與發現這個主題來說的。可見,課前的引入從生活中來,可必須得超越生活。
【片斷二】
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讓學生按照學習提示的四個問題進行學習:
1、課文中的主人公在觀察中發現了什么呢?
2、看看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么樣產生的?
3、有了這個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4、把你閱讀課文的感受講給同學聽。
規定時間5分鐘,學生猶如接到命令,開始認真地讀了起來。
反思:四個問題,拋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真能回答嗎?尤其是第4個問題,學生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組織好語句并反饋嗎?或者應該先給他們3個問題,最后一個問題在理解課文內容后拋出比較好。
【片斷三】
師:魏格納做了大量的考證工作后,最后結果怎么樣呢?忽然跑進了一個畫外音:這小子犧牲了!頓時,哄堂大笑。可惡,到底是誰?學生的手指一齊指向一個男孩子:就是他!原來是王卓俊。你!起來!魏格納最后犧牲了嗎?你說一說!小腦袋耷拉了。其它的學生躍躍欲試。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此,看到別人回答不出來,自己能回答。其實答案就在最后一段。不難,學生讀完了以后王卓俊自己也能回答了。我在黑板上板書震動,魏格納的發現震動了地質界,想象一下,面對這個默默無聞的年輕小伙子的大膽假說,科學家們會如何議論?學生舉手了。幾個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們會說,一個毛頭小伙子,他提出來的這個假說能相信嗎?是啊,這是種懷疑的態度,盡管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另一個學生舉手了:他們很后悔。拒絕了魏格納的柯彭教授會想,當初由于我的不信任,竟然把好好的一個重大發現給遺漏了。真不應該!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啊,這也是真實的想法。正是因為科學家的種種想法,才會在科學界引起這么大的震動!我采用的是和稀泥的辦法。呵呵,真不應該!
反思:當學生的回答不按我的思路走時,我竟然會語塞。課堂機智還是不夠。這主要還是課前沒吃透教材的緣故。課后布置了讀后感,等中午的時候再看看,到底錯失的地方還有多少?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后記】相關文章:
課文《爬天都峰》教后記(精選14篇)09-02
七色花課文教后記08-01
有趣的發現課文解讀11-07
《童年的發現》課文原文07-12
桃花源記教后記(精選10篇)08-16
童年的發現課文教案09-18
有趣的發現課文內容10-10
《有趣的發現》課文內容介紹07-06
課文《蒲公英》的教后反思(精選10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