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
《釣魚的啟示》從一件生活小事中釣魚得到的啟示,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依道德的標準進行抉擇。小編準備了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供大家參考。
那年,我剛滿十一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跟著父親去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
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后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家伙上鉤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也許是魚想擺脫我的魚鉤,不停地甩動著魚尾并跳躍著,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
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的建筑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釣魚的啟示》說課設計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八組中的第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我準備從教材簡析及學生情況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預設、教法學法、資源準備、教學流程及設想、簡述板書設計、設計理念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簡析及學生情況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釣魚的啟示》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八組中的第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釣魚的啟示》設計在本冊的最后一組課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檢驗一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篇課文的作用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體會課文蘊含著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
2、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這次活動是移位上課,對該學校四年級學生的認識、表達、朗讀、感悟能力及學生學習習慣等不夠了解,所以在我的備課中設計了學情預設和教學策略。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預設
根據上述教材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預定本課的教學課時為三課時,現在,我注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準備完成以下目標。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②、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③、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達到質疑、解疑;以讀為本來達到以讀促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初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關鍵:以讀為本,融情于境。
三、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識特點、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采用“導—扶—放”和角色多角度的方法來達到預設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在學法上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讀為本、以讀促解來達到學生質疑、解疑。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還給課堂。
在課堂結構上,我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設計了: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4、精讀句段,情感升華;
5、知識延伸與拓展五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預設目標。
四、資源準備
計算機、投影儀、文字畫面、圖片。(在我的教學流程中將展示出來)
五、教學流程及設想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挑動學生心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識。因此我以《小貓釣魚》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直奔主題,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了不讓“把課堂還給學生”只留于形式,真正把課堂建立在平等、自主、角色多角度的基礎之上。我讓學生大膽地為初讀課文提要求,讓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匯總要求,學生自己去完成要求,這里體現了我的“放”,但也要注意“引”,所以在這里我設定了[學情預設]和[教學策略]。
3、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新課程中提到要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里我通過“扶”的方式,把自主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找一找”、“讀一讀”、“感一感”。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全方位參與。
4、精讀句段,情感升華
“以讀促解、以讀悟感”這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融情與景,情景交融。再通過讀一讀、評一評、感一感等來突破難點。
5、知識延伸與拓展
為了讓學生情有所余、意有所余,我采用資源的整合,教材的整合。通過畫一畫,寫一寫等方式結束課堂。
六、簡述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清晰簡潔,有條理,學生易掌握。
七、設計理念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多法品讀,內話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范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
3、教學中學路分明,從“導—扶—放”上,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手寫、腦想,全頻道運作,立體式展開。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樣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希望各位評委專家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11-17
課文釣魚的啟示片斷賞析09-08
五年級語文《猴王出世》課文原文11-10
高中語文離騷課文原文06-23
離騷屈原原文語文課文01-23
小學語文《落花生》課文原文12-17
五年級草原課文原文10-15
離騷的原文課文01-24
綠的課文原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