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第2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受,以讀為載體,深入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體會文章的內涵;以讀為憑借,表達自我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
【教學目標】
1、學習全文,在字里行間體會老人與海鷗的深情厚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產生愛護動物的情感,懂得與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
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聚焦人物
這兒鳥語花香,四季如春,這里就是被人們稱之為“春城”的南方城市──昆明,昆明有一片美麗的湖泊,叫翠湖,從1985年開始,每年冬天,總會有成千上萬只紅嘴鷗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飄洋過海,到溫暖的翠湖度過寒冷的冬天,第二年的春季,他們又千里迢迢地返回西伯利亞,美麗的翠湖邊從此也就多了這樣一個老人──他的背已經……
1、讀著讀著,你覺得這會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人,卻被人們稱為“海鷗老人”,猜猜看會是什么原因?
3、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樣一個老人,了解這位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
二、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1、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完課文,你最想說些什么?
2、交流,如果請你用一個詞概括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關系,你會用什么詞?
3、課文中也用了一個詞,那就是像……
4、現在請你再用心地讀讀課文,透過文字的背后,你都從哪體會到了這種像親人一般的感情?劃出有關的句子來,感受特別深的地方還可以做做批注,讀一讀。
5、交流:
預設老人的語句:
⑴ 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⑵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
⑶ 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
① 說感受。
② 指導朗讀。
預設海鷗的語句:
⑴ 水面上應聲躍起兩只海鷗,向老人飛來。
⑵ 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引得路人駐足觀看。
⑶ 前年有一只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
① 說感受。
② 指導朗讀。
三、出示結尾,深化認識
1、沒想到十多天后,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你的心情怎么樣?
2、補充結尾。
3、交流,此時你都想些什么?談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4、出示圖片,時光永遠凝固在了這一刻,如果請你給這一刻取個題目,你會取什么呢?
四、談話結束,練筆抒情
1、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中的老人叫吳慶恒,他是一位退休老人,退休金不高,一個月僅僅是308元,他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但卻把大部分的錢用在鷗群上……
2、昆明市人民政府為了紀念這樣一位老人,就塑了一尊像,放在翠湖邊,如果請你在塑像上寫一段話,你會寫什么呢?
3、寫話,交流。
【板書設計】
老人與海鷗
像親人
【《老人與海鷗》第2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11-30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模板11-27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11-26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11-18
《觀潮》教學設計(2課時)03-20
《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02-2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實錄12-02
《觀潮》教學設計及總結(2課時)03-1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