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養花》課文原文

時間:2023-06-22 19:19:20 老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老舍《養花》課文原文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舍《養花》課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養花》課文原文

  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我可還沒成為養花專家,因為沒有工夫去研究和試驗。我只把養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花雖然多,但沒有奇花異草。珍貴的花草不易養活,看著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難過的事。北京的氣候,對養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在這種氣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養活,我還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養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它們多數還是會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里;有的喜干,就別多澆水。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啊!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于吃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了,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多么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使我們全家都感到驕傲。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游的味道——曇花總在夜里開放。花分根了,一棵分為幾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歡喜。

  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墻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幾天都沒有笑容。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2],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龍須溝》。[3]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革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4]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5]。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6]。墓碑上刻寫著老舍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寫作背景

  《養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解放后,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個小花園。1950年,老舍搬進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從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養起了菊花,一共養了100多種,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爭奇斗艷,真可以舉辦個小菊展了。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養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片段賞析

  成功的文學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字面之外還有一層意思,也就是古人說的“話中有話、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達這種意思,是我們在閱讀時體味到的。

  這篇散文的題目是“養花”,全篇也沒有一處離開養花。但是,在字里行間,我們又聽到作者另一個聲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它簡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贊歌,洋溢著對美的事物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作家只是字面上沒有提到這個意思,可是每個字又都包含著這個意思。

  這篇散文因為有了這樣的弦外之音、韻外之致,才會讓人感到味之不盡,富有魅力吧!

  這種弦外之音是打哪里來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傳出來的,它是作者的心聲。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這般打心眼里熱愛新生活,若是他沒有那樣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他是發不出這樣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愛美好的東西了。他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難過;搶救風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他感到說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會感謝起花草來,因為它們給了他快樂……散文中流露出的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顆美好的心。

  所以,文學創作塑造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創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開給人看。以抒情為主的散文、詩歌尤其是這樣。只有美麗的心才能唱出美麗的歌。藝術的修養離不開人格的修養。陸游說寫詩的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吧。

  《養花》寫得非常自然、流暢,像是面對朋友隨隨便便講出來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瀉出來的,看不到一點刀斧痕跡。

  然而,它又很講究結構、講究布局。全篇不離養花,層次十分分明,或談養花的愛好,或談養花的辛苦,或談養花的快樂,或談養花的憂傷……有對比,有變化。最后一段,寥寥數字,畫龍點睛,明確題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有功夫,卻又似乎不見功夫,自然天成,這才是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啟下句(過渡句):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

  承上:總結上文。

  起下:下文的總起句。

  段落大意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因愛花而養花,花雖多,但沒有奇花異草。(為過渡句)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分述養花的過程——勞動之樂,成果之樂,失敗之痛。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養花的樂趣。


  總結:養花中尋樂趣,勞動中長見識。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寫作者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寫作特點

  1.第一人稱來寫,文字樸實,讀來親切自然。

  2.圍繞中心,層層相接,條理分明,段與段之間的聯系緊密,最后一段將前六段內容歸納起來揭示中心。

【老舍《養花》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老舍的母雞課文原文05-16

老舍草原課文原文07-26

老舍《貓》的課文原文04-25

養花原文以及賞析老舍09-14

老舍《我的母親》課文原文07-25

老舍《趵突泉》課文原文05-08

養花老舍04-21

老舍《養花》課文教學設計(通用12篇)09-16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課文原文07-20

《在烈日和暴雨下》課文原文老舍07-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 香蕉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专区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亚洲女同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