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寫的我的母親原文

時間:2024-11-03 12:55:09 老舍 我要投稿

老舍寫的我的母親原文

  《我的母親》是小說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樸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 文章中體現啦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贊頌之情。下面是老舍寫的我的母親原文,請參考!

老舍寫的我的母親原文

  老舍寫的我的母親原文

  母親的娘家是北平德勝門外,土城兒外邊,通大鐘寺的大路上的一個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馬。大家都種點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與同輩的兄弟們,也有當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當巡察的。他們雖然是農家,卻養不起牛馬,人手不夠的時候,婦女便也下地作活。

  對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點。外公外婆是什么樣子,我就不知道啦,因為他們早已去世。至于更遠的族系與家史,就更不曉得啦;窮人只能顧眼前衣食,沒有功夫談論什么過去的光榮;“家譜”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沒有聽說過。

  母親生在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這一點事實卻極重要,因為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以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啦。

  母親出嫁大概是很早,因為我的大姐現在已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還長我一歲啊。我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但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姐,三哥與我。我是“老”兒子。生我的時候,母親已有四十一歲,大姐二姐已都出啦閣。

  由大姐與二姐所嫁入的家庭來推斷,在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還馬馬虎虎的過得去。那時候定婚講究門當戶對,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開過一間酒館,他們都是相當體面的人。

  可是,我,我給家庭帶來啦不幸:我生下來,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眼看見她的老兒子——感謝大姐,把我揣在懷中,致未凍死。

  一歲半,我把父親“克”死啦。

  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啦。父親的寡姐跟我們一塊兒住,她喜摸紙牌,她的脾氣極壞。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柜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哥哥似乎沒有同我玩耍過。有時候,他去讀書;有時候,他去學徒;有時候,他也去賣花生或櫻桃之類的小東西。母親含著淚把他送走,不到兩天,含著淚接他回來。不明白這都是什么事,而只覺得與他很生疏。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是我與三姐。因此,她們作事,我老在后面跟著。她們澆花,我也張羅著取水;她們掃地,我就撮土……從這里,我學得啦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

  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的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凈凈,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盡管生活是這么清苦,因為自幼兒看慣啦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啦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大姑子的嗎?命當如此!”母親在非解釋一下不足以平服別人的時候,才這樣說。是的,命當如此。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當如此。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她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逗氣。當姑母死去的時候,母親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啦出來,一直哭到墳地。不知道哪里來的一位侄子,聲稱有承繼權,母親便一聲不響,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爛板凳,而且把姑母養的一只肥母雞也送給他。

  可是,母親并不軟弱。父親死在庚子鬧“拳”的那一年。聯軍入城,挨家搜索財物雞鴨,我們被搜兩次。母親拉著哥哥與三姐坐在墻根,等著“鬼子”進門,街門是開著的。“鬼子”進門,一刺刀先把老黃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們走后,母親把破衣箱搬起,才發現啦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壓死啦。皇上跑啦,丈夫死啦,鬼子來啦,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北平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啦,街市整條的燒起,火團落在我們院中。有時候內戰啦,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來,她不慌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啦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么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啦非我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廿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當我在小學畢啦業的時候,親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勤勞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學。我偷偷的考入啦師范學校——制服,飯食,書籍,宿處,都由學校供給。只有這樣,我才敢對母親提升學的話。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巨款!母親作啦半個月的難,把這巨款籌到,而后含淚把我送出門去。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當我由師范畢業,而被派為小學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說啦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啦!”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我入學之后,三姐結啦婚母親對兒女是都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為自父親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而耽誤啦女兒的青春。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歷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啦。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只剩母親自己。她還須自曉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新年到啦,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歷,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啦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啦。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楞住啦。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熱鬧,我卻什么也沒看見,淚遮迷啦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啦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凄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啦,她已入啦土!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著父母所設下的軌道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啦傷心。我廿三歲,母親要我結啦婚,我不要。我請來三姐給我說情,老母含淚點啦頭。我愛母親,但是我給啦她最大的打擊。時代使我成為逆子。廿七歲,我上啦英國。為啦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以第二次打擊。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我還遠在異域。那天,據姐姐們后來告訴我,老太太只喝啦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

  七七抗戰后,我由濟南逃出來。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據啦,可是母親日夜惦念的幼子卻跑西南來。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啦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啦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啦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關于老母的起居情況。我疑慮,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親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寫去祝壽的信,算計著會在壽日之前到達。信中囑咐千萬把壽日的詳情寫來,使我不再疑慮。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勞軍的大會上回來,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讀。就寢前,我拆開信,母親已去世一年啦!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

  創作背景

  老舍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帶大,和母親有著無比深厚的感情。老舍的母親于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今北京)。當時老舍孤身一人在中國抗戰大后方從事抗戰文藝創作和組織工作。最初他的家人沒敢把母親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訴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獨痛苦,于1942年12月26日才在家信里透露噩耗。本文便是老舍為紀念母親而寫。

  老舍名言名句

  1、 雨下給富人 也下給窮人 下給義人 也下給不義的人 其實 雨并不公道 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老舍 《駱駝祥子》

  2、 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小病》

  3、 這世上真話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段對白。 ——老舍

  4、 老舍先生說:“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但卻失去了根。有母親,是幸福的。”只要有母親在,你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老舍

  5、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舍

  6、 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只輕輕的,從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線:地上的人影、樹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里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 ——老舍 《二馬》

  7、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老舍

  8、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會生銹。 ——老舍

  9、 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樣的經驗便變成什么樣的人,在沙漠里養不出牡丹來 ——老舍 《駱駝祥子》

  10、 謙虛使人的心縮小,象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實。結實才能誠實。 ——老舍

  11、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老舍選集》

  12、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著父母所設下的軌道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 ——老舍 《我的母親》

  13、 真正美麗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 ——老舍

  14、 母親的心是兒女們感情的溫度表。 ——老舍 《四世同堂》

  15、 最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老舍 《駱駝祥子》

  16、 生活是一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趣味就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起來,則暗得有趣,而明乃更明。 ——老舍

  17、 如果不隨時注意觀察,隨時記下來,哪怕你走遍天下,還是什么也記不真確,什么東西也寫不出。 ——老舍

  18、 “看生命,領略生命,解釋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老舍

  19、 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象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老舍

  20、 一個人愛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老舍

  21、 文藝決不是我的浮橋,而是我的生命. ——老舍

  老舍如何教育孩子

  做木匠、瓦匠同樣有意義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寫過一篇叫做《藝術與木匠》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愿意,而且極肯努力,做文藝寫家,我絕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木匠、瓦匠或做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不必非入大學不可

  老舍先生在給妻子的一封信里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愿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于一個貪污吏,你說是不是?

  兒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他主張兒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

  不以兒童為玩物

  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孩子

  老舍先生提倡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寫作大綱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一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度和胸懷。

  鼓勵創造

  老舍先生喜歡看兒童寫大字,認為是一大樂趣。倒畫逆推,信意創作,興之所至,加減筆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造性。

【老舍寫的我的母親原文】相關文章:

我的母親老舍寫的原文10-10

老舍我的母親原文10-16

《我的母親》老舍原文10-19

老舍我的母親散文原文06-02

老舍《我的母親》原文閱讀10-23

老舍《我的母親》原文及賞析08-30

有關老舍《我的母親》原文08-01

老舍《我的母親》課文原文06-30

老舍我的母親原文閱讀10-02

老舍的《我的母親》05-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久久夜夜一本婷婷 |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 五月天婷婷在线亚洲综合一页 | 亚洲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天天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