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送行賞析

時間:2023-12-13 09:22:29 王娟 梁實秋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梁實秋送行賞析

  《送行》是梁實秋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出自《雅舍小品》,是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實秋送行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梁實秋送行賞析

  先寫古人的送別,接著寫了現(xiàn)代人送行之中的所包含的虛偽性,而后又寫了兩三則令人噴飯的送行,一個比一個講究虛偽的禮節(jié),而少真誠的惜別。最后,作者用一番自己的妙論說出了自己最理想的送別的方式,那便是:“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yīng)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

  《送行》原文

  “黯然銷魂者,別而已矣。”遙想古人送別,也是一種雅人深致。古時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見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驪歌,灞橋折條楊柳,甚至在陽關(guān)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剛要啟碇,汪倫老遠(yuǎn)的在岸上踏歌而來,那幅情景真是歷歷如在眼前。其妙處在于純樸真摯,出之以瀟灑自然。平夙莫逆于心,臨別難分難舍。如果平常我看著你面目可憎,你覺著我語言無味。一旦遠(yuǎn)離,那是最好不過,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將來又要碰頭,何必送行?

  在現(xiàn)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壽、送殯等等一樣,成為應(yīng)酬的禮節(jié)之一。

  “揪著公雞尾巴”起個大早,迷迷糊糊地趕到車站碼頭,擠在亂哄哄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對象,扯幾句淡話,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作鳥獸散,吐一口輕松氣,撅著大嘴回家。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覺得熱鬧,人緣好,沒白混,而且體面,有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著旁邊的沒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種優(yōu)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擻,恨不得對每一個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謝。死人出殯,都講究要有多少親友執(zhí)紼,表示戀戀不舍,何況活人?行色不可不壯。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別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揚威的與送行的話別,那會增加旅途的寂寞。這種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麥克斯·貝波姆)寫過一篇《談送行》,他說他在車站上見一位以演劇為業(yè)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話,俄而淚濕雙頰,終乃汽笛一聲,勉強抑止哽咽,向女郎頻頻揮手,目送良久而別。原來這位演員是在作戲,他并不認(rèn)識那位女郎,他是屬于“送行會”的一個職員,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會”去雇人來送。這位演員出身的人當(dāng)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進(jìn)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納費無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淺。尤其是美國旅客,用金錢在國外可以購買一切,如果“送行會”真的普遍設(shè)立起來,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樁事,送行的技術(shù)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車站碼頭報到,握手而別,那么問題就簡單,但是我們中國的一切禮節(jié)都把“吃”列為最重要的一個項目。一個朋友遠(yuǎn)別,生怕他餓著走,餞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營養(yǎng)都一次囤積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這種經(jīng)驗,如有遠(yuǎn)行而消息外露(多半還是自己宣揚),他有理由期望著餞行的貼子紛至沓來,短期家里可以不必開伙。還有些思慮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攜在手上,親自送到車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會要挨餓的樣子。

  我永遠(yuǎn)不能忘記最悲慘的一幕送行。一個嚴(yán)寒的冬夜,車站上并不熱鬧,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車廂里取暖,但是在長得沒有止境的月臺上卻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圍著斗篷,有的戴著風(fēng)帽,有的腳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地亂動,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來送一位太太的。車快開了,不見她的蹤影,原來在這一晚她還有幾處餞行的宴會。在最后的一分鐘,她來了。送行的人們覺得是在接一個人,不是在送一個人,一見她來到大家都表示喜歡,所有惜別之意都來不及表現(xiàn)了。她手上抱著一個孩子,嚇得直哭,另一只手扯著一個孩子,連跑帶拖,她的頭發(fā)蓬松著,嘴里噴著熱氣,像是冬天載重的騾子,她顧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兩步就跳上了車。這時候車已在蠕動。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里提著一點東西,無法交付,可巧我站在離車門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禮物都交給了我:“請您偏勞給送上去罷!”我好像是一個圣誕老人,抱著—大堆禮物,一個箭步竄上了車,來不及致辭,把東西往她身上一扔,回頭就走,從車上跳下來的時候,打了幾個轉(zhuǎn)才立定腳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說:那些送行的都是誰?你丟給我那一堆東西,到底是誰送的?我在車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東西聚攏起來打成一個大包袱。朋友們的盛情算是給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東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車的,你當(dāng)然知道,盼速見告。計開水果三筐,泰康罐頭四個,果露兩瓶,蜜餞四盒,餅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點八盒,紙煙八聽,信紙信封一匣,絲襪兩雙,香水一瓶,煙灰碟一套,小鐘一具,衣料兩塊,醬菜四簍,繡花拖鞋一雙,大面包四個,咖啡一聽,小寶劍兩把……

  這問題我無法答復(fù),至今是個懸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yīng)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痛苦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fēng)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作者介紹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杭縣(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散文家、學(xué)者、文學(xué)批評家、翻譯家,景星學(xué)社社員,武學(xué)泰斗施承志弟子。

  1923年8月赴美留學(xué),并取得哈佛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1926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xué),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大學(xué)英語系主任、所長、文學(xué)院院長。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病逝于臺北,享年84歲。

  梁實秋不僅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jì)錄,而且是中國國內(nèi)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quán)威,中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第一人。

  人物評價

  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冰心

  后世紀(jì)念

  梁實秋故居位于魚山路33號。20世紀(jì)30年代初,梁實秋在山東大學(xué)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期間曾在此居住,并創(chuàng)作出版了《文藝批評集》,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院內(nèi)留有梁實秋當(dāng)年栽植的樹木。2003年正式掛牌保護(hù),故居巷口有青島市文物局立的銘牌。

  梁實秋故居:位于臺北市大安區(qū)云和街11號,臺北市歷史建筑(宅第類),2003年12月24日公告(府文化二字第09200525500號),原為日據(jù)時期臺北高等學(xué)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之居所,屬于高等官舍第三種,光復(fù)由后繼之臺灣省立師范學(xué)院承接為教職員宿舍,梁實秋于1952-1959年間任英語系主任時居住于此,前院面包樹下是梁家著名聚會場所,2010年10月由臺灣師范大學(xué)進(jìn)行修復(fù)工程,于2011年完工同年10月掛牌,于2012年三月底開始開放參觀。

【梁實秋送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梁實秋《送行》原文09-21

梁實秋作品送行10-24

梁實秋的送行的原文05-14

梁實秋《送行》原文賞讀05-23

《雅舍》梁實秋賞析04-24

談考試梁實秋賞析11-10

梁實秋的《鳥》原文與賞析09-09

梁實秋《聽?wèi)颉吩募百p析08-08

梁實秋《雅舍小品》賞析07-28

有關(guān)雅舍梁實秋的全文賞析06-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伊人久久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欧洲国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在线高清不卡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