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賞讀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賞讀,歡迎大家分享。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賞讀
北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只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閑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的需要一點什么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膏粱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練其咀嚼筋?代橔兊拈L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下咽之感,此之謂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于當年的八旗子弟游手好閑的太多,閑就要生事,在吃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于大街小巷之中。
北平小販的吆喝聲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這與平劇有無關系,其抑揚頓挫,變化頗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臉,有的沉悶如黑頭,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晝給浩浩欲沸的市聲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給寂靜的夜帶來一些凄涼。細聽小販的呼聲,則有直譬,有隱喻,有時竟像謎語一般的耐人尋味。而且他們的吆喝聲,數十年如一日,不曾有過改變。我如今閉目沉思,北平零食小販的呼聲儼然在耳,一個個的如在目前,F在讓我就記憶所及,細細數說。
首先讓我提起“豆汁”。綠豆渣發酵后煮成稀湯,是為豆汁,淡草綠色而又微黃,味酸而又帶一點霉味,稠稠的,混混的,熱熱的。佐以辣咸菜,即棺材板切細絲,加芹菜梗,辣椒絲或末。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卜醬黃瓜之類,但反不如辣咸菜之可口,午后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里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喂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往北平三二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其次是“灌腸”。后門橋頭那一家的大灌腸,是真的豬腸做的,遐邇馳名,但嫌油膩。小販的灌腸雖有腸之名實則并非是腸,僅具腸形,一條條的以芡粉為主所做成的橛子,切成不規則形的小片,放在平底大油鍋上煎炸,炸得焦焦的,蘸蒜鹽汁吃。據說那油不是普通油,是作房里從馬肉等熬出來的油,所以有這一種怪味。單聞那種油味,能把人惡心死,但炸出來的灌腸,噴香!
從下午起有沿街叫賣“面筋喲!”者,你喊他時須喊“賣熏魚兒的!”他來到你門口打開他的背盒由你檢選時卻主要的是豬頭肉。除豬頭肉的臉子、口條之外還有腦子、肝、腸、苦腸、心頭、蹄筋等等,外帶著別有風味的干硬的火燒。刀口上手藝非凡,從夾板縫里抽出一把飛薄的刀,橫著削切,把豬頭肉切得片薄如紙,塞在那火燒里食之,熏味撲鼻!這種鹵味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煨煮熏制中有特殊的風味,離開北平便嘗不到。
人物經歷
1915年,梁實秋考入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
1920年9月,于《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發表第一篇翻譯小說《藥商的妻》。
1921年5月28日,于《晨報》第7版發表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
1923年8月,畢業后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學院(Colorado College)留學。
1924年,到上海編輯《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志。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1925年,任國立青島大學第一任外國語學院系主任。
梁實秋
1926年,回國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
1927年春,與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
梁實秋
1930年7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決定成立國立青島大學,并于9月30日正式任命楊振聲為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便邀請梁實秋到國立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即今中國海洋大學)。
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副刊《文學周刊》。
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7年,“七七事變”后離家獨身到后方。
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學院長。
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曾攜妻子程季淑游美,在美臺兩地輪流居住,其妻辭世后重返臺灣。
1975年,同韓菁清結婚。
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臺北。
個人生活
梁實秋夫婦
原配夫人程季淑(1901年—1974年4月30日),祖籍安徽績溪,1927年2月11日與梁實秋結婚。育有三女一子,長女梁文茜;次女(夭折);長子梁文騏;四女梁文薔。1974年4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梁實秋和程季淑到市場購物,臨街的一個梯子突然倒下落在程季淑身上。她因傷勢過重,離開人世。他寫下了《槐園夢憶》一書,寄托對亡妻的悼念之情。
續弦韓菁清(1931年10月19日—1994年8月10日),原名韓德榮。湖北黃陂人。早年在上海從事歌唱,1946年當選為上!案栊腔屎蟆薄1949年遷居香港,曾在萬國美專學習繪畫、在圣約翰英文書院習英語,練習書法。余時開始填詞并寫散文小品,在香港《中聲晚報》等報刊上發表,后集結成單行本出版。后又步入影壇,主演、編導了《一夕緣》《大眾情人》《一代歌后》《香格里拉》和《我的愛人就是你》等影片。1975年5月9日,與梁實秋結婚。
作品風格
文學主張
梁實秋
梁實秋是中國國家社會黨黨員,否認文學有階級性。早期梁實秋專注于文學批評,曾委婉的斥過冰心散文,堅持將描寫與表達抽象的永恒不變的人性作為文學藝術的文學觀,批評魯迅翻譯外國作品的“硬譯”,不同意魯迅翻譯和主張的蘇俄“文藝政策”,主張“文學無階級”,不主張把文學當作政治的工具,反對思想統一,要求思想自由。這期間和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
梁實秋曾被魯迅先生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走狗”,毛澤東也曾把他定為“為資產階級文學服務的代表人物”。
從1927年到1936年,論戰持續了八年之久。1936年10月19日魯迅不幸逝世,對壘式論戰也自然結束。
梁實秋
從文學創作的主體來說,梁實秋認為文學是天才的創造。梁實秋一再說,“一切的文明,都是極少數天才的獨創”,“文藝是少數天才的獨創”,“大多數人就沒有文藝,文藝就不是大多數的”。并且在梁實秋看來,不但創作的主體只能是極少數的天才,就是鑒賞文學也是極少數天才人物的專利,“最高的藝術只能少數人能了解……藝術自有許多的等級,所以藝術的鑒賞亦有很多的等級。”對于一般民眾的文藝要求的滿足,梁實秋給他們安排了說書、唱戲、通俗文學作品等藝術,因為他們的知識只能理解這樣的作品,他們也只對這樣的藝術感興趣,至于偉大的藝術作品,像莎士比亞的戲劇,歌德的《浮士德》,那自然只有偉大的藝術家們才能欣賞、體會。
梁實秋看到了不同的藝術主體對藝術有不同的要求,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梁實秋的錯誤在于夸大了天才等英雄人物的作用,完全忽視了廣大人民群眾在藝術創作和接受中的作用。
文學題材
梁實秋
從文學題材上來說,表面上梁實秋主張題材無限制論。他說:“文學的國土是最廣泛的,在根本和在理論上沒有國界,更沒有階級的限制!鳖}材是不應該加以限制了,但如何處理題材,卻并不是任意的,而應該是有選擇的,用梁實秋的話來說,就是“批評家并不限制作品的題材,他要追問的是作家的態度和作品的質地!边@里,梁實秋所說的雖然是批評家,其實也代表了梁實秋心目中作家處理題材的態度,因為梁實秋心目中,批評和創作是大體一致的,對不符合人性的題材,作家應該通過藝術加工,使之符合人性,比如說,對通奸這樣一件事,不是說不能寫,但作家在寫作過程中,應該以藝術的方法指出,這樣的事情是悖乎人性的,不合倫理的,這才是正確的處理題材的方法?闪硪环矫,梁實秋又說,“藝術的題材和藝術的方法又絕非可以離開,只有高貴的題材才值得用高貴的方法!备哔F的方法只有高貴的題材才配用,那么,要想創造出高貴的作品,自然更要用高貴的題材了。
題材雖不可限制,但題材的價值是有高低之分的,這才是梁實秋心目中真正的題材觀。在《現代文學論》《論詩的大小長短》《詩與偉大的詩》等文中,梁實秋一再強調,偉大的藝術作品當有一定長度,這其實是他心目中這一觀點的折射。
梁實秋看到了作者在處理題材上應起的積極作用,卻又人為的將作品的題材劃分為上中下幾等,這是由他的貴族主義思想決定了的,可以說,梁實秋骨子里的貴族主義精神注定了梁實秋的文藝思想走不出這樣一個怪圈。
文藝思想
梁實秋的人性論批評從人性善惡二元構成、善對惡的適度節制、天才才能洞察絕對真理三方面接受了白璧德的影響,但梁實秋拓展了絕對真理的范疇,強調普遍人性,更偏重實踐理性。
梁實秋塑像
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曾選修美國新古典主義大師白璧德的《十六世紀以后之文藝批評》課程,在文藝思想上深受白璧德的影響,從以前的浪漫傾向和唯美傾向轉到傳統的、古典的傾向,究其原因是由于白璧德的思想為梁實秋反思了中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運動提供了理論資源,也由于白璧德的人文主義與中國的傳統儒家思想有相似之處,而梁實秋思想中的傳統觀念比較濃厚,這為梁實秋認同白璧德的人文主義提供了堅實基礎。
梁實秋最基本的觀點就是文學要表現普遍的、永恒的人性。人性論是他思想的核心。他在《文學的紀律》一書中說到:“偉大的文學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從人心深處流出來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學,文學難得的是忠實,——忠于人性;至于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發生怎樣的關系,是受時代的影響,還是影響到時代,是與革命理論相合,還是為傳統思想所拘束,滿不相干,對于文學的價值不發生關系。
因為人性是測量文學的唯一標準!痹谶@里梁實秋說明了文學價值之所在。
他認為,文學的價值不在于文學是否表現了時代精神、革命理論、傳統思想而在于它是否表現普遍的固定的人性。正是他的這種文學價值觀確定了他的文學目的就是表現普遍固定之人性。
正如他在《文學的紀律》一文中說:“文學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種種的現象來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
海德格爾認為藝術作品是超驗存在顯露自身的一種獨特方式,藝術與存在的真理原本同一。這些對現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哲學家關于文藝的思想的一個共同點在于:文藝要顯現普遍性,要顯現無限和超越存在的真理,梁實秋所說的文學要表現普遍的人性和他們的理論盡管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差別,但其基本思路與他們是相通的,這就是梁實秋的人性論文學觀的現代意義所在。
文學批評
梁實秋認為,文學批評不是鑒賞,而是判斷。他說,“判斷有兩層步驟——判與斷,判者乃分辨選擇之功夫,斷者乃等級價值之確定,其判斷的標準乃固定的普遍的!边@個普遍的固定的標準是什么呢,梁實秋說:“常態的人性與常態的經驗便是文學批評的最后標舉!苯酉聛,梁實秋分析了批評的目的:“文學批評根本不是事實的歸納,而是倫理的選擇,不是統計的研究,而是價值的否定!睋Q言之,批評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對紛繁復雜的藝術作品作價值判斷,指出哪些作品是偉大的,哪些是低劣的;另一方面,批評家還需指出這些作品哪些是符合倫理的,他們又是如何符合的。梁實秋所說的倫理,主要是指儒家的倫理道德,梁實秋一生都是儒家倫理的信奉者,他說,“儒家的倫理,在我看來,大致是不錯的。”而要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當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文學批評家才能夠做到,因此,梁實秋認為,只有批評家的批評才是批評的正宗,“批評家的意見無論其與民眾的品味是相合或相反,總是那一時代的最精到的意見!
人物評價
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ㄓ猩、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后世紀念
梁實秋故居
梁實秋故居位于魚山路33號。20世紀30年代初,梁實秋在山東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期間曾在此居住,并創作出版了《文藝批評集》,開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院內留有梁實秋當年栽植的樹木。2003年正式掛牌保護,故居巷口有青島市文物局立的銘牌。
梁實秋故居:位于臺北市大安區云和街11號,臺北市歷史建筑(宅第類),2003年12月24日公告(府文化二字第09200525500號),原為日據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英語教授富田義介之居所,屬于高等官舍第三種,光復由后繼之臺灣省立師范學院承接為教職員宿舍,梁實秋于1952-1959年間任英語系主任時居住于此,前院面包樹下是梁家著名聚會場所,2010年10月由臺灣師范大學進行修復工程,于2011年完工同年10月掛牌,于2012年三月底開始開放參觀。
人物軼事
梁實秋
1923年,梁實秋赴美國留學,先去的科羅拉多學院,后去的哈佛大學。
這期間,給梁實秋影響最大的是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的權威白璧德教授。此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通曉儒道著作。不只是梁實秋崇拜他,梅光迪、湯用彤、吳宓、陳寅恪、林語堂都是他的粉絲。
白璧德偏愛秩序、穩健、理性,抵觸偏激、沖動非理智的言行,跟后來國內激進的左翼作家有著本質上的沖突。但這很合梁實秋的胃口,所以后來魯迅老批評他是“白璧德的門徒”。
梁實秋也曾是五四青年!白詮穆犨^白璧德的演講后,對于整個近代文學批評的大勢約略有了一點了解,就不再對于過度浪漫以至于頹廢的主張像從前那樣心悅誠服了!彼绱朔治鲎约盒拍畹霓D變,開始用懷疑的眼光審視剛剛經歷過的新文化運動,認為對五四運動應該以歷史的眼光重新看待。
梁實秋
在哈佛大學,梁實秋不寂寞,這里中國留學生很多,就哥幾個合租了處公寓,大家過起“初級共產主義生活”,輪流做飯、洗碗。
有一次輪到梁實秋主廚,做炸醬面,鍋里熬著醬,香氣四溢。正好,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潘光旦等人來玩,一進門聞到了醬香,吃膩了西餐的同學們就賴著不走了,非要討碗面吃。但是人多面少怎么辦?梁實秋有招,在醬里狂放鹽,結果把同胞們咸壞了。
大家成天待在一起,就琢磨事,有人建議傳播中華文化,演一出英文版的中國戲給老外看。選定了南戲劇本《琵琶記》,梁實秋負責翻譯。
梁實秋
號稱“南戲之祖”的《琵琶記》,詞曲精彩,想要在英文中保留精髓很難,需要高超的中英文功底和文學素養。
梁實秋搞定了,還出演男主角蔡邕。冰心演女二號。聞一多也趕來助陣,畫布景、設計服裝。
演出當天,不少美國大學教授和文化界人士都來觀看,觀眾達1000多人。第二天有報紙還刊登了消息,梁實秋的照片也上了報。
演出成功給大家很大鼓舞,梁實秋等人趁熱打鐵,成立了中華戲劇改進社,決心用戲劇形式改革中華文化。聞一多、余上沅、趙太侔、熊佛西、冰心、梁思成、林徽因等都加入了。
就在梁實秋在美國順風順水地學習、干事的時候,國內的未婚妻程季淑寫信來了,說家里正給她介紹對象,你再不回來,我就要嫁給別人了。
出國前,梁實秋就和程季淑愛得如膠似漆,因此,雖然獎學金可以用5年,但是他待了3年就提前回國了。還好,學業已經完成了。
【梁實秋《北平的零食小販》賞讀】相關文章:
梁實秋《聾》原文賞讀08-04
梁實秋散文《罵人的藝術》賞讀06-08
梁實秋作品《粥》原文賞讀02-18
梁實秋《時間即生命》原文賞讀10-21
梁文騏《我的父親梁實秋》賞讀10-27
梁實秋作品《白貓王子七歲》原文賞讀03-29
梁實秋妻子04-23
梁實秋的語錄03-25
駱駝梁實秋03-29
梁實秋的簡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