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李白塞下曲其一

時間:2024-11-01 20:57:58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鑒賞李白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從“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渲染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里的雪已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下面是文學網小編Lynn整理的唐代詩人相關內容資料。(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學網)

鑒賞李白塞下曲其一

  【原文】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釋】

  ①“笛中”兩句:只能從笛聲聽到《折楊柳》,實際上見不到楊柳(春色)。折柳,《折楊柳》,笛曲名。

  ②金鼓:即金鉦,古代軍中打擊樂器,用以代發號令。

  【鑒賞】

  《塞下曲》出于漢樂府《出塞》《入塞》等曲(屬《橫吹曲》),為唐代新樂府題,內容多寫邊塞軍旅生活。此詩從“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渲染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里的雪已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時(尤其冬季)可想而知其嚴寒。這兩句是舉輕而見重,舉隅而反三,語淡意渾。同時,“無花”雙關不見花開之意,這層意思緊啟三句“笛中聞折柳”。“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這句表面看是寫邊地聞笛,言外之意指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聞”。花明柳暗乃春天的象征, “無花”兼無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這四句“一氣直下,不就羈縛”(沈德潛《說詩啐語》),措語自然,語意委婉含蓄,不拘格律,如古詩之開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緊承前意,突出軍旅生活的緊張。古代行軍鳴金擊鼓,以整齊步伐,節止進退。寫出“金鼓”,則烘托出緊張氣氛,軍紀嚴肅可知。只言“曉戰”,則整日之行軍、戰斗也不言而喻。晚上只能抱著馬鞍打盹兒,更見軍中生活之緊張。本來,宵眠枕玉鞍也許更合軍中習慣,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緊張狀態尤為突出,似乎一當報警,“抱鞍”者就可翻身上馬,奮勇出擊。起四句寫“五月”以概四時;此二句則只就一“曉”一“宵”寫來,并不鋪敘全日生活。全篇只此二句作對仗,嚴整的形式適與嚴肅之內容配合,增強了表達效果。

  以上六句全寫邊塞生活之艱苦,末二句卻陡轉。這里用了西漢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此詩末二句借此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愿字與“直為”,語氣慷慨激昂,足以振起全篇。這結尾的雄勁有力,得益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如此卓絕之精神。“總為末二語作前六句”(王夫之),全詩突破以聯為單位起承轉合的常式,而改為前四句起,五六句承末二句轉合的形式,這首詩蒼涼雄渾而豪放。不但篇法獨造,對仗亦不拘常格,“于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別調佳作。

【鑒賞李白塞下曲其一】相關文章: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06-30

《塞下曲·其一》原文和詩詞鑒賞12-11

李白《塞下曲(其五)》古詩鑒賞08-12

《塞下曲(其三)》李白唐詩鑒賞07-09

李白《古風(其一)》詩歌鑒賞09-07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詩歌賞析08-24

李白《長相思·其一》詩歌鑒賞10-09

《塞下曲》李白09-28

李白《長干行·其一》全文及鑒賞10-24

李白《行路難·其一》全文及鑒賞07-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21 | 亚洲综合狠狠99婷婷 |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久久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