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的死因

時間:2024-09-30 04:24:21 尚民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仙李白的死因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仙李白的死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仙李白的死因

  唐代詩人李白留給后世許許多多的浪漫詩句,就連他的死亡,也是浪漫詩意的。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命中注定還是事在人為?

  我們都知道李白的詩句中充滿了天馬行空,天方夜譚的意境,他的一生也極為飄逸。然而,這位生來縱情詩與酒的天才,終究還是死于自己的水中撈月。難道這就是他的命中注定嗎?

  其實,除了李白還有很多詩人才子生死不明。誰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怎么死的?也沒有人愿意為他們申冤。因為這些才子的死亡也許是最難解釋的問題。包括李白之死,也是模糊不清。但關于李白之死早已有三種說法:第一種“飲酒過度”。眾所周知,李白絕對是個名副其實在的酒鬼,他一生之中除了詩最不能離開的就是酒,常言道:李白斗酒詩百篇嘛!我們都知道酒對人的身體相當有害,而李白又離不開酒,自然是常年與酒打交道,怎能身體健康?

  另外,他飲酒過度死亡的說法也是最接近事實的。還有,他的死亡原因,根據現代醫學角度分析,暫為“膿胸癥慢性化,向胸壁穿孔”。此為第一種說法。其次,李白還被認定為身患重病離世,那么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也就不得而知了,因為書中并沒有詳細記載,只是簡單介紹了一段話,是關于李白是否因病去世。據說:李白出行途中,由于身體弱返回。誰承想,返回的第二年便駕鶴西游了。

  其三,便是剛剛講述的水中撈月,此說法聽起來很象天馬行空,根本沒有依據。那么,我們是否相信這點呢?據說,李白在飲酒時突發奇想,看到了星空中的月亮,便想撈起它。誰知月兒不聽話,竟越走越遠,直到李白墜落水中身亡。其實這段記載雖然有些夸張,但也不難解釋,首先,李白的的確確離不開酒。

  其次,酒飲用多了,又確實容易導致身體下降,再有就是幻想。李白作為詩人,神奇的想法并不少見,但這種想法又純粹是他的幻想,若是說李白死于自己的幻想,還真是不為過!因為水中撈月就是一種幻想,由于這種幻想,使原本已經忘乎所以的李白更加堅定,水中真的有月亮,甚至可以用手把它撈出來。這就是李白藝術化死亡和他的神奇幻想。

  當然,即使李白的死不明不白,但仍然是眾說紛紜,不過剛剛所述的三種死亡方式,肯定有一種比較接近李白死因。但究竟是不是真的?想必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畢竟歷史離我們太久遠。尤其是古人的死亡原因。不要說唐代詩人李白,就算是清代雍正帝的死亡原因也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可如果說李白的死因,或者我們可以猜測一下。

  第一種說法,他飲酒過多而亡,其實這種說法比較接近李白死因,首先李白是個酒鬼。這點毋庸置疑,其次,我們都懂,飲酒過多很容易導致人死亡。而李白也恰恰是個酒鬼,故,我們不難懷疑他的死與酒有著直接關系。其次,他因病去世,此說法當然也不為過,畢竟酒喝多了,肯定會造成身體不適,最后導致死亡。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飲酒的人也越來越多,當然,因飲酒過多死亡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早已不足為奇。

  最后一種有些幻想和神奇了,剛剛已經講述過了,李白因尋找靈感水中撈月致死。這種說法究竟是不是真實的?還真是個迷。首先我們都知道,李白的詩詞里與月亮有關的很多很多,我曾經想過,李白會不會特別喜歡月亮呢?再加上他飲酒過多,神志不清。便認為月亮就在他眼前,只要用手輕輕一撈便可據為己有?當然,這種說法和想法也不足為奇,畢竟飲酒過多的人是神志不清的,在他們的世界里或者真的有幻想,李白也是其中之一!

  拓展:李白的介紹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葉堡鄉),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長安元年夏歷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于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愿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隋時因罪流徙中亞,他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境內),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他在少年時期即“觀百家”,作詩賦,學劍術,好游俠。25歲時,抱著“四方之志”,出川東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天寶初年曾進住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貶去職。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六十二歲病死在當涂縣令李陽冰家。李白幼時,他的父親對他進行過傳統教育,青年時接觸過道士和縱橫家,也受過儒家的影響,思想比較復雜,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邁,渴望建功立業,但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熱愛祖國山川,同情下層人民,蔑視權貴,但也有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思想。他的詩現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樂府詩約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為《蜀道難》、《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義詩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絕句的圣手。五絕含蓄、深遠,只有王維可以相比;七絕則韻味醇美,音節和諧流暢,感情真率,語言生動,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標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標準,和王昌齡的七絕,被評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詩仙李白的死因】相關文章:

詩仙李白09-15

詩仙--李白05-23

詩仙李白的故事05-28

詩仙李白的古詩10-23

關于詩仙李白07-15

詩仙”李白與“詩圣”杜甫07-14

跟著詩仙李白游安徽10-06

詩仙李白的故事匯總【9篇】05-28

揭秘詩仙李白入贅豪門的原因07-03

詩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講解08-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中文亚洲无线码欧美 | 久久丝袜熟女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