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翻譯賞析

時間:2024-06-15 00:59:04 芷欣 李白 我要投稿

關山月翻譯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山月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山月翻譯賞析1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①,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②。

  漢下白登③道,胡窺青海灣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戌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釋】

  ①天山:指祁連山。

 、谟耖T關:古時候通往西域的邊關要塞。

 、郯椎牵褐赴椎巧,在今山西境內。

 、芮嗪常褐盖嗪:

  【翻譯】

  一輪明月從巍巍的天山東面升起,在蒼茫的云海間沉浮。長風吹拂過萬頃土地,伴著明月一直吹到了將士們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匈奴,卻在白登山上狼狽被困七天。匈奴無時無刻不在覬覦著青海灣的大片江山。這片土地從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多少鮮活的生命將熱血傾灑在這里,“十萬忠骨埋城下,妻子猶問何時歸!薄皩④姲賾鹚,壯士十年歸。”能夠衣錦還鄉的又有幾人呢?戍邊的戰士們望著這凄涼的邊塞,思念家鄉的心情讓他們多半都是愁眉苦臉的。想象著自己的妻子在這樣明月高懸的夜晚,坐在高樓上面和自己仰望著同樣的月亮,也和自己一樣因為思念親人而不斷地唉聲嘆氣。

  【賞析】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边@兩句詩點名了地點,刻畫了環境。巍峨的天山之上,云氣蒸騰:夜晚來臨的時候,一輪明月緩緩地從山的東面升了起來,在廣博的云海之間起伏著,時隱時現:清朗的夜風掠過這廣闊的`土地,一直吹到了玉門關。夜晚的氣氛是這樣的靜謐安然,可是,一切都不是平靜的,這在下面的詩文中有了具體的體現。

  白登山、青海灣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充滿了戰爭,無數戍邊的戰士來到此地,殘酷的戰爭讓他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很少有人能夠再回到家鄉。明月高懸的時候,戍邊的戰士們對著明月想著自己的親人,思鄉的感覺如此強烈,但戰爭卻導致他們背井離鄉,無法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只能在這荒涼的邊塞孤苦地對著月亮,也許,明天他們就會在戰場上失去自己的生命。想到這些,戰士們的臉上布滿了哀愁與苦楚。

  李白的這首《關山月》寫出了戍邊戰士強烈的思念家鄉的感情,同時,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歷史,多姿多彩,各不相同。而邊關戰事無疑已經在唐代的歷史中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唐代的很多騷人墨客都寫過描寫邊塞的詩篇,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等。他們的詩歌意境或雄渾壯美,或悲涼蒼勁。

  關山月翻譯賞析2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解】:

  1、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

  2、胡:這里指吐蕃。

  3、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韻譯】:

  皎潔的月亮從祁連山升起, 輕輕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長風掀起塵沙席卷幾萬里, 玉門關早被風沙層層封閉。

  白登道那里漢軍旌旗林立, 青海灣卻是胡人窺視之地。

  自古來這征戰廝殺的場所, 參戰者從來不見有生還的。

  守衛邊陲的征夫面對現實, 哪個不愁眉苦臉思歸故里?

  今夜高樓上思夫的妻子們, 又該是當窗不眠嘆息不已。

  【評析】: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 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后四句寫征人望 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 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關山月翻譯賞析3

  【原文】:

  關山月

  徐陵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陣上祁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注釋】

 、傩瞧欤盒敲 ②疏勒:西域國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陣:軍隊。

  【翻譯】:

  在遙遠的邊塞,正是三五之月,我這個客居在外的征人想起了我的家鄉。在遙遠的秦川故里,滿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沒有入睡,她登上高樓,倚著窗兒, 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著遠在邊關的親人。星辰映照在遙遠的西域,云陣積聚在高高的祁連山上。目前的.戰爭氣氛還是很濃厚,不知道我還要從軍多久?

  【賞析】:

  關山月”是樂府《橫吹曲》題,本篇寫關山客子的室家之思。開頭兩句點出詩題,以一個“憶”字逗出無盡情思。三四句寫所“憶”情景?妥釉O想,在遙遠的秦川故里,滿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沒有入睡,她登上高樓,倚著窗兒,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著遠在邊關的親人。設想的真切,表現出思念的殷切。接下去寫邊關景象,這一帶地區兵象頻現、戰云密布,客子不由發出深長的嘆息:“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一個“復”字傾泄出無盡怨情。這首詩構思巧妙。中天明月,光照四海,而仰望“三五月”的邊關征人和秦川思婦卻遠隔山水;月可望而人不可見,只好“寄情千里光”。

  關山月翻譯賞析4

  原文:

  關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巍巍天山,蒼茫云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啊,你幾時能卸甲洗塵歸來。

  注釋: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圍困七日。①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②天山:指祁連山,位于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③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東北。匈奴曾圍困劉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⑤戍客:駐守邊疆的戰士。⑥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里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賞析:

  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就是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婦的愁苦。

  關山月翻譯賞析5

  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臺。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

  翻譯/譯文

  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著那清波明凈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臺上了。

  夜登高山上的高臺,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著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

  寒沙隨著狂暴的北風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余雪競先怒放。

  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御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

  注釋

  ①《關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樂府詩集》所收歌詞系南北朝以來文人作品,內容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傷離怨別的情景。

 、谇宀ǖ溃核飘敒椤扒逑馈薄G逑溃诺烂,系自四川盆地通往云南之路。

 、郯椎桥_: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臺,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

 、堋霸轮小本洌荷裨拏髡f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吳剛,學仙有過,謫令常斫桂樹,樹創隨合。

  ⑤流影:移動不定的月影。

 、藓常汉浼竟澋狞S沙。

  ⑦犯雪:冒著大雪。

 、辔睿╳ù):會面。

  ⑨誰為:誰人替我縫制。

  賞析/鑒賞

  《樂府解題》曰:“《關山月》,傷離別也!边@首詩既以《關山月》之曲譜詞,它的主旨必然緊緊圍繞著“傷離別”之意展開。

  首聯“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臺”,點明了詩中主人公別家遠去,奔向異地他鄉:早上還站在岸邊,放眼打量著那清波明凈的水道,晚上就棄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巔的白登臺上了。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東,山上有白登臺,可以遠望幽燕、冀、豫之大地。這兩句帶出的氣氛是綠波生涼、夜幕迷蒙,流露出別家遠游人惘然若失的感受。

  “月中含桂樹,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繪夜景。夜登高山上的高臺,舉頭望月,月中桂樹看得更為清楚;低頭徘徊,只見如銀月光灑滿一地,映照著自己慢慢移動的影子。這景色多么迷人,但未免過于清幽;因為由月中桂樹近而聯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吳剛正在砍伐桂樹,而隨著流影觸發的.必是對自己只身在外的自傷;于是,這迷人的夜景帶來的是倍覺凄涼。

  “寒沙逐風起,春花犯雪開”寫自然景象的清冷氛圍:寒沙隨著狂暴的北風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殘冬余雪競先怒放。這聯景物描寫著重于動態,對仗工巧,又十分生動。

  “夜長無與晤,衣單誰為裁?”是說:如此夜長不能入睡,羈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誰能與自己會面解悶;衣衫單薄難以御寒,又有誰為自己趕裁錦衣!此處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極度孤寂的感情。

  全篇四聯,首三聯通過自然景色渲染的是悲涼凄清的環境,尾聯則是直接寫處身人間世俗后。產生的孤獨感情;前景后情,呼應融合,產生一種和諧的美。此外,該詩十分注意語言技巧,如首聯上下句間,“朝望”對著“夜上”、“清波道”對著“白登臺”,十分工巧自然;第三聯上下句間也是這樣,“寒沙”對“春花”、“逐風起”對著“犯雪開”,極為嚴整。

  關山月翻譯賞析6

  作品簡介

  《關山月》是南北朝時期詩人徐陵用漢代樂府古題吟詠故事的一首抒情五言詩。

  全詩通過將士征戰四方的歷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戰爭盡快結束,表達了詩人反對戰爭,向往和平的心情。

  作品原文

  關山月①

  關山三五月②,客子憶秦川③。

  思婦高樓上④,當窗應未眠⑤。

  星旗映疏勒⑥,云陣上祁連⑦。

  戰氣今如此⑧,從軍復幾年⑨。

  作品注釋

 、訇P山月:樂府《橫吹曲》題。

  ②關山:邊境要塞之地,指征戰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陰歷十五的月亮。

  ③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關中地區,泛指今陜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原地帶。

 、芩迹合氲。婦:指客子的妻子。這句和下句時客子想象的情景。

 、莓敚簩χN疵撸簺]有睡覺。

 、奁欤盒敲P瞧欤壕褪瞧煨,古代人認為它代表戰爭!妒酚洝ぬ旃贂罚骸胺啃臇|北曲十二星曰旗!庇常赫找,映照。疏勒:漢代時西域的諸國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疏勒縣。

 、咴脐嚕壕褪顷囋,像兵陣一樣密布的濃云。祁連:山名,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天山。

 、鄳饸猓簯馉帤夥铡

 、釓能姡涸谲婈犞蟹。復:又,再。

  作品譯文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關山,征人思鄉懷念秦川。

 。ㄏ氡兀┢拮哟藭r正站在高樓上,對著窗戶遙望遠在邊關的我而沒有睡覺。

  戰爭的旗幟飄揚在疏勒城頭,密布的濃云籠罩在祁連山上。

  戰爭局勢如此緊張,從軍征戰何時能夠還鄉。

  創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東魏,后因侯景之亂,被迫留在鄴城達7年之久,不得南歸,因此其詩風有所變化,寫出了一些富有真情實感,為人所稱道的詩篇!蛾P山月》就是這一時期寫下的一首描寫邊塞風光的詩。

  作品鑒賞

  《關山月》是一首較有感染力的抒情詩,引用漢代故事描述了因戰事而離別的夫婦間相思之衷情與哀愁。詩人又巧用十五圓月作引子,抒發了內心的深情。此詩雖只有簡潔八句四十個字,但寫得情景交融,歷歷在目,呈現出一幅征夫思婦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圖。詩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藝術構思,簡潔的語言,成功地創作出這一首的古題新作。其中有三個值得賞析和品味的`詩點。

  首先,有感而作,國事家事也縈懷于心,將邊關戰爭和征夫思婦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詩中。當時也是多事之秋,戰事頻繁,影響到國泰民安,百姓家庭團圓幸福,詩人抓住征夫遠在邊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為著筆點,既有了邊關戰事,更寫出了遠征戰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對征人遠離親人的同情,對戰爭的譴責,這首詩作成功之處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現實性與人民性,擺脫了宮體詩作內容的貧乏。

  其次,詩作構思設計的藝術性。以十五夜之月為線索,從而勾引出征夫在邊塞月下思妻,高樓上妻室念征夫的兩個情景畫面,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發了兩地相思情增和怨傷。而后四句則又轉回到邊塞的征夫心懷:戰事猶酣,解甲歸田恐是遙遙無期,憂慮無限,無形中也對應思婦在高樓遙望邊疆而無眠,隱含了思婦傷心地牽掛,企盼早日相聚。這樣一種構思巧妙地突出:對戰爭的怨恨;對夫妻別離思念之同情;對圓月美景卻帶來了更多離愁的怨傷。

  再次,語言應用簡潔圓潤,善用詞語增強意蘊。八句四十字,簡明清晰,用“高樓”更見望眼欲穿,“云陣”和“戰氣”更見戰事形勢緊張,氣氛逼人,“映”更見城樓軍旗飄蕩,殺氣迷彌!皬汀备怀鰵w期遙遙。這也顯露詩人純熟的詩歌語言和平時的功底。

  作者簡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東?ほ俺牵ń裆綎|郯城)人,南朝梁陳時期著名宮體詩人。是當時文壇上的領袖人物。當時軍書、詔策,多出自徐陵之手,歷史上稱他為“一代文宗”。

  徐陵早期與其父徐摛(chī)都以寫宮體詩聞名。后經侯景之亂,又經改朝換代,閱歷既多,感慨亦深,作品的內容、形式和風格發生了一些變化,也寫出了一些描寫邊塞生活的作品。有輯本《徐孝穆集》,又編有《玉臺新詠》。后人編輯有《徐陵集》。

  關山月翻譯賞析7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古詩簡介

  這首詩是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于陸游罷官閑居成都時。詩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難的態度,表現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苦悶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復的愿望,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渴望統一的愛國情懷。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表達一層意思,分別寫將軍權貴、戍邊戰士和中原百姓。詩人構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統攝全篇,將三個場景融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幅關山月夜的全景圖。詩人還選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門、廄馬、斷弓、白發、征人骨、遺民淚等,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感情。

  翻譯/譯文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了十五年,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疆。

  深廣、壯麗的貴族府里按著節拍演歌舞,馬棚里的肥馬默默死去、弓弦朽斷。

  守望崗樓上報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歲參軍到如今已經白了發。

  從笛聲里誰人知道壯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著出征將士的骨頭。

  中原一帶的戰爭古代也聽說有,但哪有異族統治者能在中原傳子傳孫?

  淪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復國,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眾在流淚!

  注釋

  1、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2、和戎:原意是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實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至作者作此詩時,歷時為十五年。

  3、邊:邊防,邊境。

  4、朱門:紅漆大門,借指豪門貴族。沉沉:形容門房庭院深邃。按:擊節拍。

  5、廄(jiù):馬棚。肥死:馬棚里的馬不用,漸漸死去。弓斷弦:弓很久不用,繃的弦都斷了。

  6、戍樓:邊界上用以守望的崗樓。刁斗:軍用銅鍋,可以做飯,也可用來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調聲。

  賞析/鑒賞

  《關山月》這首詩較好地體現了陸游愛國主義詩歌的基本內容和精神實質,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比較完美的作品。這是一篇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陸游53歲。這時陸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剛剛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飲頹放的莫須有的罪名,免去職務,他滿懷報國熱忱,卻沒有用武之地,眼看著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置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于不顧,一味的妥協投降,茍且偷安,內心十分憤慨。于是他在《關山月》這首詩中如實地描寫了由南宋朝廷長期執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表達了對外族侵略者的無比仇視,對統治集團的憤怒譴責和對要求抗戰的愛國戰士、遺民的同情。這是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層意思: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钡谝欢螐哪纤谓y治集團寫起。戎——是古代對外族的稱呼,這里是指金國侵略者。和戎詔——是宋朝皇帝向金國侵略者求降的詔書,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于福力大敗,而向金國下了求和詔書,從那時開始到陸游寫這首詩時,一共十三、四年,說十五年是舉其成數。從那時起,將軍雖統帥兵馬駐守邊境,卻無從發兵,無事可作。空臨邊——是白白地到邊境去。指將軍不得作戰,不是不肯作戰,為什么將軍不戰空臨邊呢?這因為南宋統治集團只顧自己的安樂,而不惜出賣國家、民族的利益。“朱門”一句,沉沉——形容屋宇深遂。按歌舞——指依照樂曲節奏載歌載舞。這一句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他們妥協、投降的實質,在大敵當前,國土淪喪,民族危亡之際,統治者卻是一味追求燈紅酒綠,爭歌逐舞的享樂生活。他們貪生怕死,向敵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詔”,致使那些養來抗敵的戰馬,用來殺敵的弓箭,死的死,斷的斷,而且馬是肥死,弓是朽斷。這是多么慘痛的現實呀!“廄馬肥死弓斷弦”是對“將軍不戰空臨邊”的補充,這兩句都與和戎下詔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第二段由寫南宋統治集團寫到邊防戰士,與“將軍不戰空臨邊”一句照應。“戍樓刁斗摧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這兩句是寫戰士苦悶悲憤的心情,由于統治集團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恢復,戰爭沒有終結,他們也就長年累月地駐守戍樓不得與親人團聚。他們迫切地要求驅逐敵人統一祖國,可這愿望卻長期不得實現,他們只得在刁斗報時的聲音中,讓時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當明月之夜,他們就情不自禁地懷念故鄉的親人。戰士們用悲涼的.笛聲來傳達自己不能以身報國的苦悶和悲憤。然而朱門之中的統治者們,還在依照他們自己的樂曲去載歌載舞,哪里會聽到并理解笛聲中的含義呢?于是活著的戰士熬白了頭發,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鮮血。夜空中傳來凄涼的笛聲,明月徒然地照著留在沙場的尸骨。所以詩人說:“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边@是描寫空懷壯志的苦悶和激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貽誤了戰機,使他們進不能殺敵盡力,退不能還鄉會親,而只能遙望天邊的月亮,守著同伴的尸骨,聽著哀怨的笛聲,前途未卜,國家無望,內心何等的凄涼。這是第二段。詩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難忍,情緒激烈的。“空照”、“誰知”等詞語是他這種心情的寫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從寫邊防戰士轉到寫人民,寫在敵人統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謂遺民!爸性筛旯乓嗦,豈有逆胡傳子孫?”這兩句是說,北方自古以來就遭受過外族的侵略,但是統治者從來不可能在這里長久地占下去,詩人堅信總有一天敵人會被趕走。這是一層意思;這兩句同時可以理解成是對統治者的譴責。中原自古以來就遭受過外族的武裝侵略,但都沒能夠讓他們站住腳,如今在南宋統治者和戎投降政策下,金侵占中國,侵占中原至今,已經傳過四世,統治者只顧自己茍安,早把淪陷區的人民給忘了。遺民們深受異族蹂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支持他們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軍能夠揮戈北上,恢復祖國統一的局面。然而遺民們期待北伐,盼望恢復的愿望無法實現,他們只好空望著南方,傷心落淚。這就是結尾兩句“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的含義。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關山月》這首詩雖然既寫了統治集團,又寫了將士、遺民,但是從頭到尾貫穿著一條線索——南宋王朝下詔和戎,這是詩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為下詔和戎,將軍才不戰空臨邊,戰士才不得趁年輕力壯上陣殺敵,遺民才不得從外族統治的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詩人的思想傾向是非常鮮明的,這就是詩中所表現的對南宋集團妥協投降政策的譴責,對抗敵愛國的將士和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正因為表現了這些思想,所以我們才說這首《關山月》集中體現了陸游愛國詩歌的進步內容和精神實質。陸游詩歌愛國主義精神還常常表現為他壯志未酬的憤懣。在《關山月》這首詩中,雖然不像《書憤》等詩那樣直接表現這一點,但是在“將軍不戰空臨邊”,“廄馬肥死弓斷弦”,“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間也隱含著自己傾音無路,壯志未酬的悲憤,詩人與抗金的將士們是息息相通的。

【關山月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關山月》翻譯賞析09-20

李白《關山月》翻譯及賞析06-23

李白《關山月》原文及翻譯賞析02-25

李白《關山月》全詩翻譯賞析10-16

陸游 《關山月》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06-25

《關山月》李白原文及翻譯08-30

李白關山月賞析及譯文08-22

李白《關山月》詩句賞析09-07

李白關山月寫作背景及賞析07-21

陸游《關山月》的賞析07-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 天天躁日日躁永久一区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午夜亚洲嘿嘿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