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不見》原文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4-07-18 02:44:09 李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獨不見》原文譯文及賞析

  獨不見

李白《獨不見》原文譯文及賞析

  作者:唐·李白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題解】

  獨不見,為樂府古題。《樂府古題要解》:《獨不見》,言思而不得見也。

  【注釋】

  1、黃龍:古代府名,一名龍城。治所在今吉林農安縣。古為邊遠之地。

  2、天山:唐時稱伊州(今哈密)至西州(今吐魯番及鄯善)以北一帶山脈為天山。

  3、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名紡織娘。莎讀shā。

  4、風催句:意謂天冷了,婦女們趕著拋梭織布,準備過冬衣裳。寒,一語雙關,梭寒,心寒。梭,織機上牽引緯線的工具。

  【譯文】

  那騎白馬的是誰家小子?原來是黃龍邊塞的男兒。

  天山雪深三丈,真不是遠行的時候啊!

  從天春蕙草初綠到秋天野草蒼茫,西池上莎雞鳴叫。

  秋天的寒風摧拉棕樹嘩嘩作響,月亮的冷光直入霜房,讓人悲傷。

  與君離別經年,你當初種的齊眉桃樹。

  如今桃樹枝也已有百余尺,花落以后成為枯枝。

  然而還是不見你人影,獨自流淚,可有人知?

  【賞析】

  這首詩寫白馬子(邊塞兒)遠戍邊塞,閨中人憶之而流淚。以此稱頌堅貞的愛情,中含反戰情緒。

  全詩可分為四段。前四句寫邊塞已入隆冬,積雪很厚,本無法戍邊,而邊塞兒仍然艱苦戍邊。黃龍、天山,泛指邊塞之地,并非實指。春惠四句寫閨中人從春思念到秋,從中承受了春花秋月,蟲鳴草衰,孤獨難耐的思念之苦痛。“憶與君別年”四句寫閨中人花開花落,年復一年的思念,以桃樹的從幼小到長高、花落、枝枯為見證。這八句中均含歲月流逝,青春易老的悲痛。末二句點明題意。一“空”字飽含絕望之感。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李白《獨不見》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獨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李白《蜀道難》原文譯文、賞析09-25

李白《獨不見》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07-13

李白《蘇臺覽古》原文譯文及賞析06-27

李白《月下獨酌》原文及譯文08-26

長江沉淪李白原文譯文06-02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原文、譯文、賞析07-09

李白蜀道難原文譯文及文言文賞析08-24

李白將進酒譯文及賞析07-20

李白清平調譯文及賞析10-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日韩 | 中文字幕不卡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亚洲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