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少年林清玄
林清玄,中國臺灣當代作家、散文家,下面是白雪少年林清玄文章,歡迎參考!
白雪少年林清玄
林清玄
我小學時代使用的一本國語字典,被母親細心地保存了十幾年,最近才從母親的紅木書柜里找到。那本字典被小時候粗心的手指扯掉了許多頁,大概是拿去折紙船或飛機了,現在怎么回想都記不起來,由于有那樣的殘缺,更使我感覺到一種任性的溫暖。
更驚奇的發現是,在翻閱這本字典時,找到一張已經變了顏色的“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裝紙,那是一張長條的鮮黃色紙,上面用細線印了一個白雪公主的面相,于今看起來,公主的圖樣已經有一點粗糙簡陋了。至于如何會將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裝紙夾在字典里,更是無從回憶。
到底是在上國語課時偷偷吃泡泡糖夾進去的?是夜晚在家里溫書吃泡泡糖夾進去的?還是有意保存了這張包裝紙呢?翻遍國語字典也找不到答案。記憶仿佛自時空遁去,渺無痕跡了。
唯一記得的倒是那一種舊時鄉間十分流行的泡泡糖,是粉紅色長方形十分粗大的一塊,一塊五毛錢。對于長在鄉間的小孩子,那時的五毛錢非常昂貴,是兩天的零用錢,常常要咬緊牙根才買來一塊,一嚼就是一整天,吃飯的時候把它吐在玻璃紙上包起,等吃過飯再放到口里嚼。
父親看到我們那么不舍得一塊泡泡糖,常生氣地說:“那泡泡糖是用腳踏車壞掉的輪胎做成的,還嚼得那么帶勁!”記得我還傻氣地問過父親:“是用腳踏車輪做的?怪不得那么貴!”惹得全家人笑得噴飯。
說是“白雪公主泡泡糖”,應該是可以吹出很大氣泡的,卻不盡然。吃那泡泡糖多少靠運氣,記得能吹出氣泡的大概五塊里才有一塊,許多是硬到吹彈不動,更多的是嚼起來不能結成固體,弄得一嘴糖沫,趕緊吐掉,坐著傷心半天。我手里的這一張可能是一塊能吹出大氣泡的包裝紙,否則怎么會小心翼翼地來做紀念呢?
我小時候并不是很乖巧的那種孩子,常常為著要不到兩毛錢的零用就賴在地上打滾,然后一邊打滾一邊偷看母親的臉色,直到母親被我搞煩了,拿到零用錢,我才歡天喜地地跑到街上去,或者就這樣跑去買了一個白雪公主,然后就嚼到天黑。
長大以后,再也沒有在店里看過“白雪公主泡泡糖”,都是細致而包裝精美的一片一片的“口香糖”;每一片都能嚼成形,每一片都能吹出氣泡,反而沒有像幼年一樣能體會到買泡泡糖靠運氣的心情。偶爾看到口香糖,還會想起童年,想起嚼白雪公主的滋味,但也總是一閃即逝,了無蹤跡。直到看到國語字典中的包裝紙,才坐下來頂認真地想起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種種。
如果現在還有那樣的工廠,恐怕不再是用腳踏車輪制造,可能是用飛機輪子了——我這樣游戲地想著。
那一本母親珍藏十幾年的國語字典,薄薄的一本,里面缺頁的缺頁、涂抹的涂抹,對我已經毫無用處,只剩下紀念的價值。那一張泡泡糖的包裝紙,整整齊齊,毫無毀損,卻寶藏了一段十分快樂的記憶;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樣無瑕的少年歲月,因為它那樣白,那樣純凈,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
那些歲月雖在我們的流年中消逝,但借著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仿佛是草原里的小紅花,先是看到了那朵紅花,然后發現了一整片大草原,紅花可能凋落,而草原卻成為一個大的背景,我們就在那背景里成長起來。
那朵紅花不只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可能是深夜里巷底按摩人的幽長的笛聲,可能是收破銅爛鐵老人沙啞的叫聲,也可能是夏天里賣冰淇淋小販的喇叭聲……有一回我重讀小學時看過的《少年維持的煩惱》,書里就曾夾著用歪扭字體寫成的紙片,只有七個字:“多么可憐的維特!”其實當時我哪里知道歌德,只是那七個字,讓我童年伏案的身影整個顯露出來,那身影可能和維特是一樣純情的。
有時候我不免后悔童年留下的資料太少,常想:“早知道,我不會把所有的筆記簿都賣給收破爛的老人。”可是如果早知道,我就不是純凈如白雪的少年,而是一個多慮的少年了。那么豐富的資料原也不宜留錄下來,只宜在記憶里沉潛,在雪泥中找到鴻爪,或者從鴻爪體會那一片雪。這樣想時,我就特別感恩著母親。因為在我無知的歲月里,她比我更珍視我所擁有過的童年,在她的照相簿里,甚至還有我穿開襠褲的照片。那時的我,只有父母有記憶,對我是完全茫然了,就像我雖擁有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裝紙,那塊糖已完全消失,只留下一點甜意——那甜意竟也有賴母親愛的保存。
白雪少年林清玄語錄
1、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2、在生死輪轉的海岸,我們惜別,但不能不別,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時間,兩者都不能逆轉,與其跌跤而怨恨石頭,還不如從今天走路就看腳下,與其被昨日無可換回的愛別離所折磨,還不如回到現在。
3、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4、我們會認為陽光是來自太陽,但是在我們心里幽暗的時候,再多的陽光也不能把我們拉出陰影,所以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就能與有緣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們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
5、我們建造了玻璃與水銀的圍墻,心窗心鏡反而失落了。
6、生命是那樣美好,建議大家多做深呼吸,體會空氣的清新,體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時總會想這也許是我喝過的最美味的水,時時要保持一種愛,學會欣賞美,惟有愛和美才是心靈的故鄉。
7、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發,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
8、天下沒有最好吃的食物,饑餓的時候,什么食物都好吃。天下也沒有最好的處境,好心情的時候,日日是好日,處處開蓮花。天下沒有最能開啟覺悟的情與境,有清靜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破分別的執著,那就是覺悟最好的情境!
9、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扮演了種種不同的角色,演出種種虛假的劇本,最后又哭著離開這世界。
10、無常是時空的必然進程,它迫使我們失去年輕的、珍貴的、戴著光環的歲月,那是可感嘆遺憾的心情、是無可奈何的。可是,如果無常是因為人的疏忽而留下慘痛的教訓,則是可痛恨和厭憎的。
11、人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在中國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著,要像個人!”
12、我們只有一條命,要賣給識貨的人。
13、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
14、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的!
15、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
16、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
17、萬事萬物就看你的心怎么想,事情的好壞無所謂,心想的好壞才可以使一個人有喜怒哀樂!想要快樂人生,心就先快樂!
18、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借情溫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19、所有的束縛是自己造出來的,只有自求解脫才是惟一的道路。
20、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21、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顧望。前者不顧后,后者不顧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來,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顧望。
22、因緣固然能使我們相遇,也能使我們離散,只要我們足夠明凈,相遇時就能聽見互相心海的消息,即使是離散了,海潮仍然涌動,偶爾也會記起,海面上的深夜,曾有過水母美麗的磷光,點綴著黑暗。在時間上,在廣袤里,在黑暗中,在憂傷深處,在冷漠之際,我們若能時而真摯地對望一眼,知道石心里還有溫暖的質地,也就夠了。
23、曾以尋死的心活著,被迫超越,也曾主動超越,不管夢是否實現,有夢總是最美的。
24、我們為什么對一個人完全無私地溶入愛里會有那樣莊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入的莊嚴境界。
25、由于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盡其在我的珍惜每一個因緣,并且深化、轉化、凈化自己的生命。把全身心傾注于迎面而來的每一刻,終有一天會發現,不只春風會吹撫樹葉,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帶來全部的出天,春風與樹葉是同時存在的。
讀后感
“真如白雪一樣無暇的少年時光,因為它那樣白那樣純凈,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融涵。”
和席慕容作為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有所不同,林清玄的文筆流暢清新,有一種醇香浪漫的情感,平凡中有著感人的力量。既有女性清新浪漫的情結,又包含男性剛正威嚴的一面,讀來千回百轉,韻味無窮。正如這一篇《白雪少年》,便是用泡泡糖的故事寫出了年少時光,寫出了母親的愛,寫出了人生荏苒。
我們誰兒時沒吃過泡泡堂?五顏六色的包裝紙,甜滋滋的口感,都讓我們一群小屁孩兒想方設法吃到嘴里。“賴在地上打滾,然后一邊打滾一偷看母親的臉色。”媽媽怕我蛀牙,也總不讓我吃糖。林清玄短短的一句話,就勾出我心中無數的回憶,記得我也曾這般和媽媽耍賴。是啊,那些歲月雖然在我們的流年中消逝,但借著非常非常微小的事物,往往一勾就是一大片。林清玄用白雪形容的該是怎樣純情的少年時啊。
我正走過作者無線緬懷的時光,我對林清玄那些刻在心底的記憶感同身受,倒不是泡泡糖的種種珍貴,而是這白雪一般的少年時光——
功課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沉,競爭越來越大。這是個快餐時代,我們行色匆匆,無暇顧及其它碎瑣的事。一張保存完整的糖紙,能讓我們頓住腳步,坐下來頂認真地回憶過去的種種。我那時候,在盛夏炎熱的午后總不肯午睡,和幾個小伙伴買幾塊泡泡糖,是那種包裝紙可以撕下來粘在墻上,再扯下來時便在墻上印好了一幅貼畫。單元樓門口整整齊齊貼了足有上百個,原來總和小伙伴們無比自豪地指點著這幾個是我的,那幾個是你的。可到了現在,背著書包腳步匆匆低著頭背著單詞快步經過卻再也不會抬頭看一眼。原來想起來,我也曾有那樣天真爛漫的時候呢。
哦,白雪少年,那白雪般的少年時……
主題與情感
— 童真與回憶:文章以作者小學時代的國語字典中夾著的“白雪公主泡泡糖”包裝紙為切入點,勾起了對童年純真歲月的回憶,展現了童年的無憂無慮與天真爛漫,讓讀者感受到童真的美好與珍貴。
— 母愛與珍視:母親細心保存了十幾年的字典,體現出母愛的深沉與細膩,母親珍視著作者的童年,也讓作者感恩母親為其保留了這份美好的回憶,使文章在童真之外增添了一份溫暖的親情。
— 成長與遺憾:作者在回憶中也透露出對童年資料留存過少的遺憾,以及對時光流逝、童年不再的感慨,進而引發對成長的思考,讓讀者在回憶的美好與現實的感慨中產生情感共鳴。
寫作手法
— 以小見大:通過一張小小的泡泡糖包裝紙,挖掘出童年生活的豐富內涵,展現出母愛、童真等宏大主題,體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使讀者能從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 細節描寫:如對泡泡糖的口感、顏色、包裝等細節描寫,以及童年時吃泡泡糖的場景和心理描寫,生動地再現了童年生活的畫面,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作者的童年時光,一同感受那份快樂與純真。
— 對比手法:將童年時吃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經歷與長大后吃口香糖的感受進行對比,突出了童年的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進一步強調了對童年時光的懷念之情。
語言風格
— 清新自然:文字簡潔明快,如潺潺溪流,自然流暢地講述著童年的故事,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卻能給人以清新脫俗之感,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美好。
— 富有詩意:文中的語言充滿了詩意和哲理,如“那朵紅花不只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可能是深夜里巷底按摩人的幽長的笛聲,可能是收破銅爛鐵老人沙啞的叫聲,也可能是夏天里賣冰淇淋小販的喇叭聲……”,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出童年記憶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使文章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境和韻味。
【白雪少年林清玄】相關文章:
林清玄作品白雪少年10-07
《白雪少年》賞析09-06
白雪少年的好詞好句09-08
林清玄《我的少年時光》11-28
林清玄白雪少年讀后感08-06
林清玄散文《白雪少年》讀后感08-13
林清玄散文集少年目錄09-20
林清玄08-20
林清玄的經典話語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