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八詠樓詩詞賞析

時間:2024-06-21 19:53:40 李清照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清照八詠樓詩詞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八詠樓詩詞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清照八詠樓詩詞賞析

  《題八詠樓》

  宋·李清照

  千古風流八詠樓,

  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

  氣壓江城十四州。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釋:

  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為婺州臨觀勝地。

  南國:泛指中國南方。

  十四州:宋兩浙路計轄二府十二州(平江、鎮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溫、臺、處、衢、嚴、秀州),統稱十四州。

  該詩作于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照避亂流寓金華時,詩人感嘆祖國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現了強烈的憂國之情。

  譯文

  登上八詠樓遠望逸情,放下對國事的憂愁,把它留給后人。

  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戰略地位足以影響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賞析: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難金華,投奔當時在婺州任太守的趙明誠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陳氏第。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后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此樓系南朝齊隆昌元年(494),東陽郡太守、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建造。峻工后沈約曾多次登樓賦詩,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有一首《登元暢樓》云:“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中有凌風謝,回望川之陰。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水流本三派,臺高乃四臨。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云生嶺作黑,日下溪半陰。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礎上又增寫了八首詩歌,稱為《八詠》詩,是當時文壇上的長篇杰作,傳為絕唱,故從唐代起,遂以詩名改元暢樓為八詠樓。北宋至道年間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擴建,將沈約的八詠詩勒于石碑。元皇慶年間(1312一1313)樓毀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重造寶婪觀,八詠樓廢址建玉皇閣,后玉皇閣毀。萬歷年間(1573一1620)重建八詠樓。現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1796一1820)重建,1984年大修。

  賞析:

  李清照閑居無聊,孤獨苦悶,便時而登臨山水,以排遣愁緒。這次登臨八詠樓,所見的是山河壯麗,氣象開闊,名勝古跡,千古風流。詩人卻冷冷地插入一句“江山留與后人愁”。眼前的“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之遼闊無垠、氣勢雄偉,只能引起李清照的故國之愁思。遙遠的北方,已經蹂躪于敵人的鐵蹄之下;南方國土,也正狼煙四起,戰火彌漫。如果不奮起抗擊入侵之敵,眼前的遼闊大好河山,不久也當淪落敵手,也將“留與后人愁”。這首詩氣魄宏大,展現出李清照不平凡的心胸。

【李清照八詠樓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李清照的詩詞全集賞析10-23

李清照詩詞鑒賞賞析07-04

李清照蝶戀花詩詞賞析05-26

《孤雁兒》李清照詩詞賞析05-31

李清照《聲聲慢》詩詞賞析09-15

詠端午古詩詞賞析08-18

李清照《夏日絕句》古詩詞賞析07-19

李清照詩詞賞析一剪梅09-05

李清照的詩詞精選08-26

經典李清照詩詞10-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福利高清久久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 午夜在线视频网址亚洲 | 欧美亚洲另类日韩在线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