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安定城樓》全詩翻譯與賞析

時間:2024-10-11 19:23:53 李商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商隱《安定城樓》全詩翻譯與賞析

  《安定城樓》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并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下面小編帶來的李商隱《安定城樓》全詩翻譯與賞析。

  安定城樓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注釋:

  ①此詩馮《譜》、張《箋》俱編入文宗開成三年(838)。商隱于開成三年應博學宏詞科不中,乃回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關內道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參《舊唐書·地理志》)。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節度涇原,至開成四年猶在涇原。因唐之涇原在隋代為安定郡,故此詩依舊習稱“安定城樓”。

  ②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綿延。謝朓《隨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③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寫登樓所見。

  ④賈生:指西漢人賈誼。《史記·賈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又《漢書·賈誼傳》載:賈誼認為“時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因此”數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納他的建議。后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商隱此時27歲,以賈生自比。

  ⑤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載: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商隱此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

  ⑥永憶兩句:《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乘扁舟歸隱五湖。商隱用此事,說自己總想著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⑦不知二句:鹓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商隱以莊子和鹓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翻譯:

  何以解憂?雄城延綿,我獨自登上高峻的安定城樓,

  看綠柳繁枝飄飄,西北風暖,春色充滿遠處的水洲。

  我如同賈誼年輕有壯志,可懷才難遇只能白白淚流,

  我如同王粲無奈離故鄉,我比他飄泊更遠也更悲愁。

  一直渴望功成名就后、白發蒼蒼時,安然歸隱江湖,

  一直渴望造福社會后,一葉扁舟游四方,品詩飲酒。

  我沒料到小人們會把“腐鼠”一樣的小利當成美味,

  竟然不停地猜疑高潔的鳳凰搶它的腐鼠,好不知羞!

  題解: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二十六歲的李商隱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結果落了榜,在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這首詩就是他客中登安定城樓遣愁言志的名作。安定城樓,即涇州城樓。涇州,是唐朝涇原節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肅涇川縣北。

  安定城樓 詩意圖 汪國新 繪

  古往今來,登高臨遠的文人騷客總愛賦詩言志。不同遭際的詩人,把酒臨風,登高望遠,總是思緒飛揚,感慨萬千。相似的主題,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登樓詩成為中國詩歌里頗有意味,頗有深度的一類作品,涌現出大量的千古名篇。那么,當失意的李商隱站在安定城樓上舉目遠眺時,他又有什么獨特的人生感喟呢?

  句解: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高峻綿延的城墻上聳立著百尺高樓,站在高高的城樓上放眼望去,只見婆娑的楊柳之外,是無盡的水邊平地。“迢遞”,高遠綿長。“汀洲”,水邊平地。登高遠眺,楊柳蔭蔭,河水清清,洲青沙白,天地是那么廣闊,山河是那么壯美,而自己的處境卻是這樣的局促,滿目春色頓時化為滿眼的凄迷。一個“盡”字,涵蘊無窮。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禁悲從中來,道出了自己壓抑許久的悲傷。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想當年,賈誼少年才俊,卻只能空自垂淚,枉有滿懷抱負;王粲才高,亦無用武之地,只能春日遠游,寫寫《登樓賦》,在紙墨之間寄托憂思。這是詩人借賈誼和王粲來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賈生”,即賈誼,西漢著名文學家。二十二歲就被漢文帝召為博士,可謂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漢文帝上《陳政事疏》,說道:“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李商隱借“垂涕”來指代賈誼的憂國憂時之情。可惜他的建議不僅沒有被漢文帝采納,而且還遭到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三十三歲即抑郁而死,未得漢室重用,所以說是“虛垂涕”。

  王粲,漢魏間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歲詔受黃門侍郎,因避三國戰亂,離開長安到荊州去依附劉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個春日,他登上城樓,寫下傳頌千古的《登樓賦》,抒發內心的抑郁苦悶。“春來更遠游”一句是指王粲《登樓賦》中所言“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田野里萬物生發,欣欣向榮,雖然確實很美,但畢竟自己寄居異地,有志難申,不可稍留,而當遠游。仔細體味,正與李商隱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涇州盛景、胸懷挫折之情相通。

  賈誼獻策之日,王粲作賦之年,都與詩人一般年輕。詩人應博學宏詞科考試而落第,其心境與賈誼上書未一樣抑郁愁苦。詩人遠赴涇州入王茂元幕府,與王粲一樣寄人籬下,流落幕府。萬般情懷,便由這兩個典故準確地傳達出來了。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常想白發年老時歸隱江湖,披散頭發,駕一葉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間,但需待自己扭轉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業之后。詩人雖然遭遇困頓,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減退。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成就霸王之業后,辭去爵位,乘一葉扁舟飄然而去,成為千古美談。李商隱借用這個典故,表明自己想學范蠡,建功立業,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欲回天地”說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李唐王朝。“永憶江湖”強調自己并非貪慕功名利祿,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達的是詩人畢生的理想,“欲”字可見詩人強烈的用世之心。

  這一聯歷來備受推崇,它不僅對仗工整、氣勢雄渾,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既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又追求淡泊寧靜的超遠人生。有了前者,才能胸襟開闊,兼濟天下;有了后者,就會區別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紀曉嵐曾經盛贊此聯“千錘百煉,出以自然,杜亦不過如此”。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雛竟未休,不料死老鼠被當成美味,而秉性高潔的鹓雛竟然被猜疑個不休。“鹓雛”,鳳凰一類的神鳥。這一聯出自《莊子·秋水》。戰國時惠施任梁國相,莊子準備去探望他。有人對惠施說,莊子是想來謀奪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莊子聽到這事后,就對惠施說:南方有一種叫鹓雛的神鳥,從南海飛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樹不歇,非竹實不吃,非甘泉不飲。有只貓頭鷹剛獲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雛飛過,懷疑它要來搶食,就仰頭向它發出“嚇嚇”的怒叫聲。現在你也想用梁國這只死老鼠來“嚇”我嗎?

  詩人巧妙地借用莊子的典故,把本來很難用簡短文字表達的意思說得委婉含蓄,耐人尋味。李商隱應博學宏詞科考試而落選,與某中書大人“此人不堪”這一含有道德人品的非議有關。詩中所用典故,大概正是對這種猜忌與中傷的憤慨。同時,也可能是諷刺那些企圖把持利祿、一力排斥異己的朋黨勢力。

  評解:

  《安定城樓》是李商隱詠懷詩的代表作,氣韻流動,俊逸高邁,歷來受到推崇。全詩將憂念國事、抒寫抱負、感慨時世、抨擊腐朽融為一爐,雖是傳統登臨題材,卻一反寫景抒慨的陳規,僅在首聯以登樓遠眺發端,以下通篇純粹抒懷。其中情緒多端,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憤,有惆悵,有迷惘,有孤苦。這種繁復的感情、凝煉的語言,使得這首詠懷詩意蘊深厚。

  李商隱向來以善用典著稱。這首詩用典很多,也很成功。由于賈誼、王粲的身世遭遇與詩人有相似之處,以其比擬自己的憂時羈旅之感,便使一位奮發有為又遭受壓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作者的隱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達出來,而借助莊子寓言,不但足以表明他無意于名利,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狀態,還巧妙地反擊了對自己的惡意中傷。

  據《蔡寬夫詩話》記載,王安石晚年喜吟此詩,他說:詩人們都向杜甫學習作詩之法,但真正學得好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李商隱;他的“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一聯,“雖老杜無以過”。

  李商隱《安定城樓》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安定城樓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摟,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注】賈誼認為“時事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思者六”,因此“數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國建”,但文帝并未采納他的建議。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回天地,即扭轉乾坤。

  14.下列各項對詩句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登上高聳百尺的安定城樓,遠處綠楊樹邊的洲渚盡收眼底,開篇點題,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頷聯上句表現對賈誼才華的欣賞及其未得君王賞識的遺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時詩人有依附于別人且不得志的類似經歷。

  C.尾聯借用《莊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權位利祿,“鹓雛”是與風凰同類的鳥,是莊子自比,此處是詩人自喻。

  D.這首詩情緒多端,將憂念國事、抒寫抱負、感慨時世,抨擊腐朽融為一爐,氣韻流動,俊逸高邁,意蘊深厚。

  15.請分析本詩頸聯與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所表達的情感內涵有何異同?

  【答案】

  14. A

  15.共同點:兩首詩詩人都不得志,詩中都流露了詩人的歸隱之意,都表現出高潔脫俗的情操。

  不同點:本詩頸聯寫自己早有歸隱江湖之志,只等回天撼地之日,扭轉乾坤之時,頭飄白發,身入扁舟。這兩句反映了封建社會里有才之士的積極向上豪情滿懷的思想,既有恬淡的心情,又有擔當事業的志氣;而李白詩句則是政治受挫后,率性瀟灑、蔑視功名的激憤之語。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A項,詩的開頭兩句是“即景生情”,不是“寄情于景”,詩人登上高聳百尺的安定城樓,遠處綠楊樹邊的洲渚盡收眼底。登最高之樓,望最遠之處,高瞻遠矚,氣象萬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壯志、無窮感慨都由此生發。故選A。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比較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詩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把這兩句詩放在原詩中理解,再讀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以及運用的藝術手法和詩人的情感抒發。比較鑒賞這類題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做這類題要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本題,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表明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從而寄情山水,超脫塵世的豁達胸襟,但也表現了作者逃避現實的消極悲觀的思想。本詩頸聯抒發了詩人志趣和抱負。作者的遭遇雖然困頓,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減損。兩首詩中詩人都是有才而不得志,都流露了詩人的歸隱之意,都表現出高潔脫俗的情操。不同之處是,李白政治受挫后,率性瀟灑、蔑視功名;李商隱則仍積極向上豪情滿懷。

【李商隱《安定城樓》全詩翻譯與賞析】相關文章:

李商隱《安定城樓》全詩鑒賞10-12

李商隱《驕兒詩》全詩翻譯與賞析04-19

李商隱《無題》全詩翻譯賞析12-03

李商隱《菊》全詩翻譯賞析04-09

李商隱《淚》全詩翻譯賞析11-17

李商隱《蟬》全詩翻譯賞析04-11

李商隱《春雨》全詩翻譯賞析03-12

李商隱《錦瑟》全詩翻譯賞析07-10

李商隱《錦瑟》全詩翻譯賞析03-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 日本人成ⅴ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