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 1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世上沒有任何兩粒沙子是一樣的,也沒有任何兩粒相同的樹葉。”這句話真是恰到好處地證明了我們每一個學生,我們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千差萬別的。特別是在我們這樣的比較偏遠的地方,由于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等因素導致學生的差異更是嚴重。這就給我們老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就是說我們在如此眾多的學生當中,又面對著如此大的差異,如何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生因材施教,我想這是目前擺在我們每一個老師面前擺的一個很嚴峻的話題。
《錦瑟》,是李商隱的比較隱晦的詩歌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本首詩又是最不易理解的,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評家莫衷一是,如此朦朧之詩境,怎樣處理才合適呢?對這首詩的情感和主題是不是非要學生探個究竟呢?這就得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于是,這首詩在教學上我做了如下處理。
第一、呈現目標。
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通過導語讓學生基本了解李商隱的生平和詩作特色;體會這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手法,并能背誦這兩首詩;體會李商隱詩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認識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的本質,激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我認為這幾個學習目標是幾個具有層次性的具體問題,我在上課時就出示給了學生,以激起學生的思考,明確本節課要學什么,達到一個什么程度。
第二、自學檢測。
我讓學生帶著上述呈現的教學目標,自讀這首詩,先自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一定要參照課文下面的注釋說明去讀,將自己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感悟寫在詩歌的旁白處,以待下一步交流發言。此時,教師在學生間巡視學習效果,并注意積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自己感悟,能感悟到的,教師就不用講了,我只是關注那些學生心存疑惑或有質疑的地方。
第三、朗讀與交流互動。
通過學生幾分鐘的朗讀,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對上面的'教學目標逐個交流學習體會與心得。經過學生一段時間的交流與互動,我發現這兩首詩的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詩意的理解已經不是問題了,所以整節課我只講了這一個問題,我只是提示了這樣兩點:首先,“杜宇啼春”與“錦瑟”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悲慨,難言的怨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出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出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詩人達到了詩境的高潮。其次,“海月”“淚珠”與錦瑟是否也有關聯呢?瑟宜月夜,情怨幽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是可以窺探的。頸聯兩句所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尾聯的“此情”更是意境深遠,與開端的“華年”遙相呼應,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這樣一來,學生對全詩的意境徹底明白了。所以學生伸手努力就能摘到果實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摘,要不斷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力爭做的,是能夠深入淺出,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并有成就感。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 2
《李商隱·詩兩首》蘇教版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六單元的詩,安排到一起來學,是為了使學生對詩系統化學習,有深刻的印象,同時這兩首詩具有構思巧妙,語言優美的特點。根據新課標對古詩詞的要求,我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即:
(一)、學習兩首詩精巧的構思
(二)、學習“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雙關、比喻等寫法。
(三)頌讀并說出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以便也有助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提高其文學素養。
本節課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這兩首詩較為充分的自學基礎上,在課前做了導學,所以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更加明確本節的學習內容,補充學生學習能力欠缺解決的部分。本節課基本做到了上述要求:補充了作者生平介紹,完整了學生詩意理解,精要點撥講解了詩的精彩之處,特別是對詩詞的精妙構思這一方面,通過翻閱資料,反復斟酌,再運用課件,努力給學生呈現了一個準確簡明的知識狀態,讓學生能對詩看得懂,學的明白,這是本節課做的.比較成功的部分。但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由于急于求成,對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不夠充分,誦讀也相對較少,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詩詞的教學讓師生們既喜歡又害怕,喜愛它意境優美、語言精煉含蓄,怕的是讓人理解困難,難以記住,更別說運用了。我嘗試著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探索找到一個途徑,能達到此目的。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 3
在本次《李商隱詩兩首》的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李商隱的兩首經典詩作——《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和《錦瑟》進行講授。這兩首詩以其深邃的意境、豐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藝術技巧,成為了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瑰寶。通過本次教學,我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學亮點
情境創設:在導入環節,我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古箏曲,并配以李商隱生平的簡短介紹,成功營造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詩意解讀:在講解詩歌內容時,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同時,我還結合李商隱的生平經歷,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背后的情感。
藝術手法分析:在詩歌鑒賞環節,我引導學生對詩歌中的比喻、象征、用典等藝術手法進行了深入剖析,幫助學生領略了李商隱詩歌的藝術魅力。
二、存在問題
時間分配:在授課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在講解詩歌內容時花費了較多時間,導致后面的藝術手法分析和學生討論環節時間緊張,影響了教學效果。
學生參與度: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認真聽講,但仍有少數學生參與度不高,缺乏主動思考和提問的積極性。這可能與我在課堂上的互動方式有關,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深度挖掘:在解讀詩歌意境和情感時,我發現自己對某些詩句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缺乏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剖析。這需要在今后的備課中更加深入地挖掘詩歌的'內涵。
三、改進措施
優化時間分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時間管理,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展開。
增強互動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我將嘗試采用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深化解讀:在備課過程中,我將更加深入地研究李商隱的詩歌及其生平背景,力求在解讀詩歌時能夠提出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剖析,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魅力。
四、總結
通過本次《李商隱詩兩首》的課堂教學,我深刻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在今后的教學中,與學生們一起探索更多詩歌的奧秘,共同領略中國古代詩歌的博大精深。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 4
在本次《李商隱詩兩首》的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李商隱的兩首經典詩作進行深入講解,旨在通過這兩首詩,引導學生領略李商隱詩歌的獨特魅力,理解其深邃的情感與精湛的藝術手法。經過這次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本次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李商隱的生平背景,理解兩首詩的主題思想,掌握詩歌中的意象與修辭手法,并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解讀詩歌。從課堂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能夠較準確地解讀詩歌的主題與情感,對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點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但仍有少數學生在理解詩歌深層含義和修辭手法上存在困難,需要我在后續教學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講授、討論、朗讀等多種教學方法,力求使課堂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同時,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促進思維碰撞,提高課堂參與度。然而,我也意識到,在某些環節,如詩歌的深層解讀上,我可能過于依賴講授,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思考和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課堂氛圍與互動
課堂氛圍總體較為活躍,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在一些細節上,我發現部分學生在參與討論時存在畏難情緒,不敢或不愿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可能與我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鼓勵不夠,或者課堂討論的.氛圍不夠寬松有關。因此,我需要在未來的教學中,更加注重營造開放、包容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四、教學資源的利用
在本次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課件、網絡資源等多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學習材料。同時,我也注重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然而,我也意識到,在某些方面,如詩歌的朗誦和鑒賞上,我可能沒有充分利用好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五、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反思,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策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獲得成長。
在教學方法上,更加注重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 5
在教授《李商隱詩兩首》這一課時,我試圖通過深入解讀李商隱的詩歌,引導學生領略晚唐詩歌的獨特魅力,同時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以下是我對本次課堂教學的反思: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知識與技能:學生基本能夠理解李商隱詩歌的意象、修辭和情感表達,對詩歌的主題和意境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通過課堂討論和練習,他們學會了如何分析詩歌的意象、語言風格和情感色彩。
過程與方法:我采用了講授、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小組討論,他們學會了如何從不同角度解讀詩歌,培養了批判性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對李商隱詩歌的學習,感受到了晚唐社會的歷史背景和詩人的情感世界,增強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他們也學會了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不同的文學風格和觀點。
二、教學亮點與不足
教學亮點:
詩歌朗誦環節:通過學生朗誦李商隱的詩歌,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朗誦技巧,還讓他們更深入地感受到了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小組討論環節:學生分組討論詩歌的主題、意象和情感表達,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激發了他們的思維火花。
拓展閱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李商隱的其他詩歌作品,讓他們在閱讀中進一步了解詩人的創作風格和思想情感。
教學不足:
時間分配不均:在詩歌解讀和討論環節,由于時間有限,部分學生的發言機會較少,未能充分展示他們的觀點和想法。
詩歌深度挖掘不夠:雖然學生對詩歌的基本內容有了了解,但在對詩歌深層含義和象征意義的挖掘上,我未能給予足夠的引導和啟發。
教學方法單一:雖然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講授法仍占據較大比重,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三、改進措施與建議
優化時間分配: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發言機會,同時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入的詩歌解讀和討論。
深化詩歌解讀:我將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挖掘詩歌的深層含義和象征意義,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
豐富教學方法:我將嘗試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創造力。
加強師生互動:我將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李商隱詩兩首》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李商隱詩兩首原文03-05
李商隱詩兩首教案10-19
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06-07
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09-14
李商隱詩兩首原文以及翻譯08-06
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3篇08-15
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3篇)05-26
李商隱的詩06-03
李商隱詩07-21
李商隱的詩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