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李商隱翻譯
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烏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從這里去沒有多遠,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無題》賞析
1.
的詩句是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 詩中通過神話傳說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徑,表達了自己情感的詩句是: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 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因相思而痛苦的詩句: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4. 如果把此詩當愛情詩來讀,那么,“蓬山”在詩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玉陽山西山靈都觀。
5. 有人認為“春蠶”兩句是寫詩人自己,“曉鏡”兩句是詩人設想的女方,你同意這個觀點
嗎?
答:同意。頷聯巧妙的運用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對戀人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頸聯則由己及戀人,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設想對方的種種情狀,以示相愛之深。
6. 為什么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連用有何深刻含義?
答:樂聚根別,人之常情。一對忠貞不二的情侶,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見,這是多么動人的場面啊!說明兩個有情人難得相見一回。第一個“難”是困難,第二個“難”是難受,兩個“難”字,凸顯兩人情深意重。
7. 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可有多種理解。你還可以用來形容什么人?說說你的理由。
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
8. 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答:春蠶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時才停止流淚,這里的“絲”與“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著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寫致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現在多指教師為學生嘔心瀝血,樂于奉獻,因而古今傳誦。
李商隱的《無題》寄托了作者仕途苦悶的心情,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寫傷別
9. 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詩的主題:
答:這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表現詩人與相愛的人分別時難舍難分,分別后心中充滿不盡的相思之情。“無力”和“殘”緊扣暮春時節的景物特點,渲染離別的氣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10. 理解“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妙處。
答: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1.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請簡析本詩的抒情特點。 答:本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蠶和蠟炬一對最具表現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
【無題李商隱翻譯】相關文章:
《無題》李商隱翻譯07-11
無題李商隱翻譯10-09
李商隱《無題》原文翻譯07-11
李商隱無題翻譯及賞析10-24
【熱門】無題李商隱翻譯03-20
無題李商隱翻譯3篇02-26
無題李商隱翻譯8篇02-26
無題李商隱翻譯(8篇)02-27
李商隱無題原文翻譯及賞析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