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柳永注音版鑒賞

時間:2024-04-09 11:26:33 佩瑩 柳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雨霖鈴柳永注音版鑒賞

  雨霖鈴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下面是雨霖鈴柳永注音版,歡迎參考閱讀!

  yǔlínlínɡhánchánqīqiè

  雨 霖 鈴 〃 寒 蟬 凄 切

  liǔyǒnɡ

  柳 永

  hánchánqīqiè duìchánɡtínɡwǎn zhòuyǔchūxiē

  寒 蟬 凄 切 , 對 長 亭 晚 , 驟 雨 初 歇 。

  dōuménzhànɡyǐnwúxù liúliànchùlánzhōucuīfā

  都 門 帳 飲 無 緒 , 留 戀 處 蘭 舟 催 發 。

  zhíshǒuxiānɡkànlèiyǎn jìnɡwúyǔnínɡyē

  執 手 相 看 淚 眼 , 竟 無 語 凝 噎 。

  niànqùqùqiānlǐyānbō mùǎichénchénchǔtiānkuò

  念 去 去 千 里 煙 波 , 暮 靄 沉 沉 楚 天 闊

  duōqínɡzìɡǔshānɡlíbié ɡènɡnàkānlěnɡluòqīnɡqiū

  多 情 自 古 傷 離 別 , 更 那 堪 冷 落 清 秋!

  jīnxiāojiǔxǐnɡhéchù yánɡliǔàn xiǎofēnɡcányuè

  今 宵 酒 醒 何 處 ? 楊 柳 岸 、 曉 風 殘 月

  cǐqùjīnɡnián yìnɡshìliánɡchénhǎojǐnɡxūshè

  此 去 經 年 , 應 是 良 辰 好 景 虛 設 。

  biànzònɡyǒuqiānzhǒnɡfēnɡqínɡ ɡènɡyǔhérénshuō

  便 縱 有 千 種 風 情 , 更 與 何 人 說 ?

  作品賞析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離情。上片寫送別情景,深刻而細致地表現話別場面。下片寫設想中別后情景,表現雙方深摯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寫盡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集評】

  李攀龍《草堂詩余雋》:“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

  賀裳《皺水軒詞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濟《宋四家詞選》: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艷,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寫別情,盡情展衍,備足無余,渾厚綿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謂柳詞多“精金粹玉”,殆謂此類。詞末余恨無窮,余味不盡。

  俞文豹《吹劍錄》: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詞上片寫臨別時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 ,而是通過景物描寫,氛圍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 ,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這種凄涼況味。

  這三句景色鋪寫,也為后兩句“ 無緒 ”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 ,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 ,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

  詞人凝噎在喉就“念去去”二句內心獨白。這里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聲情 ,讀時一字一頓 ,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戀人分手時難舍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 。“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 ,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秋季 ,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凄清氣氛 ,客情之冷落 ,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 ,無比清麗 。

  “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 。“ 此去”二字 ,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纏綿悱惻、深沉婉約 ,“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形成,有賴于意境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情景交融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境界,繪讀者以強烈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千古名句。

  創作背景

  柳永因作詞忤宋仁宗(見《能改齋漫錄》),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這首《雨霖鈴·寒蟬凄切》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作者簡介

  柳永,宋代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崇安(今屬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或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善為樂章,長于慢詞。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風婉約,詞作甚豐,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詞人。創作慢詞獨多,發展了鋪敘手法,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慢詞的興盛和發展有重要作用。詞作流傳極廣,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生平亦有詩作,惜傳世不多。有《樂章集》。

  后世影響

  《雨霖鈴·寒蟬凄切》這首詞影響很大,是宋元時期廣泛流傳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宋元筆記里記載了有關這首詞的種種傳說。金元雜劇、散曲引用詞中句子或運用其語意的非常多。董西廂“長亭送別”一段,寫張生、鶯鶯在清秋季節里離別,以及張生別后酒醒夢回時的凄涼情景,藝術構思上可以看出這首詞對它的影響。

【雨霖鈴柳永注音版鑒賞】相關文章:

雨霖鈴柳永鑒賞10-28

雨霖鈴柳永注音版04-26

《雨霖鈴》柳永12-21

柳永作雨霖鈴時間附鑒賞10-21

雨霖鈴柳永朗讀12-08

宋詞柳永雨霖鈴10-28

雨霖鈴柳永全文12-23

雨霖鈴柳永意象05-27

雨霖鈴柳永譯文06-15

柳永雨霖鈴全文06-1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电影日韩亚洲中文久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 正在播放少妇最爽 | 日韩国产麻豆中文 | 亚洲中文少妇专区 | 日韩、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