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譯文及鑒賞

時間:2024-08-29 17:53:10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譯文及鑒賞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柳宗元

  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鹿。

  【譯文】

  秋末的大地披著一層濃重霜露,

  我早晨起來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枯黃的樹葉覆蓋著溪上的小橋,

  荒涼的山村只有參天的老樹。

  寒花開得疏疏落落何等寂寞,

  深谷的泉水細小而時斷時續。

  機巧之心很早以前就已忘卻,

  何以我還能驚動那機敏的鹿?

  【注釋】

  ⑴南谷:地名,在永州鄉下。

  ⑵(miǎo):樹木的末。孫覿《西山超然亭》:“孤亭坐林,俯見飛鳥背。”引申為年月季節的末尾。秋:秋末,深秋。

  ⑶幽谷:深谷。《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⑷疏:稀疏。寂歷:寂寞,寂靜。韓《曲江曉思》:“云物陰寂歷,竹木寒青蒼。”孔平仲《深夜》:“寂歷簾深夜明,睡回清夢戍墻鈴。”

  ⑸微:指泉聲細微。

  ⑹機心:機巧的心計。《莊子·天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又《魏書·公孫表傳》:“不可啟其機心,而導其巧利。”后指深沉權變的心計,柳詩化其意而用之。

  ⑺鹿:稀有珍貴動物,鹿屬,形體龐大。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但從整個來看哪一種動物都不像,故俗稱“四不像”。

  【鑒賞】

  南谷,在永州鄉下。此篇寫詩人經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見景象,處處緊扣深秋景物所獨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織成為一幅秋曉南谷行吟圖。

  詩人清早起來,踏著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點明時令。,末也。“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時也說明了是早晨,為“秋曉”二字點題。

  中間四句寫一路所見。詩人來到小溪,踏上小橋,到處是黃葉滿地;荒涼的山村,古樹參天。一個“覆”字,說明這里樹木之多,以致落葉能覆蓋溪橋;而一個“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無所見。不僅如此,南谷中連耐寒的山花,也長得疏疏落落;從深山谷里流出來的泉水,細微而時斷時續,像是快枯竭了似的。詩人觸目所見,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現出荒蕪的景象。四句詩,處處圍繞著一個“荒”字。

  詩人身臨凄涼荒寂之境,觸動內心落寞孤憤之情。這時又見一只受驚的鹿,忽然從身旁奔馳而去。他由此聯想起《莊子·天地》篇里說過的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詩人借用此話,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來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無機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見了我還要驚恐呢?詩人故作曠達之語,其實卻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窮荒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寫靜景:霜露,幽谷,黃葉,溪橋,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寫荒寂之景是映襯詩人的心境。末句鹿之驚,不僅把前面的景物帶活了,而且,意味深長,含蓄蘊藉,是傳神妙筆。

  這雖然是一首五言古詩,但中間兩聯對偶工整,如“黃葉”對“荒村”,“溪橋”對“古木”,“寒花”對“幽泉”。這種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詩的影響。古詩中對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唐人寫古詩,往往采用律詩句式,也可能與此有關。

【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譯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柳宗元《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譯文07-30

柳宗元《漁翁》原文譯文及詩詞鑒賞05-11

柳宗元詩《漁翁》原文譯文鑒賞07-20

柳宗元《嶺南江行》譯文及注釋08-29

柳宗元《嶺南江行》全文及鑒賞08-04

白居易:琵琶行譯文及鑒賞08-13

《歲晏行》杜甫譯文注釋及鑒賞08-20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柳宗元賞析04-24

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譯文及鑒賞09-19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全文及鑒賞07-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精品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 | 中文字字幕专区在线精品乱码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