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的三疑

時間:2024-08-15 23:26:06 雪桃 陋室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陋室銘》的三疑

  一般讀《陋室銘》的時候都從文章的本意上去理解,比如:“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不忘記,后來便逐漸發展成一種文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的三疑,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的三疑

  《陋室銘》全文寥寥八十一字,然千百年來流傳至今,可謂家喻戶曉。

  《陋室銘》其文字流暢,隔句押韻,一韻到底,讀來朗朗上口,而深刻的文化內涵與作者高尚的人格更是感染了一代代青少年。然而關于《陋室銘》的幾個問題尚無定論,很多中學教師也在授課時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本文從音韻學、訓詁學、民俗學角度對銘文押韻問題、金經含義以及“素琴”與“絲竹”是否矛盾等問題予以闡釋,以期裨益于中學語文教學。

  一、押韻問題

  《陋室銘》是一篇銘文,銘文最大的特點是講究押韻,《陋室銘》一文的韻腳字為:“名”、“靈”、“馨”、“青”、“丁”、“經”、“形”、“亭”。然而其中只有“馨”是前鼻音,其余均為后鼻音。

  筆者認為,《陋室銘》不存在不同韻的問題。詩人用韻一般按照當時的語音,同韻(即主要元音、韻尾)相押。隋陸法言的《切韻》是隋唐時期為供詩人寫字押韻而編寫的韻書,分為一百九十三韻(聲調不同屬于不同的韻)。然《切韻》分類過細,并不完全符合當時的口語。事實上,唐人作文也不完全按照《切韻》的分類。當時就有“同用”的規定,允許人們把某些鄰近的韻合起來。到南宋江北平水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就把同用的韻合并起來,成一百零七韻。與此同時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韻略》又歸并為一百零六韻,這就是“平水韻”。盡管平水韻是南宋時才出現的,但它反映的是唐人用韻的部類。《陋室銘》一文的韻腳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均屬平水韻中下平九青韻,故并不存在不同韻的問題。

  二、金經的含義

  關于“金經”究竟是何意,至今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或將“金經”釋為“佛經”,或釋為“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或釋為“佛道經籍”,又或以為金經指四書五經之類。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思維的路徑應當是:首先金經的含義只是與佛教有關還是與佛教、道教都有關。其次,金經是不是用泥金書寫的。筆者采用歷史與共時研究相結合、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相印證的方法,分析“金經”一詞的意義,認為金經當指“佛道經籍”。

  (一)金經的含義與佛道教有關

  考察同時文獻中同一詞語的用例是訓詁學重要的方法之一。單從《陋室銘》一文出發,從“談笑有鴻儒”一句就簡單認為“金經”指四書五經之類的好書,這樣是不科學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下面筆者對同時文獻中“金經”用例進行考察。本文不僅考察傳世文獻,也考察了唐墓志文獻中這一詞語運用的情況。舉數例如下:

  “金經”見于傳世文獻。

  《全唐詩卷七九四還丹可成詩聯句》:“羽化自仙骨,延年資養生。金經啟靈秘,玉液流至精。”

  《全唐文補編補全唐文拾遺卷二》:“金經雕豈易,寶偈顯難思。”

  亦見于出土文獻。

  《靈泉寺僧塔銘》:“□金經之法寶,修梵宇□浮坊。”(《唐代墓志匯編續集》)

  《韋`墓志》:“長誦金經波若,兼持維摩、法華。”(《唐代墓志匯編續集》)

  《青陟霞及妻萬氏墓志》:“孀歲,以清齋永日,素食長年,黃卷金經,不離心手。”(《西安碑林博物新藏墓志匯編(下)》)

  據以上文例中前后文內容,易知“金經”含義與佛教、道教都有關。第一例中“羽化”二字可見其與道教有關,從墓志文獻中“梵宇”“維摩”“清齋”等詞語可見金經與佛教有關。

  (二)金經不是用泥金書寫的

  泥金,是一種用金箔和膠水制成的金色顏料,是一種十分奢侈的材料,一般用來書寫或裝幀帖子、牌匾、折扇等,很少用來書寫經書。如《紅樓夢人亡物在公子填詞,蛇影杯弓顰卿絕粒》:“寶玉拿了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紅箋出來,口中祝了幾句。”《天寶遺事》:“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均用來裝飾便箋、貼子等物品。另結合《陋室銘》寫作背景,作者劉禹錫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奢侈。當時劉禹錫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為安徽和州縣通判,還遭到和州知縣的故意刁難,半年之內,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劉禹錫的生活境況可想而知,當然不太可能用如此貴重的材料來寫經書,也不太可能擁有這樣的經書。將其解釋為用泥金書寫的佛經似乎不甚精確。綜上分析,金經當指“佛道經籍”。

  三、“素琴”與“絲竹”

  人教版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素琴的解釋是“不加裝飾的琴”,對絲竹的解釋是“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這里指奏樂的聲音”。既然彈琴會發出聲音,為什么又“無絲竹之亂耳”?

  筆者認為“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表面看來是矛盾的,然結合唐代民俗文化看來,二者并不矛盾。

  在唐代,素琴有時指無弦的琴。李白《戲贈鄭溧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白居易《清夜琴興》:“明鏡懶開長在匣,素琴欲弄半無弦。”然有時又有弦,可以發出聲音,元稹《春晚寄楊十二,兼呈趙八》:“空際揚高蝶,風中聆素琴。”白居易《清夜琴興》:“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從“聆”、“彈”二字又可見“素琴”可以發出聲音的。

  以上兩組文例似乎矛盾,但事實上,素琴含義之精髓并不在于有弦還是無弦,發聲還是不發聲,而是其文化內涵中高雅和超脫的意味。古人撫素琴,第一講究地方,必不會于鬧市中撫素琴,而是會選擇高山流水處、江畔、林中等幽靜清雅之處,例如李白《琴曲歌辭幽澗泉》:“拂彼白石,彈吾素琴。”李白藥《春眺》:“棲息在何處,丘中鳴素琴。”第二講究對象,素琴也絕對不會對著鬧市之人,而是擇幾位志同道合之友彈之。如王維《送權二》:“韓侯久攜手,河岳共幽尋。悵別千余里,臨堂鳴素琴。”賈島《送別》:“素琴彈復彈,會有知音知。”

  另外,對于“絲竹”的理解,我們可以將其與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結合起來。嵇康在這封信中道出做官的“七不堪”“二不可”。其中,“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此乃“六不堪”也。《陋室銘》中的“絲竹”含義應當與此處的“聒耳”之聲類似,當指世俗之音。

  從修辭手法看,素琴和絲竹應該均是借代手法的運用,素琴代指清平和樂的高尚之音。絲竹代指喧嘩嘈雜的世俗之音。更進一步,素琴是高雅生活的象征,絲竹是囂塵臭處的代表。

  從情感上看,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表達了嵇康憤世嫉俗而崇尚自然的狂傲。劉禹錫的《陋室銘》所表達的也是這種不畏權貴的傲氣。當時劉禹錫遭到勢力小人的刁難與輕視,這首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就是對官場勢利小人的猛烈一擊。“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不僅不矛盾,反而更加形象地表現出作者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清平樂道、高雅脫俗生活的向往之情。

  拓展

  《陋室銘》的鑒賞

  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托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么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么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點看出,作者寫此隨筆是經過反復思考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沖動。絕句可以是靈光乍現,而連接無暇卻是平時的功底積累與反復推敲了。4—7句刁難下祭出此文,并將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強烈的針鋒相對的性質。從全文的寫作手法來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氣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談笑”二句究竟在說什么呢? 青苔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劉禹錫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青苔和野草來比喻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說本文的1~3句是一種鋪墊,那么4~7句則進入了真正的對抗。作者以詩一般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自己的錚錚傲骨,同時,也對勢利小人進行了無情的鞭撻。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臥龍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于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于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結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來規范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這樣的結句,不說其中的內容是何種意思,但結合題意,卻是妙手天成。因為封建禮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標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為他道德品質的論注下了最好的定論,論文當有論據,而引孔圣人言作為論據,無疑在當時是最好的論據,充分而不可辯駁。

【《陋室銘》的三疑】相關文章:

陋室銘01-25

仿寫陋室銘《陋室銘》仿寫02-05

《赤壁賦》設疑賞析12-02

李清照《如夢令》探疑04-15

《陋室銘》賞析01-12

陋室銘說課稿01-04

《陋室銘》說課稿01-31

陋室銘原文01-03

《陋室銘》教案07-0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亚洲精品免费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