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復習之《陋室銘》

時間:2024-10-12 05:06:10 陋室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復習之《陋室銘》

  一、原文、譯文

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復習之《陋室銘》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成為靈異了。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里。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二、文學常識積累

  1、作者劉錫(772——842),作 者劉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錫集》。

  2、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生字讀音。

  (xin) 鴻儒(rú) 調(tiáo)素琴 案牘(dú)

  四、重點字詞解釋。

  1、①有仙則名(出名)(名詞作動詞) ②有龍則靈(顯靈)(形容詞作動詞)

  2、斯是陋室,惟吾德 【斯】這。【惟】只 【德】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3、鴻儒 【鴻儒(rú)】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4、【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5、【調】調弄、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6、【金經】指佛經。

  7、【絲竹】: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8、【案牘(dú)】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9、【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五、一詞多義。

  之:①無絲竹之亂耳(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無實義)③水陸草木之花(的)

  六、古今異義。

  1、談笑有鴻儒 鴻:古義:大 今義:鴻雁①可以調素琴(調弄、彈奏)②宜乎眾矣(應當)

  七、課文理解

  內容梳理 、內容及寫法理解

  一、【內容梳理】

  1、用“//”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括層意。

  答:……惟吾德//……無案牘之勞形//…何陋之有。

  一層:點明全文主旨,說明“陋室”不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

  二層: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層:總結全文,點明“陋室不陋”。

  2、文章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作者不慕榮利、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以陋室自比,借陋室不尋常的居住環境,來表現主人高潔的情操和不俗的雅趣。文章寫陋室時,融情、理、事、人、景、物為一體,運用比喻、襯托、類比等多種藝術手法,使文章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上則大量運用句,句式整齊、對仗工整、意蘊和美,讀來瑯瑯上口,令人叫絕。

  二、【寫作特色】。

  (1)夾敘夾議 (2)運用類比 開頭運用類比立論,括全文主旨。(3)首尾呼應 (4)運用句,句式整齊、對仗工整、意蘊和美,雙句為主,多是偶句

  三、【內容分】:

  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4.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高雅。

  5.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內容填空、填空題、理解性默寫

  (1)一層,點明全文主旨

  1、本文開頭以比喻起興,以虛襯實,引出主旨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靈”的性質。

  4、《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統領全文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

  5、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全文主旨句】(統領全文的一句是什么?)(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

  6、統領全篇并點明主旨的詞語是:德

  (2)二層: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1、文章描寫陋室是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見“惟吾德”,而明“陋室不陋”的。

  2、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描寫陋室環境清幽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由此可知其環境特點是:恬靜雅致。

  3、寫室中人,突出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鴻儒。用一成語括室中情景:談笑風生。

  4、寫室中事,突出表現陋室主人高雅生活(情趣之雅)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前兩句正面實寫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從后兩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絆之情。

  5、《陋室銘》中含蓄表達作者對官僚尋歡作樂生活的批判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生活和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從反面虛寫室中生活的句子: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①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②作者在文中結尾提到古代賢士,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③以古代名賢自況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與抱負,進一步突出“德

  ④拿"陋室"與古代賢人"名人"相類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這種(類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3)三層:總結全文,點明“陋室不陋”。

  1、全文畫龍點睛之筆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陋室不陋。”

  2、《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寫作特點方面的填空】

  1、本文對偶句: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③、調素琴,閱金經。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2、寫出文中的句,散句。

  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本文的韻腳是:名、靈、、青、丁、經、形、亭。

  4、文中的“仙”和“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括全文大意的詞語是(德)。文章以“陋室”二字扣題,以“德”二字統領全篇。

  5、寫室中事,注重虛實相應,“可以調素琴”照應“無絲竹之亂耳”;“閱金經”照應:“無案牘之勞形”。

  6、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地引出文章主旨-----贊揚了(惟吾德),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7、文章有兩處使用了實寫和虛寫相結合的寫法,分別寫出語句。第一處:(實寫)談笑有鴻儒(虛寫)往來無白丁第二處:(實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陋室銘》和《愛蓮說》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立意貫穿全篇。

  9、本文寫陋室,卻沒有一個表現“陋”字,請用四個字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10、作者情感: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本文通過描寫陋室,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1、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銘》用的是ing韻。有名、靈、、青、丁、經、形、亭等字在句末做韻腳。

  13、“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提及兩個歷史人物,一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蜀國的諸葛亮,一是西漢時的文學家揚雄(揚子云)。

  五、理解探究 開放性試題

  1①文章開頭寫山寫水,這與陋室有 什么關系嗎?

  用山水成名和靈異來引出陋室不陋 的原因在于德,這 是類比 的手法,用山水比喻陋室,說明陋室也有名和靈的性質。

  ②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樣的手法?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答:類比的寫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2、①《陋室銘》從哪三方面寫陋室不陋?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室外景——環境之雅 (清幽雅致) 室中人——交往之雅 (高雅 脫俗) 室中事——情趣之雅(雅致恬淡)表現了陋室不陋。

  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句表面寫周圍 的環境,其實質是在表現什么?

  意在表明陋室主人具有不慕榮華、高潔淡雅的情操。

  ③“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上”和“入”有何表現力?

  這兩把苔痕和草色擬人化,“上”生動地寫出了苔痕漫上臺階 的狀態,“入”生動寫出了草色有情,映如簾中的可愛形象,又與綠和青搭配,顯得陋室環境生意昂然又與世隔絕,襯托主人情趣高雅和安貧樂道的情操。

  ④“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上”和“入”用在這里有何好處,這句寫出了環境怎樣的特點?

  答:對偶;“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恬靜,雅致。

  ⑤“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什么?

  表現作者離開官場雜的事務后的清閑自在,同時也突出表現其高雅情趣。

  ⑥“調素琴”說明自己喜愛音樂,又說“無絲竹之亂耳”,這是 否矛盾?

  不矛盾。前者指悅耳的聲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樂,獨善其身;后者指不悅耳的官場里燈紅酒綠之中的聲音。暗示了作者不與官場黑暗勢力同流合污。

  ⑦分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這句話表現了作者不受世俗基板的情懷,言外之意是視功名利祿,批判當時的追逐名利的世風。

  3、①作者引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用是什么?

  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自己雖居陋室,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與抱負,安貧樂道,品德高尚。進一步突出“德”。

  ②“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么要這樣寫?

  答: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③劉錫自比諸葛亮和揚雄,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貧樂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風,高雅脫俗而才華橫溢。

  4、①文中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含義? (作用)

  答: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②引用孔子的話 的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結構上 與“惟吾德”呼應,又總結全文,是本文點睛之筆。

  內容上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

  5、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房子雖然是簡陋的,但屋子主人的品德高尚,有德者居之,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6、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室主人怎樣的節操和情趣?(文章中心思想)【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答: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7、本文從幾個層面來展現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答:分三個層面:居室環境、交往對象、日常生活。

  8、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別運用了比喻和類比手法,其意圖是為了強調什么?

  強調屋主人的品德高尚,“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

  六、遷移拓展、談啟示、感想、道理題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覺其陋。

  2、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從本文表達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來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他獨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又是消極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3、“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

  *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的道德情操?答:提示,只要圍繞“物質生活再豐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來回答就可以。

  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示例一: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示例二: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學完本文的感受是什么?

  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保持高潔的情操。我們要向劉錫那樣保持一顆淡泊寧靜之心,不貪贓枉法,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做一個心胸寬廣,節操高尚 的人。

  7、至于“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今的意義”這個問題,學生可肯定,也可否定。

  稱頌的是:人品(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是高尚的。批評的是:逃避世俗,脫離勞動人民,缺少為國為民的奉獻精深。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抵制腐敗,不能培養自己的意志(----周恩來在人群嘈雜的鬧市區讀書)這種人在現代生活中,簡直不能生存。

【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復習之《陋室銘》】相關文章:

陋室銘的文言文翻譯08-02

文言文《陋室銘》簡介06-14

《陋室銘》文言文翻譯02-21

《陋室銘》復習要點梳理12-21

文言文陋室銘詳細解析01-19

仿寫陋室銘文言文04-20

文言文《陋室銘》的教學設計01-28

文言文《陋室銘》全文及鑒賞04-25

文言文《陋室銘》全文鑒賞01-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婷婷丁香中文在线综合一区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一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