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陸游的一生都在為收復中原而忙碌著,在以后的幾十年里,都在各地奔波,很少有機會和時間回到那個他依戀的故鄉了。而他寫的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詩題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時候,走出籬笆門,忽然對面吹來一陣涼風,心中產生一股傷感,于是寫下這首詩。
(1)將曉:天將要亮。
(2)籬門:用竹片或竹竿編的門。
(3)三萬里: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八尺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華山。岳: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一說指東岳泰山和西岳華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觸。
(7)遺民:指在金占領區生活卻認同南宋王朝統治的人民。
譯文
三萬里黃河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賞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為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眾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治集團茍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河”,指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岳,指東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兩句一橫一縱,北方中原半個中國的形勝,鮮明突兀、蒼莽無垠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奇偉壯麗的山河,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征著民眾的堅強不屈,已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卻長期以來淪陷在金朝貴族鐵蹄蹂躪之下,下兩句筆鋒一轉,頓覺風云突起,詩境向更深遠的方向開拓。“淚盡”一詞,千回萬轉,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受折磨歷程的長久,企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都充分表達出來了。他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嘆!后一層意思,在詩中雖未明言點破,強烈的批判精神則躍然可見。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責任”為主題,編排了《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詩和《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三篇課文,意在讓學生感受先輩們的崇高精神。本單元語文要素是:通過課文中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本單元的學習,既包括體會人物的感情,也包括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變化,體會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學生對人物內心體會得更豐富、細膩、深入。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字音,準確書寫“仞、摩”等四個字。
2、抓住關鍵字詞、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深入理解古詩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難點: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誰來背一背呢?
2、指名學生背誦。
3、(過渡)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描繪了邊塞地區惡劣、艱苦的自然環境,塑造了一批批充滿豪情壯志、斗志昂揚的戍邊戰士們的形象,通過詩人的描寫,讓我們心中涌起對這樣一群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戰士們的敬佩之情。那么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詩,來感受他的愛國之情。
二、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詩題足足有11個字,但卻概括了詩人創作這首詩的時間、地點和環境,誰來找一找,詩人在什么樣的時間和地點,做了什么事?才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呢?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斷句并引導學生說詩題含義。
3、帶著自己對詩題的理解,齊讀詩題,注意斷句。
三、了解作者
1、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的陸游,提起他,同學們你們對他了解多少?
2、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3、回顧以前學過的古詩《示兒》。
我們來看他在臨終之前留給家人的一封遺囑,這首詩就是《示兒》,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4、學生背誦《示兒》
5(過渡)一首《示兒》讓我們感受到了陸游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對宋朝統治者能夠收復失地的信心。這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又體現了陸游什么樣的心情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那悲憤而又充滿希望、無奈而又充滿激情的心靈吧。
四、初讀古詩
1、三分鐘時間,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停頓,開始吧!
2、學生自由朗讀。
3、教師示范讀。
4、指名學生朗讀,并請其他同學評價。
5、齊讀古詩。
五、品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情感
1、(過渡)其實詩歌不僅具有韻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獨特的情感,有時作者還將自己的情懷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這首詩中前兩句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呢?(“三萬里河”和“五千仞岳”)
2、誰來說說“三萬里河”指的是什么?(黃河)
3、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發源于我國青海省,由西往東,最后在山東注入渤海。“三萬里”是真實的數字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而修辭手法?(不是,夸張,是為了突出黃河的長)
4、僅僅是長嗎?你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黃河呢?(可以用“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驚濤駭浪、波濤洶涌”等詞語來形容黃河)
5、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黃河的磅礴氣勢,誰來把黃河的這種氣勢讀出來?(指名學生讀“三萬里河東入海”)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華山)“仞”是什么意思?(長度單位,古時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五千仞岳”表現了華山的什么特點?(高)高到哪種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這也是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夸張)
7、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華山?(直插云霄、聳入云天、高聳入云)
8、此時此刻,你感受到詩人筆下的祖國河山是怎樣的?(板書:山河壯麗)
9、面對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樣的情懷?(高興、激動、自豪、興奮)
10請全班男生帶著這種激動、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古詩的第一、二句。
11、(過渡)此時此刻,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讓我們把這份情融入這瑯瑯的誦讀聲中吧。(齊讀整首詩)
12、讀完后兩句,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心情呢?(悲涼、悲傷)你是從哪個字中體會到的?(從“淚”字體會到的)淚流到了哪種程度?(“淚盡”,淚都流完了,這是何等的傷心欲絕,痛斷肝腸啊!)
13、同學們,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我們的詩人心中應該是無比的自豪、興奮,可是詩人卻為何如此的悲傷呢?是什么讓他如此心痛呢?(這些美好的河山被金人占領了)
補充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開封,北宋滅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臨安稱帝,統治著江南一小塊江山,根本不思進取,無心收復失地,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時年過六旬的詩人陸游面對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淚、痛斷肝腸呢?
14、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你仿佛看到或聽到百姓怎樣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趕下四處逃竄,有的倒在金兵的鐵蹄下,到處血流成河)
15、金兵橫行,遺民淚盡,國破家亡,生靈涂炭,這是何等的凄涼啊!但是他們絕望了嗎?(沒有)他們仍然——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們“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師趕走金兵,收復失地)
16、是啊!金兵鐵蹄濺起的塵土,擋不住遺民們期望的目光。僅僅只有遺民在等待王師嗎?還有我們的詩人,還有許許多多正直、有愛國心的人們。所以陸游在臨終之際留下一紙遺囑《示兒》。此時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懷?(憂國憂民)
六、小結提升
1、自由練說
這一刻,你想說些什么呢?
課件出示: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你想說些什么呢?
面對在金統治地區里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說些什么呢?
面對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詩人陸游,你又想說些什么呢?
你想對誰說些什么?選擇一題,來說一說。
2、教師小結:我們的詩人最終帶著滿腔的遺憾離開人世,但是詩人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對祖國無限的熱愛都凝聚在這首古詩里,那一字一句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最后讓我們一起試著把這首詩背誦一遍。
3、這首詩中還有四個要求同學們會寫的字,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結構,說一說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4、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指導。
[板書設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山河壯麗
憂國憂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正確地朗讀、背誦。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1、播放黃河、華山的圖片,請同學們談談看了圖片之后的感受。(雄偉、壯觀……)身為中國人,你感到?(民族自豪感)
出示詩歌的前兩句“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句詩中的河、岳指的就是黃河和華山,從詩中的哪些字詞能體現出它們的雄偉壯觀?請同學們找找看。
交流,邊交流邊釋義。
重點:三萬里五千仞摩
個別讀,齊讀
祖國的山河如此的壯美,(板書)可它卻曾被踐踏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播放視頻。
從這段影片中,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多請幾位同學來交流。
金兵入侵北宋時的場景讓大家……。你們知道嗎?北宋后期,民不聊生,那是因為北方強大的少數民族“金”大舉出兵,一舉攻下了都城汴州,掠去皇帝及大量財物,最終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后來趙構稱帝,遷都臨安(杭州),恢復宋國號,史稱南宋。邊說邊出示地圖。
北宋的皇帝大臣南遷了,北方的老百姓能跟著南遷嗎?不能,這些留在北方淪陷區的百姓就被稱為“遺民”出示“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齊讀這句詩。那么詩中的胡塵又是指什么呢?交流。
“胡”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這里主要是指金兵,“塵”呢是灰塵,灰塵怎么來的?騎馬揚起的,就像大家剛才在影片中看到的,想象一下,當時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如何?和同桌交流,之后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說,一是百姓生活的苦,而是他們的內心還會有什么企盼?
一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0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0年過去了,他們在企盼著,再讀——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他們的感受?“盡”“又”請同學釋義這兩句古詩。
是啊,北方的遺民盼了一年又一年,這首詩的作者也正是如此,他就是陸游,讓我們一起齊讀整首詩。生齊讀。
讀了這首詩,你能體會到陸游的心情嗎?生交流
師補充介紹陸游:陸游一生勤于創作,寫了大量表現抗金保國的作品,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此時,他已經身處南宋,生活安定,但當他看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昏昏度日,想到北方老百姓們水深火熱的日子,他的心情難以平靜,讓我們再讀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寫這首詩時,陸游已經65歲,但只要一想到北方的遺民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于是寫下了這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邊說邊出示詩題及停頓,讓我們帶入詩題齊讀這首詩。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請看他臨死前留下的詩《示兒》,出示,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讀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賞析08-08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古詩詞賞析04-23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的詩03-25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譯文及注釋08-16
陸游《秋夜將晚出篙門迎涼有感》04-16
夏夜追涼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