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人屈原與陸游的生平經歷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國的偉大詩人,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名平,出身于楚國的貴族。他生在楚國由強大走向破敗的時期。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是國王左右的近臣,參與國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到工作。屈原鑒于秦國對楚國的威脅而產生的危機,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薪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到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繼位的頃襄王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屈原繼續受到讒毀、迫害,并一再遭受到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的郢都。屈原當時已經62歲,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就在這一年的五月五日,懷抱石頭跳進汩史江自殺了。屈原的政治生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給后人留下珍貴的遺產。他那和黑蠐勢力作斗爭的遭遇,特別是長期的流放生活,使他有機會了解、體驗人民的痛苦,充分吸收民歌的營養,創作了《離騷》、《三問》等20多篇不朽的詩作。《離騷》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我國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詩。詩人把自然現象、歷史人物、神話傳說揉成一體,組織成為瑰麗的浪漫主義藝術形式,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魯迅曾稱贊屈原:"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陸游(公元1125—1210年)
南宋著名的大詩人和大詞人。字務觀,號放翁,琥州山陰人。小時候受到愛國思想的薰陶,經常談論收復故國。紹興中應試被子秦檜所黜,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后官至寶章閣待制,但因為他主張抗金,積極參與張浚的抗金計劃,因此一直受主和派壓制,一度被罷斥還鄉,后來入蜀任地方官多年,晚年居鄉仍然不忘收復中原。陸游以詩著稱于文壇,也擅長填詞。他非常關心民族的安全和國家的存亡。在臨死前的〈示兒〉詩中,他死不能瞑目的仍是中原沒有收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的作品大多氣派豪放,多是抒發他的政治抱負和渴望祖國統一的激情,表達他對于國恥未雪、壯志未到的憤慨,充滿戰斗氣息。南宋政權對金采取屈辱政策所造成的惡果,呻吟于女真貴族壓榨下的北方人民的愿望,南宋統治者的殘酷剝削等等,在陸游的詩詞中都有深刻的反映。陸游的詩作很多,留傳下來的有九千三百多首。
【詩人屈原與陸游的生平經歷】相關文章:
愛國詩人陸游生平經歷09-25
詩人孟浩然的生平經歷08-17
詩人黃庭堅生平06-08
詩人王之渙的生平07-04
詩人王維的生平07-12
詩人李白的生平資料06-09
詩人元稹的生平簡介10-10
詩人秦觀的生平簡介09-19
詩人徐志摩的生平簡介08-24
大詩人李賀的生平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