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陸游為什么叫做陸放翁?
陸游,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父陸佃,徽宗時官至尚書右丞,后被罷知亳州。父陸宰,官朝請大夫,直秘閣。陸游出身于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他誕生和成長的年代,正當宋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進犯的時候。陸游誕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他隨父陸宰向南逃亡,在“經旬不炊”和夜聞金兵馬嘶中,歷盡艱辛,逃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后又逃歸故鄉山陰。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敵氣氛,給童年時代的陸游留下難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后來曾這樣回憶道:“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丑裔方張,視之蔑如也。”
陸游為什么叫做陸放翁?
陸游于乾道六年底到達夔州,一年以后,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請,入幕襄理軍務。四川宣撫使駐漢中,是抗金的前線,王炎又是一個干練的領導,這時陸游感到非常興奮,從此生活與創作都出現了一片新天地。他身穿戎裝,騎馬走遍漢中一帶的軍事要塞,置身金戈鐵馬,面對蕭蕭邊關,耳聽刁斗笳鼓,寫下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詩詞。但這種快意的生活卻沒有幾個月的時間,隨著王炎調回臨安,陸游也被調至成都擔任安撫司參議官的閑職。他似乎感到抗擊女真、收復失地的理想又一次成了泡影,在失望之余,把時光多半消磨在歌兒舞女、酒宴應酬之中,想在這沉醉中壓下心頭的痛苦。
當淳熙二年(1175),陸游幾經調動再回到成都時,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來到這里,舊友異地相逢,十分親熱,常在一起飲酒酬唱。陸游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并于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游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度。但盡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心卻常常充滿了憂患、憤慨和悲哀,我們從他這一年所作的《關山月》可以看到: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在川陜,陸游一共住了九年,由于他親自到了第一線,體驗了戰場氣氛,并經歷欲戰不能、壯志難酬的感情波瀾,所以他在這期間的詩歌創作獲得了以前所沒有的成就;他的全部詩集命名為《劍南詩稿》,正是為了紀念這一段值得留戀的生活。
【陸游為什么叫做陸放翁?】相關文章:
陸游陸放翁簡介10-17
談陸游:俠骨柔情陸放翁09-11
陸游家教史話《放翁家訓》11-08
陸游《放翁家訓》原文及翻譯09-23
陸放翁詩詞全集11-25
陸放翁18首愛國詩詞12-03
書陸放翁詩卷后古詩翻譯賞析08-15
陸游被稱為什么09-03
陸游《梅花絕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09-27
陸游為什么取名為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