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讀后感(精選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莫言蛙讀后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莫言蛙讀后感1
作為文學院的學生,我不得不拜讀一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長篇小說《蛙》。當我讀《紅高粱家族》、《蛙》、《食草家族》、《十三步》等作品的時候,我為其充滿速度的敘述、斑斕的意味、鋒利的究詰和卓越的語言才華而興奮不已。
小說的名字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么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系到一塊兒去的。聽說莫言取這么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著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后,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后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里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這是部直面中國近幾十年來有關計劃生育政策的小說。說起計劃生育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我們不得不感慨一下。
以前有個澳大利亞網友,他說,每10個加他的好友,就有4個中國人。我說,大概你特別受中國人歡迎吧。他說,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大概是因為中國人太多了。當時,我幾乎忘了中國人幾十年來為計劃生育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動物歸根結底是為了自己的種族和后代而生存。繁殖是動物的本能,也是身為高級動物的人類的本能。當人類的動物屬性與社會屬性發生矛盾,我們該做怎樣的選擇?中國政府選擇了計劃生育,于是,幾億成型的和沒成型的胎兒成了犧牲品,又有多少孕產婦由于當時落后的醫療條件喪生。當我們為今天計劃生育所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的同時,可曾想到過他們?
讀罷該書,猶如在中國人的心靈長廊進行了一番巡禮,禁不住重新探尋一下人類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正如書中所說,歷史是只看結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們只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許多偉大建筑,而看不到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
小說中一個最典型的人物。這個人是全書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萬心。萬心衛校畢業,一輩子跟婦女打交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員,無論多么困難的分娩,只要經她接手,就會轉危為安,就連母牛難產,大家都請萬心出馬,那時候,她是四里八村婦女的大救星,活菩薩。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變成了魔鬼。張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萬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義滅親引產失敗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膽在被她追趕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陳眉,但王膽的命也沒保住當時人口膨脹得厲害,國家不實行計劃生育,可能帶來滅頂之災,萬心就是計生工作的推土機,開到哪兒都壓死一片,雖然講法不容情,但我還是極端地厭惡這個時期的萬心,以至于厭惡到要放棄讀下去的地步。萬心那種慘絕人寰的圍追堵截實在是太血腥了,有誰愿意欣賞這樣一個滅絕師太趕盡殺絕的表演呢?婦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萬心卻被時代扭曲成了一個殺人惡魔,后來她途經蘆葦地,被無數的蛙圍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噴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來,她夜夜失眠,貓頭鷹的叫聲被她幻化成蛙的慘叫,她覺得這是那些無辜的生靈來討債了。“蛙”,就是“娃”啊,萬心的這雙手,接生了上萬個娃,又殘害了多少個娃啊!如果她不僅僅是一個婦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當嫁的年紀嫁掉,在該生的年紀生產,她的'心就不會這么硬,這么冷。可惜,她年輕的時候與那個英俊的飛行員擦肩而過,后來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紀里,戲劇性地嫁給了郝大手,一輩子接生了上萬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屬于她,這也許就是對她作惡的報應吧?萬心,愿你來生做一個完整的女人。
小說中一段糾結的感情。這段情不是秦河對萬心的忠誠,不是陳鼻對王膽的呵護,不是萬足對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對小獅子的單戀。十二年的時間,王肝給小獅子寫了五百多封情書,可以想象,王肝是怎么把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裝進信封,等待小獅子的回信,可是,沒有,直到小獅子嫁給萬足,也沒有給王肝回過只言片語,因為王肝的信小獅子一封也沒看到,信全被萬心扣下了。沒有回信,王肝依然癡癡地寫下去,從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這是怎樣的癡情啊!令人費解的是,頭發蓬松,塌鼻方口,滿臉粉刺的小獅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獅子真美啊!”就是這么一個其貌不揚的灰姑娘,讓王肝遠遠地看見就激動地眼含淚花渾身顫抖,讓王肝情愿跪在地上親吻小獅子留下的腳印,當他得知小獅子嫁給萬足之后,他沒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靜地說:“愛情就是生一場重病,現在病好了!”看來,愛情是不拘于形式的,比如婚姻。
小說中一場無法忘卻的過往。這部作品是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高密東北鄉寫起的,農村的落后貧窮,雖然我生在90年代,沒有親身經歷那時艱辛的種種,但從長輩的口中我也了解很多。比如吃,爺爺奶奶說他們那時候幾乎頓頓吃煎餅,能抹點豬油或者卷點紅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于鈣奶餅干,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了。如果能撿到飛機上投下來的壓縮餅干,真是好運氣了,更多的時候,見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傳單,飛行員降落傘,還有在手腕上畫手表,每家每戶發布票。還有那個時代村里的一個接生婆,會安胎,會接生,會打針,還會算卦,巫婆一樣神乎其神。
莫言蛙讀后感2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師的小說,一口氣讀完了《蛙》。
小說帶著我走進了那個年代的生活,讓我似乎真切的和他們存在過一樣。我難過,我憤怒,我鄙視,但是這都不能讓我離開這本書半途丟掉,因為她同樣牽扯著我的心。每一個人都為了生存而堅持著,為了更好地活著而努力的堅持著,本來這應該是一副越來越好的生活藍圖,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臨死前的撒嬌是多么讓人心疼,忘不了王膽為了孩子是多么的勇敢無所畏懼,忘不了張拳老婆是多么的無可奈何,雖然她們違反政策,但那確實是鮮活的.人命啊還是兩條啊!
他們活該被流產,這是計劃生育工作者的話,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價。我感到恐慌,人民還是通情理的人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讓我難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工作沒有宣傳到位,人民思想覺悟不高,綜合導致事情的發生,但是沒有人坐下來研究一下文明的解決方案。
雖然我生在和平、和諧的新時代,但是我的骨子里是傳統的。我對于計劃生育這項工作一直沒有太多好感,總認為是不好的,但比之政策實行初期,大家還是文明的。我不禁佩服起萬心來,她是多么的忠于黨的事業才會有如此強的斗志和動力,不得不說她是偉大的,是忠誠的。
人的真誠不是偽裝的,比較而言我最喜歡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對待朋友,不管他是多么的落魄他從不退縮,不會避而遠之,是真心實意的幫助而非虛情假意。
我還是幼稚著,總以為會有理想狀態,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我問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會像萬足一樣吧!老公說:不會有那個意外的,我們會好好地過一輩子的。被我逼問急了,就說:我不會像他那樣的。心里雖然知道男人遇到這事兒都會再娶的,但是聽到老公這句話還是會感動的一塌糊涂。人啊,難得糊涂,難得糊涂好啊!!!
莫言蛙讀后感3
坐在車上沒事干,翻看了一下前一段時間很火的莫言的《蛙》,首先選擇看這本書呢,我也承認有一定的跟風因素在里邊,莫言拿了諾貝爾 獎,然后大家都拿他的書來看,我原本一直都堅定自己決定不看的,但是那天到了圖書館,又恰好看到了這本書,就借了回來看,看名著,于我而言呢,是了解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什么樣的,看看在那個時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其實,之所以可以成為名著,相信一定不僅僅是因為它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我覺得最重要是它也可以映襯將來,也就是作為讀者所生活的時代,如果名著僅僅反應作者的時代,那么那些名著一定早就落伍啦。
讀著莫言寫的《蛙》,書中的主角是姑姑,對于姑姑這個人,怎么說呢,將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娃娃,國家支持生育的時候,她幫人們接生,國家實施計劃生育的時候,她就用她自己接生的雙手來打胎。我很佩服她,她對共產黨的命令是深信不疑,堅信黨的每一個決定即便受到了身邊所有人的質疑,當自己的親人因她而死了,她也沒有放棄。所以我很佩服這樣一個人,當然就像姑姑她自己說的那樣,如果每個共產黨員都像她那樣認真執行黨的每一個任務,那樣的話,中國的發展將會更加順利。其實好像說的挺對的,想當初要是中國的人口無法收到控制的話,那么到現在發展也是要受到限制的哦。
也許是受到了詛咒,認真執行任務的兩個主要人物都沒有機會生小孩子,小獅子是書中那個“我”的第二個老婆,一心想要為“我”生一個兒子,但是始終是沒有,后來索性就采用比較現代化的一個辦法代替懷孕。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為了生一個兒子,居然可以接受這樣來的小孩。也許這就是時代造就的吧。
相比而言,我比較喜歡的還是“我”的第一個老婆王仁美,雖然說這個人比較神經大條,但是怎么說呢,她懷了第二胎,“我”好言相勸之后,還是決定了打胎,只可惜后來沒有保住命,唉!
這本小說中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簡單的理想,有自己的一份堅持,姑姑的堅持就是“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我要用心的執行黨分派下來的任務”,是啊,年輕的時候,姑姑是轟轟烈烈的堅持著,但是老來呢?她開始懷疑自己了,認為自己的雙手沾滿了鮮血,同樣,和姑姑一起的小獅子,年輕時和姑姑一條心,但是老了之后,居然做起了完全相反的事情,為了得子,不惜找人代替懷孕,是不是有點諷刺的味道呢?你說這樣的人,等到了很老的時候,最最值得自己回憶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自己引以為榮的計劃生育的執行呢?還是最后逆反計劃生育的代替懷孕事件呢?他們為國家做的事情,國家感激他們,但是作為一個人,如何過得了自己那一關呢?也許真正的偉人是可以將兩者合二為一的,就像為了統一全國而犯下大量殺生的那些帝王,我想知道,這些帝王們在回憶過往的時候,有沒有為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后悔過呢?也許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個別人做的個別事情是無法影響時代的前進步伐的,但是這于一個人而言又代表什么呢,所以說在時代背景下看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說到這里突然間覺得人真的好渺小哦。
百度了一下關于這篇小說的介紹,說是體現了人文關懷,如果是這樣的話,作為一個人呢,是不是應該在事業,想要成為一個偉人之前,先作為一個人來想一想呢?一個偉人,到了晚年發現有一個兒子流落在外,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最后說自己最遺憾的事情是對不起誰誰誰,何苦呢?最終的,我們還是只能作為一個個體存在,既然說人對于時代來講是渺小的,但是每個人對于自己都是唯一的,與其讓自己在一個無限大的空間里承擔一個可有可無的偉人,何不考慮一下在自己這個簡單的世界里成就無憾的自己呢?哎,也許要是每個人都先成就了自己,那么可能就來不及成功了吧,我也弄不清楚到底應該誰先誰后。要是真的像我說的那樣,那么岳飛,戚繼光這些民族英雄有何以存在呢?我也不知道了。也許這些人的小我和大我是統一的,所以就無所謂以何種形式存在了吧。
莫言蛙讀后感4
《蛙》是我閱讀的第一本莫言小說。因為是中國文學巨匠的佳作,我讀的非常仔細認真,不像以往瀏覽小說一目十行,了解大概的情節就行,而像讀技術參考資料似的不漏過每一個字,逐字逐句直到讀完全篇。按篇幅而言應該是我閱讀所有小說費時最多的一次。
莫言所說,他的小說就是講故事。《蛙》就是以他的姑姑一生所交往的人、經歷的事為主線,敘述了一個又一個故事。特別是關于姑姑所從事的農村計劃生育工作中所發生和遭遇的種種“亂象”的描述,看似離奇古怪,卻是真實情節的再現。
有過“知青”經歷的我,曾目睹耳聞農村的計生工作,莫言講述的故事絕不是虛構杜撰出來的,在領略莫言所講的故事的同時,當年我所在的生產隊那些不愿做“結扎術”的適齡已婚婦女被健壯的“基干民兵”連拉帶扯弄上馬車,有哭鬧不從的甚至被抓著胳膊拎著腿“抬”上車,一路顛簸強行押送到公社衛生院做絕育手術的情景也活生生的浮現在眼前。社員無奈的調侃道“和劁母豬一樣”。
我相信莫言記述的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故事,所以語言樸實,語句流暢,讀起來讓人容易理解接受。如有虛構,故事的情節不可能顯得那樣的'充實,難免流露輕薄,如是杜撰,所涉及的人物的心理活動也不可能刻畫得那樣真切,難以掩飾輕浮。所以讀過后,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
我曾聽過一位“古典武俠言情小說迷”講,看了那么多書后,他也能編寫出一部經典的古代武俠言情小說。聽后,我十分驚愕,沒有歷史知識,沒有文學積淀,憑空遐想編造出來的作品,難道會有讀者嗎?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生可畏啊!
中國的文人,近代的、現代的不知有多少,唯獨莫言獨領風騷,令人肅然起敬。他的成功,在于他寫作的真實。貼近生活寫真寫實說真話,才能贏得讀者的認可,作品才有市場。
真善美與假惡丑充斥在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是歷史賦予作家社會責任。一個人、一個社會團體、一個政黨、一屆政府的所作所為,都會成為歷史的記載,歷史的評價是公允的,作家的作品應該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好作品必將流芳百世,那是不以個人的意愿所決定的。
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知道獲獎者的尊姓大名的也是屈指可數,可我知道了中國的作家莫言享有此殊榮。中華文明對人類社會曾做過巨大的貢獻,期盼泱泱的文化大國出現更多的象莫言這樣的文化人。
莫言蛙讀后感5
上午就回到家中,用了一下午的時間把莫言的《蛙》看完了。看的人有些暈頭轉向,混沌一片。并不是故事有多么的曲折或高深莫測,只是莫言的表達太過真實,讓我誤以為所述之事皆為真事,實則不然。
他巧妙地把現實與幻想結合在了一起,在閱讀的瞬間讓我分不清真真假假,于是腦袋一片混沌。冷靜下來之后明白,后半段的故事應該是虛擬的,前半段關于他姑姑做計劃生育工作的故事,雖有夸張,但也應該很接近事實。
因為那樣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我父母、親人的身上,他們也處在那個年代,殘酷實施計劃生育的年代。記得母親對我說,當年在我之后,她又懷了一個女兒,因為是超生,家里又窮,在懷胎8個月時被迫終止妊娠了。
8個月是個什么概念,早產的話,完完全全可以生下來了。母親說,當時生產隊里的人天天跑到家里鬧、威脅、恐嚇,逼著把孩子做掉。后來,實在勢單力薄,被一陣毒藥從肚皮上直接注射到孩子的頭上,而終止了生命。
母親現在50幾歲了,都依然清晰地記得這個孩子的面貌。說長者一頭烏黑的頭發,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粉嫩嫩的小臉,如果順利生下來,肯定長的比我漂亮。
每每談及此事,母親都是無限的傷感和自責。恨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能將已懷胎8月的孩子生下來。在那個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的年代,這樣的事,數不勝數,全國各地都在上演著如此殘忍、血腥的事。
現在雖然國家發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政策也開放二胎了,但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反而是不敢生了,你說這可笑不可笑?
窮的時候拼命的想生,不窮的時候卻不敢生。
突然想起一句話: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你我不過是一粒塵埃而已。
【莫言蛙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小學教學管理隨筆-從莫言《蛙》看教育10-19
莫言的名言08-25
莫言的經典名言08-10
莫言經典語句10-23
莫言事跡07-23
莫言散文精選06-04
莫言母親09-18
莫言作品精選06-04
莫言的語錄精選07-10
莫言的故事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