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第陽明脈解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內經:陽明脈解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
陽明脈解篇原文和白話文翻譯:
【原文】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愿聞其故。
【翻譯】黃帝問道:足陽明的經脈發生病變,惡見人與火,聽到木器響動的聲音就受驚,但聽到敲打鐘鼓的聲音卻不為驚動。為什麼聽到木音就驚惕?我希望聽聽其中道理。
【原文】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翻譯】岐伯說:足陽明是胃的經脈,屬土。所以聽到木音而驚惕,是因為土惡木克的緣故。
【原文】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翻譯】黃帝道:好!那麼惡火是為什麼呢?
【原文】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翻譯】岐伯說:足陽明經主肌肉,其經脈多血多氣,外邪侵襲則發熱,熱甚則所以惡火。
【原文】帝曰:其惡人何也?
【翻譯】黃帝道:其惡人是何道理?
【原文】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翻譯】岐伯說:足陽明經氣上逆,則呼吸喘促,心中郁悶,所以不喜歡見人。
【原文】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翻譯】黃帝道:有的陽明厥逆喘促而死,有的雖喘促而不死,這是為什麼呢?
【原文】岐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翻譯】岐伯說:經氣厥逆若累及于內臟,則病深重而死;若僅連及外在的經脈,則病輕淺可生。
【原文】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翻譯】黃帝道:好!有的陽明病重之時,病人把衣服脫掉亂跑亂跳,登上高處狂叫唱歌,或者數日不進飲食,并能夠越墻上屋,而所登上之處,都是其平素所不能的,有了病反能夠上去,這是什麼原因?
【原文】岐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翻譯】岐伯說:四肢是陽氣的根本。陽氣盛則四肢充實,所以能夠登高。
【原文】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翻譯】黃帝道:其不穿衣服而到處亂跑。
【原文】岐伯曰:熱盛于身,故棄衣欲走也。
【翻譯】岐伯說:身熱過于亢盛,所以不要穿衣服而到處亂跑。
【原文】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翻譯】黃帝道:其胡言亂語罵人,不避親疏而隨便唱歌,是什麼道理?
【原文】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翻譯】岐伯說:陽熱亢盛而擾動心神,故使其神志失常,胡言亂語,斥罵別人,不避親疏,并且不知道吃飯,所以便到處亂跑。
【內經:陽明脈解】相關文章:
《內經》脈解09-15
黃帝內經第三十篇陽明脈解09-24
黃帝內經白話文:脈解篇10-26
《內經》脈要精微論08-30
《內經》太陰陽明論07-18
《內經知要·上卷》脈診09-28
黃帝內經靈樞譯解07-07
《黃帝內經》靈樞·針解09-28
黃帝內經之脈度第十七08-04
內經選讀講稿第八單元:脈要精微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