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歐陽修詩歌《踏莎行》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歐陽修詩歌《踏莎行》原文翻譯以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踏莎行
候館梅殘⑴,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⑵。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⑶。
寸寸柔腸⑷,盈盈粉淚⑸,樓高莫近危闌倚⑹。平蕪盡處是春山⑺,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
⑴候館:迎賓候客之館舍。《周禮·地官·遺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
⑵草薰:小草散發(fā)的清香。薰,香氣侵襲。征轡(pèi):行人坐騎的韁繩。轡,韁繩。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別賦》“閨中風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遙遠的樣子。
⑷寸寸柔腸:柔腸寸斷,形容愁苦到極點。
⑸盈盈:淚水充溢眼眶之狀。粉淚:淚水流到臉上,與粉妝和在一起。
⑹危闌:也作“危欄”,高樓上的欄桿。
⑺平蕪: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蕪,草地。
【白話譯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賞析】
這首詞是歐陽修詞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詞的賞析。
在婉約派詞人抒寫離情的小令中,這是一首情深意遠、柔婉優(yōu)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寫離家遠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開頭三句是一幅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溪山行旅圖:旅舍旁的梅花已經開過了,只剩下幾朵殘英,溪橋邊的柳樹剛抽出細嫩的枝葉。暖風吹送著春草的芳香,遠行的人就這美好的環(huán)境中搖動馬韁,趕馬行路。梅殘、柳細、草薰、風暖,暗示時令正當仲春。這正是最易使人動情的季節(jié)。從“搖征轡”的“搖”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騎著馬兒顧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讓人流連欣賞,卻又容易觸動離愁。開頭三句以實景暗示、烘托離別,而三、四兩句則由麗景轉入對離情的描寫:“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因為所別者是自己深愛的人,所以這離愁便隨著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就像眼前這伴著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來路無窮,去程不盡。此二句即景設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寫得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寫閨中少婦對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腸,盈盈粉淚。”過片兩對句,由陌上行人轉筆寫樓頭思婦。“柔腸”而說“寸寸”,“粉淚”而說“盈盈”,顯示出女子思緒的纏綿深切。從“迢迢春水”到“寸寸腸”、“盈盈淚”,其間又有一種自然的聯系。接下來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是行人心里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也是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蹤影又明知徒然的內心掙扎。
最后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閨中人憑高望遠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現樓前的,是一片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遠春山之外,渺不可尋。這兩句不但寫出了樓頭思婦凝目遠望、神馳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過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隨著漸行漸遠的征人飛向天涯。行者不僅想象到居者登高懷遠,而且深入到對方的心靈對自己的追蹤。如此寫來,情意深長而又哀婉欲絕。
此詞由陌上游子而及樓頭思婦,由實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層層遞進,以發(fā)散式結構將離愁別恨表達得蕩氣回腸、意味深長。這種透過一層從對面寫來的手法,帶來了強烈的美感效果。
創(chuàng)作背景
約皇祜末年任夷陵縣令時作。歐陽修對女性的心理有頗深體會,他以相當諒解的同情心描寫女性的心情,而不是只把她們當成藝術品去欣賞。
名家點評
吉安師專中文系教授劉文源《廬陵文章耀千古 全國首屆歐陽修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調遣抑揚、擒縱變化之工,加強抒情力度,形成作品的翻轉頓宕之勢。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一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卒謚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
【歐陽修詩歌《踏莎行》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相關文章:
歐陽修《踏莎行》翻譯及賞析09-04
《踏莎行·候館梅殘》原文翻譯以及賞析11-14
歐陽修《踏莎行》詩詞翻譯賞析11-09
歐陽修《踏莎行》全詞翻譯賞析08-24
踏莎行秦觀翻譯及賞析11-06
晏殊《踏莎行》翻譯賞析09-08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的原文與翻譯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