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創作背景及藝術手法

時間:2024-07-07 06:04:29 琵琶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琵琶行》創作背景及藝術手法

  《琵琶行》 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琵琶行作為一首敘事長詩,這首詩結構嚴謹縝密,錯落有致,情節曲折,波瀾起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琵琶行》創作背景及藝術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琵琶行》創作背景及藝術手法

  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于是被貶為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于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斗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藝術手法

  情節曲折

  在“醉不成歡慘將別”的時候,便“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將情節推向另一個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畢,“東船西舫悄無言”,似乎可以結束了,忽然又“沉吟”“斂容”,琵琶女要訴說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訴說一完,詩人便抒發自己的感慨,將自己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遭遇聯系起來,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奏一曲,樂聲進入了高潮,但詩人不再作正面描寫,只說其聲“凄凄”,并“不似向前”,寫到這里,就戛然而止。這樣,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產生意深境遠的感覺。這種曲折多變的情節,使琵琶女富于戲劇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現,她的琵琶絕技也得到了細致的描繪;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以情動人

  這首詩以情動人,敘述事件,描寫人物全都充滿抒情色彩。送客一節即以“秋瑟瑟”“慘將別”“茫茫江浸月”,給環境制造了傷感的氣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詩人在描寫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調時,讓情思幽恨貫穿始終。自敘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滿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產生的種種哀傷。詩人自嘆經歷,處處以環境襯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寫了漂淪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聲與哭泣聲相互照映,更是寫盡了詩人的悲痛之情。全詩使用的典故很少,語言精練明暢。詩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寫詩吊念他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音樂畫面

  這首詩最令人稱道的是詩對琵琶樂聲的描寫。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幾句,將抽象的、難以感知的樂曲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模擬出來,既有聽覺形象,又有視覺形象,讀過后讓人感到余音裊裊,余味無窮。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成了寫樂聲的經典詩句。“急雨”、“私語”、“鶯語”、“泉流”、“珠落玉盤”、“瓶破水迸”、“騎出刀嗚”、“裂帛”等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獨運,無與倫比。這一段音樂描寫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和李欣的《聽董大彈胡笳弄寄語房給事》并列為古典音樂的四篇妙文。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實、貼切,語言流暢、情感豐富,因此比其他三篇流傳更廣,也更為知名。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圍。如秋江夜別“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這種蕭瑟的秋景對離情別緒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四句描寫了環境的惡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淪落”之情。

  (2)用人物的神態、動作描繪出畫面,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畫面傳神地描繪了琵琶女嬌羞的神情和猶豫遲疑的復雜心理。再如“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這里描繪琵琶女曲終時的動作、神態,不僅使人感到她的教養、經歷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現她由彈奏到自敘身世的內心活動。另外“滿座重聞皆掩泣”之后的一個特寫鏡頭,詩人“淚濕青衫”。畫面的基調落在一個“泣”字上。當然對曲調理解最深的,動情最濃的,以至“淚濕青衫”的,還是詩人自己。“泣”的內涵顯然是豐富的、深沉的。

  (3)從“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開始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結束,詩人用極富想象力的語言再現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術,曲調未成情以先出,是對音樂氣氛的很好烘托,而彈的過程更是攆詞摘句,活用比喻來描寫音樂的進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仿佛使人能夠再次聽到琵琶聲一樣,“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更是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帶入到文字和音樂無法描述的空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可謂點睛之筆,從音樂和哲學角度表達了至高乃無的學問,短暫暫停之后便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由靜入動,如同萬匹野馬,同時出動,萬丈瀑布,瞬時傾瀉,“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觀眾還沉浸在意猶未盡的音樂中琵琶女已經停止了演奏。

  本詩所敘之事(秋夜江頭送客、琵琶女的悲劇命運、作者的貶謫生活)飽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人物的動作,心理的細致描寫;人物以抒情方式傾訴悲懷;精當的說明和議論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初為《霓裳》后《六幺》”“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等,對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畫龍點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視的。凡此種種,都使這首詩滿含著抒情氣息,做到了敘事與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強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藝術魅力。他把歌詠者與被歌詠者的思想感情融二為一,說你也是說我,說我也是說你,命運相同、息息相關。琵琶女敘述身世后,詩人以為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詩人敘述身世后,琵琶女則“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彈一曲后,詩人則更是“江州司馬青衫濕。”風塵知己,處處動人憐愛。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在中唐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畸形繁榮的生活環境里,在當時互相傾軋、仕途險惡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詩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現實的典型意義。此詩用形象類比法把兩人之間的悲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進行類比,最后融合為一,從而推出兩個藝術形象都有懷才不遇、淪落天涯的感慨的結論。形象類比,抒情言志,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結構謹嚴

  詩從“送客”起筆,繼而寫了“尋聲”,“邀彈”“詢問”“訴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關聯,層層推進的情節。這些情節分則各為一個場面,合則是一篇完整、和諧的詩篇。

  詩人通過對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的描寫和悲涼身世的敘述,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時抒發了自己“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苦悶與感慨。全詩主題鮮明,脈絡清晰,情感真摯,文辭優美。

  語言生動

  作品的語言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概括力,而且轉關跳躍,簡潔靈活,所以整首詩膾炙人口,極易背誦。諸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凝煉優美、叩人心扉。

  琵琶行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琵琶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音樂戲法和藝術家在封建社會被侮辱和破壞的悲慘命運,表達了“做世界上墮落的人”的感覺。

  這首詩以“秋夜送客”和“忽聞琵琶聲”開頭,因此“尋聲”、“問”、“移船”、“相約”。在“打了數千次電話”之后,這位歌手的表現“半遮半掩”。這種呼應和曲折的描述為“世界末日”的主題奠定了基礎。

  之后,女琵琶演奏音樂來揭示她的內心世界。首先,在《無調》中有“愛”,然后是“弦”和“聲音思維”,講述了所有的“人生失敗”和“心中無限的東西”,展現了琵琶女性的跌宕起伏。

  然后,他繼續寫下了琵琶女孩的生活經歷:在那些年里,琵琶女孩的技能被教授為“足夠好穿”,外表被“秋娘裝扮成嫉妒的樣子”,京都的青少年們“努力地裹著頭”和“一首紅紗布的歌是未知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昏和黎明來來去去,所以最后,我不得不娶一個商人的妻子。這種怨恨、仰慕、哭泣的描寫,與她上面的演奏、演唱相輔相成,完成了琵琶女子形象的塑造。

  最終寫下詩人情感的浪花為琵琶姑娘的命運而激動,表達了“你為什么會在天涯海角遇見一個人”的嘆息,表達了相互同情、相互呼應的感情。詩歌生動活潑,一步一步,星羅棋布。兩者層出不窮,也是主題。它就像一條河流,潮水滔滔,起伏久遠。反復背誦,搖擺人心,感悟無窮。語言鏗鏘有力,形象生動;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雨像耳語一樣水爆裂了劍和槍響了;珍珠落在玉盤上迎玉花底。這就像是聽到它并在現場。

【《琵琶行》創作背景及藝術手法】相關文章:

《琵琶行》的藝術手法05-20

琵琶行創作背景及原文鑒賞04-17

《琵琶行》藝術手法分析06-05

《琵琶行》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04-21

琵琶行內容鑒賞及藝術手法04-17

《琵琶引 / 琵琶行》原文翻譯注釋及創作背景03-30

《勸學》創作背景03-28

邊城創作背景及鑒賞11-18

沁園春雪創作背景06-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麻豆亚洲福利电影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