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04 10:39:41 秀雯 錢塘湖春行 我要投稿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美讀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搜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學情分析及相應對策:

  七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初中,對詩詞的教學在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為止,而到了初中階段古詩的賞析已是考試考查的范圍了,所以在初中階段除了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還需要教給學生賞析詩詞的方法,并能夠品味詩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多讀、美讀、背誦,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完成教學任務,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上課,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中獲得知識,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手段:

  為增強本節課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后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云腳低暖樹亂花不足

  8、詩題說“春行”,說說作者的游蹤:孤山寺—賈亭—白沙堤

  三、再讀詩,賞美景

  1、學生自讀后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說明:

  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云重疊,同湖面相連,水云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而春天百花爭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艷,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四、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艷,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并說說妙在哪里?

  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精讀詩,悟詩情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最愛”,表達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贊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么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全班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

  七、全文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蔭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教學反思:

  (1)注重文言文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多讀、精讀、美讀中對詩意逐步了解,以至熟悉詩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讀,進一步品味詩的好詞妙句,感受詩中的優美意境,最后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熟讀成誦。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探究能力

  賞析詩中的好詞妙句,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在合作小組中討論探究,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形成合作學習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音樂,有關的春的圖片,有關的課件,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使教學的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學著賞析詩歌。(難點) 3.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豐富文化積累,陶冶情操。

  二、教學過程

  (一)瀏覽圖片,情景導入。

  教師導入: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是我國旅游文化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有著“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今天,我們就跟隨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領略西湖的春日美景。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 作者、寫著背景介紹。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著有《白氏長慶集》。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倡導人。白居易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因此又被稱為“詩王 ” “詩魔”。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四)掌握七言律詩朗讀節奏,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1、一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教師明確: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2、再讀詩歌,讀出內容。 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

  3、三讀詩歌,讀出韻味。(個人范讀)

  (五)整體感知:反復誦讀,感悟詩歌內容。

  1、考一考:看看誰最快,解釋詩中紅色詞的詞義。 (1)水面初平云腳低 ...(2)幾處早鶯爭暖樹 ..(3)亂花漸欲迷人眼 ..(4)淺草才能沒馬蹄 ..(5)最愛湖東行不足 ..

  2、比一比:看誰最棒

  (1)通讀全詩,從中歸納出詩人的游蹤 。

  (2)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是什么時候的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尾聯是如何結束全詩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哪兩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

  (六) 研讀賞析,品析詩歌語言。

  品一品:學詩中妙筆,請同學選取喜歡的'詩句,描述它所表現的畫面,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溫馨提示:從修辭、用詞等角度分析。) 小組合作完成,教師歸納賞析技巧。

  畫面描寫技巧:

  1、找全景物;

  2、加修飾語;

  3、展開聯想、想象加以描述;

  4、語言流暢生動。

  鑒賞技巧:詞性或修辭+作用+作者的思想情感 (七) 拓展延伸。

  1、找一找:看誰最有才,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文?請給大家分享一下。(學生思考后回答)

  2、教師歸納總結描寫西湖美景的經典詩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宋】林升 《題臨安邸》

  (4)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唐】劉禹錫

  3、說一說:假如你是一位小導游,結合本詩,請用自己的生花妙語向游人介紹一下西湖的美景。 (八) 布置課后作業。

  1.背誦全詩。

  2.請同學們課后以飛花令的形式搜集有關“春”的詩歌,進行才藝大比拼。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著我們游覽西湖的這位導游。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2、寫作背景

  三、讀一讀領略詩之韻

  1、聽錄音朗讀

  2、學生齊讀

  3、男女生共讀

  四、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小組合作,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

  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3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五、品一品探尋詩之妙

  小組合作,從以下三個角度賞析詩歌。

  1、賞物像(描繪了什么景物?)

  2、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

  3、體會詩中表達出的詩人情感。

  六、想一想感受詩之美

  請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

  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七、背一背積累經典詩作

  請自由朗誦詩歌,比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感情地背誦。

  八、作業

  完成練習冊,背誦詩歌。

  九、結束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不要忘記風光秀麗

  的西湖;不要忘記妙筆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共同學習。謝謝大家!下課!

  板書:

  錢塘湖春行

  蘇軾

  內容:早春景物

  語言:生動精煉

  情感:喜愛贊美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品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②初步掌握詩歌欣賞的一般方法,并運用此方法自學一首詩歌.

  ③了解一定的詩歌基本知識,背誦詩歌。

  2、過程與方法:

  ①朗讀法.。本節課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造濃郁的學詩氣氛,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悟詩文描景繪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

  ②啟發式、合作探究式、聯想法.。在教學設計上重視設置情景、拋出問題,以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為主,展開聯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中國古詩這顆璀璨明珠的熱愛,自覺走進詩歌的殿堂,進而培養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悟如詩如畫的意境,感受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啟發點撥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品讀法和比較法

  四、教具:多媒體

  五、課時: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導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韓愈看著春雨感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蘇軾漫步在江畔“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朱熹更是贊美春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抒發自己的抱負。

  那么,還會有什么樣的春景在等待我們去發現呢?讓我們一同走進白居易,感受西湖的`別樣風情??

  2、感知全文,理清游蹤

  (1)背景資料

  白居易,字樂天,唐代著名詩人。號香山居士。太原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 白居易在百姓之間做詩,總是讀給年邁的老人和沒有讀過書的人,如果他們聽得懂,就可以了:如果聽不懂就改,直到懂了為止。

  七、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歌詠早春西湖(錢塘湖)的寫景詩。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移步換景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在孤山寺到賈公亭之間的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漲,水面平堤,微波蕩漾;空中白云朵朵,因著春天空氣的濕潤,也低低地浮掛著,遠遠地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錯落,遠近配合,構成了一幅平闊曠遠的立體湖景圖。

  三四句,鶯燕爭春光。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在濕潤的湖岸邊,不知是新到誰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著銜泥筑巢。早鶯尚少,只在“幾處”;新燕不多,不知“誰家”。西湖是鳥兒們理想的天堂,它們中的先到者早早地開始雀躍起來了。詩句在對鶯歌燕舞的動態寫照中,傳達出西湖生動的早春氣息。

  五六句,花草競春榮。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開的開,發的發,搖曳在春風中,漸迷人眼;俯視身下,綠綠茸茸的春草還不夠深,騎馬走過,剛剛能遮沒馬蹄——花草都處在競相榮發滋長之中。可以想見,過后不久,西湖將開出一個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的絢麗春天。

  七八句,詩人贊春情。詩人騎馬揚鞭,指點春色:這綠柳成陰的白沙堤,是我最留連喜愛的地方啊!這是詩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內心發出的由衷贊嘆。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風景呢!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5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朗讀并背誦詩歌,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能力目標,體味各首詩歌中作者所創設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課時

  1.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重難點)

  3.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難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是哪種文學體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2.寫作背景。

  《觀滄海》選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4.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容無關。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

  目標導學二: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2.寫作背景。

  詩人王昌齡于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尉,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托對朋友的牽掛。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讀,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奏。

  2.教師范讀,正音解詞。(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4.理解大意。

  (學生概述,老師補充指正)楊樹花已落盡,杜鵑鳥在不停地啼鳴,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條溪水。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它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邊。

  (三)合作探究

  1.詩中融情于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哪兩句?

  明確: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聯系《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么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明確: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三、板書設計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2課時

  1.學習《次北固山下》,體會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2.學習《天凈沙·秋思》,理解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主人公的思鄉之情。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就是一首寫鄉愁的詩,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于天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教學新課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

  2.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3.文章體裁。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詩。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每句有五個字,叫五言。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聽讀,把握五言律詩的誦讀節奏。

  2.教師正音解詞,學生自讀。(可以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或音頻文件)

  3.理解大意。

  翻譯:我要走的道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水上的風吹拂著,一葉白帆高高懸掛。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暖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天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做簡要分析。

  明確:(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

  2.文體簡介。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凈沙”是曲牌名,相當于可以填詞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緒。

  馬致遠的散曲,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鄉愁。

  (二)朗讀指導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奏。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大意。

  翻譯: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三)合作探究

  1.《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可以作為點睛之筆?

  明確:斷腸人在天涯。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4.根據詩歌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明確:深秋,夕陽西下。古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獨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馬。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將要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看到溪水流經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充滿幸福溫馨,而他此刻卻有家難歸,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處呢?獨自承受漫漫長夜,怎能不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四)比較閱讀

  《次北固山下》與《天凈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異同?

  明確:《次北固山下》和《天凈沙·秋思》都抒發了游子的鄉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緒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寫詩人在船上的所見所思,表達了他在異地他鄉熱切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淪落異鄉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三、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可取之處,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古詩的寫作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能夠結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海》中的豪邁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學生介紹強調;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不足之處,課容量安排太大,課堂各環節之間時間安排不科學、不精確,導致授課時間緊張。今后在教學中應該增加學生的課中自由探討時間,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6

  為增強本節課的興趣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氣氛,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的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后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云腳低暖樹亂花缺乏3、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師范讀,學生考慮: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二、熟讀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3、詩人說行,你能找出根據嗎?

  三、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詳細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四、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

  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活力,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詩大意,并能說出作者創作的觀察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出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請學生試著用語言描述圖片上的美景。

  進過幾輪互動,教師點出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1語句啰嗦,用詞不講究;2敘述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描述沒有情感滲透。然后教師引題:“美景之所以美,是因為有好的詩句清晰細致地描述。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中唐的偉大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體出示白居易個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后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用多媒體出示“律詩”的相關知識:律詩是一種中國詩歌體裁,體詩的一種,興盛于唐。律詩對格律要求非常嚴格,每句有幾個字就稱幾言,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稱一聯,共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首的頷聯、頸聯的兩句是對仗句。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體感知

  老師設置如下問題,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請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解釋全文,并找出詩中所描繪景物的地點。

  從孤山寺的北面來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點明地點,即孤山寺北賈亭西。

  (三)深入研讀

  教師繼續設置如下任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回答:

  1.本詩的前兩句中出現了哪些景物?這些觀察景物是按照怎樣的順序?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描寫了水、云、鶯、樹、燕、泥、花、草。這些景物大致可分為如下兩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遠景,靜景

  鶯、樹、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動景

  則,此處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再到遠,由靜及動再到靜。

  此處教師須著重解釋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是寫愿景。因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遠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繽紛,讓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綠蔭連綿猶如水一般的草。

  2.這樣寫有何好處?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從距離上講,由遠及近再到遠,突出了景觀優美而豐富,遠近四處都是美好的景色,也側面寫出了景色太美讓人目不暇接的感受;從動靜上講,由靜到動再到靜,體現了觀察的真實性,遠處的景觀體現靜態的美感,近處的景觀鮮活生動,符合真實生活的邏輯;遠近結合,動靜交叉,使整首詩既富有整體上的畫面美感,局部又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既描述了美景,又寫實地體現了客觀存在,呈獻給讀者一副非常真實,具體的西湖春景圖。

  3.頷聯中的“爭”和頸聯中的“沒”兩字可否“啼”“遮”?為什么?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不可以。此兩處都是在運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觀的特點:首先,“幾處早鶯爭暖樹”是將“鶯”擬人,用人爭先恐后的樣子描述早春的鶯鳥成群結隊地在樹上鳴叫的場景,若將“爭”換成“啼”,使“群鶯鳴樹”的樣子不夠形象生動,也缺乏動態的活潑感;其次,“淺草才能沒馬蹄”是將“草”擬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沒”,而春天的綠草還不是很茂盛,被風吹也不會顯現出劇烈的搖動,就像是剛剛沒過馬蹄的水灣一般,清淺而柔順。此處若是將“沒”換成“遮”,讀者就失去了將草和水相關聯的想象空間,語言表達就會略顯平淡,不夠真實生動。

  4.本詩中除了比擬,作者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總結出:

  除了比擬,還有對仗,每聯上下句之間不但字詞對偶,平仄和押韻也都達到了律詩的要求;另外首聯下句還使用了夸張,用云水同低夸張地表現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場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師再次用多媒體出示“西湖十景”的圖片,請學生任選一張再次進行口頭描述,注意描述的順序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辭增加畫面的真實感,遣詞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邏輯。

  (五)小結作業

  總結文章內容,請同學將上述口頭描述寫成一篇200-300字的習作。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夠理解詩意。

  2、能夠抓住關鍵詞語,品析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

  3、體會詩人對早春西湖之景的喜愛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能夠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1、能夠抓住關鍵詞語,品析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

  2、體會詩人對早春西湖之景的喜愛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學方法與手段:

  朗讀法、賞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句諺語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麗,在人間蘇州、杭州最美麗。說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們學習的《錢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覽西湖時寫下的名篇,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下面,我們就隨著白居易去西湖賞玩一番。

  二、誦讀感知

  學習古詩,一定得多讀,那么誦讀古詩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調。

  請一生試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明確。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爭”、“啄”應讀得輕快些、有活力些,誰家應讀出疑問語氣,最愛句應讀出詩人的喜悅之情。

  我們再來齊讀這首詩,注意剛才的幾個要求。

  三、理解內容,還原畫面。

  通過剛才的讀,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得什么時候的西湖嗎?——早春。你的.依據是?請你從詩歌中找出依據。提示:可抓住體現早春特點的詞語。

  預設:初平:初,剛剛,春水不是很大,剛剛使得水與堤岸齊平,從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幾處:而不是處處,說明鶯的數量不多。

  早鶯:早來的鶯,也寫出了是早春。

  誰家:這里是某家或者某幾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寫出燕子數量之少,體現早春。

  新燕:剛從南方過來的燕子,寫出這里開始變暖,體現早春。

  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黃鶯爭著棲息在朝陽的樹枝上。從早鶯的這一行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來筑巢,也寫出了燕子新到,體現早春。

  淺草:淺,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顏色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個淺字即點明早春的季節。

  才能:剛剛能,寫出草不高,側面點明了游行在早春。

  沒馬蹄:沒,在這里是遮沒的意思,草還沒有長高,所以剛能遮住馬蹄。

  漸欲:漸,逐漸的意思,欲,想要,將要的意思,寫出花兒將會越開越多的情景,這里也能體現早春。

  (過渡)同學們找得都非常好,我們知道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這首詩白居易所描繪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優美的畫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請同學們參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來描繪畫面。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聽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從“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中看到了詩人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從孤山寺的北面出發,一會兒走到了賈亭的西面,展現在詩人面前的是開闊的場面,平坦的湖面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遼闊。

  學生根據對詩句的理解用句式來描繪畫面。

  教師適時點評指導。

  四、析手法

  從剛才同學們描繪的畫面中,我們可知西湖的景色十分美,由此詩人喜歡這里,哪個詞最能體現詩人此刻的情感。(愛/最愛)對,本詩就是通過描繪西湖的美景,表達詩人對早春西湖的喜愛之情。我們來齊讀最后一聯,把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出來。

  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何作者能把這首詩寫得這么美這么好?我們能不能從一些寫作手法來分析這首詩歌。(小組討論,一會交流。)

  1、運用了描寫的手法,“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描繪了早春的一派生機,注重煉字,“爭”、“啄”使得這一畫面更具有動態感。

  2、運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早春之景的喜愛之情。

  3、景中寄情,“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爭”字寄寓著詩人對早鶯的喜愛之情。

  4、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幾處早鶯爭暖樹”,一個“爭”字,賦予鳥以人的特性,寫出了鳥的生機,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物的喜愛之情。

  5、動靜結合,詩人寫了動態的早鶯和新燕,寫了靜態的淺草和春泥,增加了畫面的美感。

  6、按照一定的順序而寫,本詩按照詩人的游覽順序完篇,從孤山寺出發,經由賈亭,最后到白沙堤,這樣寫使得全詩條理清晰。

  7、具有色彩美。詩中雖沒有明寫色彩,卻處處可讓讀者想見色彩。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藍的。草:綠的。馬:白的。

  總結: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好,寫得美,原來是運用了如此多的寫作手法,我們平時寫作的時候如果也能適當的使用一些寫作手法,一定會使我們的文章增色不少。

  五、再讀感受

  這首詩講到這里,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嗎?(有則共同探討)那我們再來齊讀這首詩,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詩人對西湖的喜愛。

  六、作業布置

  1、積累描寫春天的優美語句及詩文。

  2、把《錢塘湖春行》改寫成200—300字的短文。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9

  一、新課導入

  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欣賞過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感受過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跟隨白居易一起去領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學指導

  (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賈亭西(jiǎ)

  (2)誰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4)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2.解釋下面詞語。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暖樹:向陽的樹。

  沒(mò):隱沒。

  行不足:游賞不夠,即反復游賞。

  3.作者簡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_,代表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

  4.詩歌大意

  《錢塘湖春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頷聯,頸聯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5.背景鏈接

  《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西湖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三、自學指導

  (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并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結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選擇下面的句式,對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

  (1)“從……中我看到了……”

  (2)“從……中我聽到了……”

  (3)“從……中我感受到……”

  【交流點撥】從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處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2.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詩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

  【交流點撥】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交流點撥】如“初平”,春水初生;“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點撥】“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點撥】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掌握大聲朗讀的技巧,感情用事地重復,直到背誦為止。

  2、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和聯想來理解詩歌的內容。

  3、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其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大聲朗讀和背誦;引導學生了解詩歌意境之美,感受詩歌的語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來感知詩歌的內容。

  課程表:

  1課時

  預備準備:

  1、制定輔導計劃,安排學生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思考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2、多媒體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1、熱情的介紹:

  同學們,蘇東坡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水是晴天,天是雨天。”如果你想把西湖比作西子,淡妝和濃妝總是合適的。這首詩在哪里描述了美麗的風景?是的,西湖。人們常說:“天下有天堂,天堂下有蘇杭。”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不僅有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動人而優美的詩篇。今天,我們要學習一本白居易寫的關于西湖美景的`書,《錢塘江的春節》。

  2、第一次讀詩:

  (1)準確的發音和節奏:

  老師:請拿出你之前準備好的輔導課計劃。在我們學習一首詩之前,我們必須先讀它。讓一個同學讀整首詩。

  學生閱讀。

  老師:讓一個同學大聲評價他或她的閱讀,認為他或她需要提高和做一個示范。

  預設:學生可以評估發音、朗讀節奏或情緒方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或補充。

  教師引導學生先將詩歌的節奏劃分在書本上。根據學生的劃分,教師可以根據223首詩的節奏來劃分詩歌的節奏。只有當大聲朗讀時,我們必須確保“呼吸連續不斷,聲音有意中斷”,注意呼吸的使用,而不是故意停止。

  一起讀。

  (2)朗讀節奏:

  老師:找出這首詩的韻律。

  生:西、低、泥、蹄、堤

  教師:介紹2468句押韻詩中最后一個單詞的押韻。第一句話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方法指導:押韻是使整首詩聽起來更有說服力,和諧易記。當我們讀押韻詩的時候,我們應該多花一點時間把押韻的單詞讀在一起。

  師:過渡:不僅要準確地讀節奏和節奏,還要讀感情。如何解讀情感?我們必須理解意境之美,在詩歌中感受語言之美和情感之美。然后讓我們詳細看看這首詩的內容。

  3、閱讀詩歌:

  (1)解決問題

  老師:請大家一起讀這首詩的題目。

  學生閱讀。

  老師:你從題目中學到了什么?

  學生:地點:錢塘湖;時間:春季;事件:旅行。

  在一句話中,作者在春天參觀了錢塘湖(西湖)。

  (2)讀第一聯

  老師:寫文章的時候,要堅持標題。讓我們看看這首詩是不是像這樣。讓我們先看看第一個對聯是怎么寫在標題下面的。第一副對聯中哪些詞與題名中的詞對應?

  預設:結合書中的注釋,孤山寺、嘉公亭為西湖所獨有,與“錢塘湖”緊密相連。

  結合書中的注釋,水位和云腳都接近春天。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結合朱自清的《春》中的“山漲水升”和云落云落,幫助同學們理解單詞。

  教師幫助學生找出如何堅持標題中的“行”。從“北”和“西”,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邊走邊看,從古山寺北到嘉公亭西,了解作者的游歷。

  一起讀第一聯

  (3)讀下巴和脖子的對聯

  老師:從題名和第一副對聯可以看出,作者春天來到西湖,從古山寺出發,經過賈工亭。在我所能看到的范圍內,泉水開始上漲,與河岸平齊,云層低垂,與湖水相連。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腳,作者還看到了什么風景呢?繼續讀下去。

  盛:從下巴和脖子上找出對聯:早期的鶯,新的燕子和淺草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11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西湖”這個名字是誰先第一個稱呼的嗎?是白居易,他曾經寫過一首詩:《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話叫“報與西湖風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為西湖。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白居易對西湖情有獨鐘。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詩《錢塘湖春行》(板書)

  二、讀詩

  1、朗讀這首詩(找一生)

  找生評價:字音、節奏、語氣、情感

  2、聽錄音注意以上四方面。

  3、學生自由朗讀

  4、學生展示朗讀風采:找一生讀,找小組讀,齊讀

  三、賞析

  (一)、理解詩意

  師:這是一首以早春西湖為題材的描繪之作,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攝影大師,精心選取了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西湖早春風情的景致,將其逐一捕捉,形成了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的畫卷,展現在讀者眼前。各位是否期待一睹這些畫面?當然!接下來,請大家對照注釋,理解每一句詩的意境,若有不解之處,不妨與小組內的伙伴們共同探討交流。這組詩歌以早春時節的西湖為背景,詩人巧妙地選取了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春日風光,如同一位技藝超群的攝影師,運用鏡頭語言,將西湖早春的美輪美奐瞬間定格,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逐一呈現于我們的眼前。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你是否也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呢?為了深入領略每句詩句所描繪的意境,建議大家仔細閱讀并對照注釋進行理解。若在解讀過程中遇到疑惑或不解之處,不妨與小組成員一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共享解惑的樂趣。

  品詩明義描繪畫面

  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詩描繪畫面,參考句式:

  從————中我看到了————。

  從————中我聽到了————。

  從————中我感受到————

  (二)、賞析古詩

  師:"詩如畫境,畫蘊詩魂",描繪景色的詩作尤為貼切,老師為我們構建了這樣一幅畫卷,邀請大家一同沉浸其中。畫面展示完畢,您覺得如何?它是否勾勒出了一幅美的景象?這首詩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品鑒與探討。現在,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分析并賞讀這首古詩。在深入理解的同時,共享我們的見解與感受。

  1、賞析方法:

  (1)、賞物像(描繪了什么?)

  (2)、抓特點(怎么描繪的?)

  (3)、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

  (4)、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情感

  2、賞析以前我們先找到作者描繪了初春西湖的哪些景物?找生說。

  板書:水、云,鶯、燕、花、草

  師:賞析這首詩其實就是看作者如何描繪這些景物的?或抒發了作者什么情感?

  3、數聲早啼喚新枝:“數聲”、“早”描繪了初春時節鳥兒啼鳴還較為稀疏的`情形,“喚”以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鳥兒爭先恐后地喚醒沉睡的枝條,展現出春天的生機盎然。

  4、小組合作賞析剩下的六句話

  5、小組抽簽展示

  A、水面初平云腳低”:“水初平“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云腳低”指云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

  B、誰家新燕啄春泥:“誰家”、“新”寫出了初春燕子還不多,用一個“啄”字,描寫出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C、“亂花漸欲迷人眼”亂花,指各種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斕,形態各異,讓人目不暇接。

  D、"淺綠新芽未及蹄痕":淺綠的新芽,初生而柔弱,恰似未長高便已覆蓋了馬蹄的痕跡,這不僅描繪了草色之淺,也巧妙地映襯出了策馬游春的情景。

  E、最愛湖東行不足:“最愛”一詞體現出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行不足”一詞表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D、綠楊陰里白沙堤: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

  師問:最后兩句抒發了作者什么情感?(板書:贊美,喜愛)

  四、背詩(比一比)

  五、拓展

  1、我來鑒賞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第二句話中的“驚”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驚訝、驚喜)

  2、三四兩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簡要賞析。

  詩人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賦予白雪以人的靈性,描繪出白雪的頑皮可愛。

  2、這則活動邀請大家探索一首描繪春天與西湖的古典詩詞,學生們對春天以及西湖抱有濃厚的興趣。我們鼓勵大家分享有關春天與西湖的詩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知識的交流與積累。各組需由組長負責記錄,以團隊競賽的形式增加參與熱情。在完成交流后,各組將展示他們的發現與成果。在屏幕上展示的是這樣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生動地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好,以及對西湖景色的深深眷戀。期待學生們能分享更多類似的佳作,共同構建關于春天與西湖的詩意畫卷。請根據上述要求,以原創形式回復這段內容,確保內容精煉且符合原始指令的意圖。

  六、老師的話

  這堂課,詩人如同引路人,帶領我們踏入春天的懷抱,讓春的氣息充盈心間,喚醒了生命的活力。歲月匆匆,春天稍縱即逝,不應輕易錯過,更不能辜負這美好時光。同學們,應當珍惜青春年華,讓自己的人生如同絢爛的春天,五彩斑斕,生機盎然!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 1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學習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學習方法】

  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作者(),()代詩人,字(),號()。

  (二)課內探究

  1、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3、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4、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5、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訓練檢測

  1、詩中點明春臨西湖,交待作者游蹤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詩中的一組對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描寫春天草長鶯飛、百花初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賞不夠,樂而忘返的留戀之情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中描寫初春景象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很多,請寫出連續的兩句,并注明作者和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11-1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8-14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6-2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4-17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06-17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09-11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7-06

《錢塘湖春行》之錢塘湖09-09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11篇)08-02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7篇)10-2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韓無碼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首页 | 亚洲丁香七月色婷婷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线精品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