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錢塘湖春行》說課設計
各位老師:
您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錢塘湖春行》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錢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章第15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基礎本節內容是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據 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體味詩歌意境
2)了解詩歌描寫的主要內容
3)揣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準確朗讀并默寫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揣摩詩歌的思想感情
3)準確朗讀并默寫
(2)能力目標:
1)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2)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情感目標: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突出重點
難點:通過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突破難點
關鍵:誦讀和想象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首先,采用范讀和反復朗讀的方式使學生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次,鼓勵學生參與對詩歌內容的熱烈討論,加深詩歌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最后,課堂提問和名句賞析的方式,進一步加深詩歌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使學生達到能夠基本吃透詩歌的內容和韻味已達到深刻感受詩歌意境美的教學目的
教學策略(說教法)
1.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教學方法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朗讀法、聯想和想象法、討論點撥法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互動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3.學情分析:(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學生特點分析: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階段是(查同中學生心發展情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在學習本首詩歌的時候,同時采用互動的方式使其回憶以前所學的是相關知識;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詩歌意蘊深刻,學生不易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就完全了解詩歌中的意境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努力帶領學生融入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當中,使之能切身感受到是個所描繪的意境和感情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感受和經歷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用播放范讀和學生朗讀的方法加深詩歌在學生心中的印象,便于進行后面的內容講解也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產生初步的見解
(3)分析詩歌內容在分析詩歌內容時,要注重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老師僅僅起到引領的作用,要使學生能夠自我得出結論,熟悉詩歌描寫的具體內容
(4)能力訓練學生反復的朗讀和老師在講解過程中不斷的強調,才能加深學生對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的把握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教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7)板書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首聯:交代春行地點及時令
早鶯 爭暖樹
頷聯:春行所見(上)人靜景動
新燕 啄春泥
亂花 迷人眼
頸聯:春行所見(下)景靜人動
淺草 沒馬蹄
尾聯:春行所感(抒情)
(8)布置作業
針對所學內容,布置與能力目標密切相關的作業
教學程序:
導入:現在是冬天,很冷是吧,是不是很想春天趕快來會暖和一點啊?那老師現在就讓大家提前感受一下春天的溫暖(放映幻燈片)這些圖片是不是很美呀?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春天,那么今天我們就在大詩人白居易的帶領下,看看他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好,那么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的課程,《錢塘湖春行》
教學內容:
破題:錢塘湖春行,重在一個“行”字,作者是在行走中觀看的著一些列美麗的風景“春”字則交代了出游的季節,這首詩的主要內容由題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一、作者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錢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二、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播放范讀音頻,要求學生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奏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放兩遍錄音,讓學生跟讀)接下來,請一位同學起來,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其他同學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此問題結合板書分析)
(2)哪句詩說明詩人已經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提示:
(1)首聯:孤山寺北交代地點,水面初平云腳低交代時間
頷聯: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頸聯: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尾聯:最愛、行不足是感情的抒發
(2)最愛湖東行不足
三、問題解答下面,就看一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首聯:交代春行的地點及時令
頷聯:寫春行所見,早鶯、新燕、暖樹、春泥,人靜景動顯示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頸聯:仍寫春行所見,亂花、淺草、馬蹄,景靜人動使人目不暇接,產生迷亂的感受
尾聯:寫春行所感,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2)“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四、品讀賞析
《錢塘湖春行》這一首詩描寫了豐富而優美的初春風光,那么就請同學們仔細品讀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一聯
解析:這兩句寫近景,有地上的花草,也有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和詩人游戲春草雖然茂盛,但卻不高,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愜意
五、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課堂結構:
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四部分
【《錢塘湖春行》說課設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說課案01-13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11-1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11-28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4-24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4-17
《錢塘湖春行》之錢塘湖08-02
錢塘湖春行06-27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03-31
《錢塘湖春行》教學設計及反思04-15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教學設計04-17